痴儿相较于面对自己父皇的服从与隐忍,在面对叶寒这么一个近乎同龄少年时,太子稳重而锋利。
他到底是景熙帝的亲子,是按照下一任帝王培养的储君。
他冰冷地用了刑,对叶寒逼供,终于从叶寒口中审出许多,包括他和阿妩年少时的种种,他们的亲事,以及阿妩父兄的下场。
至于叶寒和阿妩的这次私奔,叶寒也终于说了实话。
景熙帝站在地牢的阴影中,眼睑垂着,整齐修长的指尖缓慢地摩挲着玉扳指。
叶寒狼狈地匍匐在太子面前:
“草民如今说的都是实话,草民本为东海渔民,和宁阿妩有过婚约,因知道她已为皇贵妃之尊,草民便心生愤恨,想着怎么也要讹诈她一笔银子,所以草民趁着前次进宫做道场,偷偷寻到贵妃,要求贵妃跟着草民离开,不然草民便要将贵妃昔日种种说给皇上听。”
太子沉声道:“所以在你的威胁之下,皇贵妃娘娘便离开宫廷,随你而去?”
叶寒:“也不只是因为这个,草民知道娘娘牵挂父兄,所以故意编造了娘娘父兄的消息,娘娘心忧家人,果然上当,要随草民去寻找父兄。”
他想了想,又道:“草民还要娘娘务必带一些细软,这样才好寻找父兄。
说到这里,他红了眼圈,低声道:“这些事,皇上英明神武,一查便知,草民刻意接近娘娘,诱骗娘娘这是再瞒不过的,草民不敢隐瞒,愿意认罚。”
太子又细问了叶寒许多,叶寒这次再无抵赖,全都招供了。
站在暗处的景熙帝走上前,无声地盯着那个匍匐在地上的少年。
因为遭受了刑罚,他的腿上都是血,瑟缩地躺在稻草中,狼狈而可怜。
景熙帝扯唇,嘲讽地笑了一声,走出牢狱。
片刻后,太子也跟随景熙帝走出去。
景熙帝略偏首,垂眼,眼角余光扫过太子:“你怎么想的?”
太子皱眉:“他最先的供词太过荒谬,母妃手无缚鸡之力,怎么可能逼迫他?又有什么手段逼迫他?可见他为了活命,不惜将一切过错推给母妃,不过是为了保全自己罢了。”
景熙帝:“然后?”
太子:“如此儿子一番逼供,他才终于吐出真言。母妃是被逼的,她性情单纯,一心牵挂出海的父兄,如今听得消息,关心则乱,便被这卑鄙小人利用了,想必她也是迫不得已。
对于这个结果,他本该是满意的,可是不知为何,他觉得哪里有些不对。
景熙帝看都不曾看一眼儿子:
对于这个叶寒,你怎么看?”
太子听这话,垂下眼帘,略犹豫了下,道:“依儿子看,此子不过贪生怕死之辈,先是想推脱责任,撇清罪过来保全自己,如今在严刑之下,知道抵不过,不得不认了。”
景熙帝轻叹了一声,笑了。
太子愣了下,他在父亲的这声笑中,感觉到了窥破一切的情绪。
这让他心底涌现出一些狼狈。
景熙帝:“你生怕朕恼了她?”
太子微吐出口气,含糊地道:
父皇,这次的事,也不能怪她,她只是被吓坏了,她…
他有点说不下去了。
阿妩确实和那个男人私奔了,这是事实。
景熙帝深深地看了一眼儿子,他在担心,在求情。
“墨尧,她哭着跪在朕的面前,为她这位竹马求情,要朕放过他。
他的声音很平淡,仿佛在诉说别人的故事。
太子无声地望着自己的父亲。
景熙帝:“所以朕一直想知道,凭什么?”
他冷冷一笑:“可是现在朕知道了。”
说完,他迈步离开。
太子望着景熙帝的背影,回想这几日审讯叶寒的种种,心便咯噔了一声。
其实他已经察觉到了,察觉到哪里不对劲,但他下意识忽略了。
现在,父皇的言语让他明白,他确实上当了。
叶寒先是荒谬可笑地推卸责任,之后被严刑逼供,才说出所谓的真相,其实就是要以此取信于他们,让他们相信他的供词。
他在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想尽量为阿妩多承担一些,想为阿妩争取一些存活的希望。
那个少年,和自己年纪不相上下的少年,可以为了她编纂谎言,自我抹黑,可以放下倔强的骨气,让自己变成一条怯弱的狗!
就是这样的一个少年,才会值得阿妩跪在那里,不惜一切地哭着请求,求帝王放过他的性命。
大大火火大火大火大阿妩摆弄着手中的九连环,吭哧吭哧玩了许久,一抬头间,便看到了景熙帝。
他正站在汉白玉仙人插屏旁,一旁的青玉海晏河清书灯投射出些许的光来,在他脸上投射下一片光影。
挺峻窄瘦的鼻梁堪堪落于灯光下,明暗交汇间,在薄薄的唇间投射出拉长的阴影。
可是那双眸子却是深邃幽暗的,让人看不透。
阿妩疑惑,待要细看,他却已经垂眸,微撩袍,向她走来。
预长的身形陡然行至面前,高高在上,以至于她需要仰脸看着他。
阿妩嗫嚅地动了动唇,却并不能唤出什么。
景熙帝感觉到了,但他不动声色地忽略了。
他爱怜地揉了揉她的发,又接过她手中的九连环:“解不开?”
阿妩有些沮丧地耷拉下脑袋:
“阿妩不会。”
景熙帝轻笑,坐下来,之后将阿妩揽在怀中:“赜郎教你。
阿妩便乖顺地偎依在男人怀中,任凭他的长指握着自己的手,教自己一下下地绕,不过片刻,便解开了。
景熙帝略偏首,轻贴着阿妩脸颊旁腻白的肌肤,低声道:“学会了吗?”
阿妩:“好像学会了。”
景熙帝声音鼓励:“嗯,自己试试?
阿妩便试探着重新来,这次好像确实解开了。
景熙帝夸奖:“阿妩果然最聪明了。”
阿妩抿唇,也笑了,笑得眼睛璀璨,光影流动。
景熙帝垂眼看着这样的阿妩:
阿妩,唤我赜郎,只叫一声,可以吗?”
阿妩愣了下,之后懵懵地看着他,却不出声。
景熙帝:“怎么,不愿意叫?
”
阿妩动了动唇,试着发声。
景熙帝耐心地等着。
可是阿妩最终却并没有唤,她只是有些沮丧地摇头。
景熙帝垂眼看着她:“不愿意,是不是?”
阿妩蹙眉,神情便迷惘起来,她摇头:“不知道.我不知道。”
景熙帝:“那就不必叫了。”
他又拿来一些账目:“你看看这些,还记得吗?”
阿妩疑惑地看着。
景熙帝将昔日阿妩曾经学过的那些,都一一给阿妩看。
阿妩看着那些什么账目,蹙着眉头,她完全不懂,他为什么非要问自己记不记得。
她头疼,头疼!
偏偏这时景熙帝弯腰下来,揽住她:“阿妩记起来了吗,我曾经陪着你,教你这个记账法?”
阿妩不假思索:“不记得!”
景熙帝越发耐心,试探着道:
“你再看看这个一一”
阿妩却一把抢过来,扔到一边,之后大声道:“不记得,不记得,就是不记得!我什么都不记得!”
景熙帝万没想到她突然歇斯底里起来。
阿妩捂着耳朵,跳脚,大声道:
你不要管我,你走,你离我远一些,我不想知道!”
景熙帝无声地端详着阿妩,有时候他会有种错觉,她其实是故意的。
阿妩已经一把将那些账簿扔到了旁,她以为他会过来哄自己,可谁知道他并没动静。
她疑惑,停下动作,好奇看过去。
他安静地坐在那里,温柔地望着自己。
阿妩怔了下:“我她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和他闹。
景熙帝伸出手:“过来。”
阿妩走到他身边,很安静地低垂着头,她好像有些沮丧,有些自责。
景熙帝低声安慰道:“没关系,不想看就不要看,今日午膳有许多好吃的,朕陪你用。”
阿妩:“嗯”
谁知这时,却听内监来报,太后抵达奉天殿,正等着他。
阿妩不懂:“太后?”
这个称呼有些熟悉,以至于好像牵扯起她心里一些熟悉的什么。
只是那些被压制住,她怎么都想不起来。
景熙帝安抚:“你不必理会就是,先自己玩,我去见见她,很快就回来。”
阿妩茫然地点头,她心里乱乱的。
这时,景熙帝起身离开,赶往奉天殿。
阿妩坐在矮榻上,侧首看着他的背影,却隐隐觉得,这个画面格外熟悉。
之后,陡然间,有些熟悉的画面骤然跃入她的脑中。
大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大太后站在奉天殿的寝殿中,无奈地望着景熙帝。
景熙帝上前见礼:“母后。”
太后:“皇帝,你知道哀家为什么过来吧。”
景熙帝:“知道。”
太后:“哦?”
景熙帝了然:“母后要求情,母后要儿子放手。”
求情,是为镇安侯府求情,放手,是要他放了阿妩。
太后长叹一声:“这些年来,哀家修道念经,皇帝可知为何?”
景熙帝:“为了儿子。”
太后:“哀家知道皇帝不容易,所以皇帝做什么说什么,哀家都不会多言一句,后宫不得干政,哀家也说不得,可是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哀家想起你二皇兄,心里终究有些难受。”
景熙帝并不以为意地“哦”了声:
难道母后觉得,他不该死吗?”
太后:“该死,自是该死,他罪该万死!但是无论如何,兄弟阋墙同室操戈,骨肉相残,这都是皇室之悲,皇帝可以说哀家妇人之仁,但是九泉之下,哀家要去见先帝啊!”
她踱步走到窗棂前,望着窗外,此时的巍哦的宫殿沉浸在沁凉的夜色中。
她沧桑的声音在静谧的寝殿中响起:“先帝临终时召镇安侯觐见,要镇安侯府嫡女备位中宫,并赐镇安侯府金玉相护,这是为了你,也是为了他,如此既能要镇安侯府为你献忠,又能庇护他一生平安。”
景熙帝:“为了朕?”
太后:“皇帝,那是先帝流落在民间的骨血,先帝不愿意要他认祖归宗,是不想在你们兄弟之间再生变故,也是担心于帝王不利,毕竟他有镇安侯府为依傍,所以干脆如此安排,护他一生平安富贵,保你江山稳固,当然先帝也是要你知道,好歹留他一命,有朝一日,不至于把他逼到绝路。”
景熙帝俊美的面庞冷硬威严:
母后,朕为人君父,天下士庶皆为朕的子民,朕又怎么会把谁逼得绝路?
朕从来没有逼过谁,是别人在逼朕,联已经容忍了他十八年,还要如何?
太后盯着景熙帝的眼睛:“你以为哀家不知?他对你处处提防,你对他暗起杀机。
景熙帝轻笑:“母后,他是如何对墨尧的,你老人家难道不知道?哪个是你亲儿子亲孙子,你老人家今天竟然对我说出这种话?”
太后:“皇帝,你们之间的事,哀家没资格管,你如今杀他,哀家也无话可说,但哀家要你留下那个孩子,那也是先帝的皇孙。”
景熙帝听此,神情微妙地一顿,之后他唇边泛起一抹嘲讽的弧度。
他凉笑一声:“母后,原来朕这么灭绝人性。”
太后盯着自己儿子:“你不是恨极了陆允鉴吗,恨不得杀了他,要他声名狼藉,要他成为乱臣贼子,你也恨极了那个孩子,恨不得将那个孩子千刀万剐,如此,才能消你心头之恨。”
景熙帝:“有什么问题,只是一个孽子而已。”
太后:“那是宁氏所生。”
景熙帝眼神冷漠:“她但凡对那个孩子有半分怜爱,可以,我雍天赜今天愿意认了那孩子,收为义子,可她从来不承认那个孩子,她连想都不敢想,连面对都不敢面对,这样一个孽种,有必要留着吗?”
太后:“皇帝,哀家这些年茹素念经,都是为了你,你这些年后宫子嗣单薄,哀家难免想着,是不是先帝的怨念,竟应承到子嗣身上,哀家日日求道,也是盼着你能够开枝散叶。
景熙帝冷冷地道:“母后多虑了,什么报应不报应的,天地人三界,朕为人界之君,天下之宰,有哪个竟敢报应到朕的头上?至于先帝,他老人家既已鼎湖驭龙,那就随他去吧,人间的事,他就不必操心了。
太后深吸口气,几乎不敢信心,他竟说出这么大逆不道的话。
景熙帝却是浑不在乎:“至于朕的儿女,朕以帝王之气相佑,谁敢来报应朕的子女?朕就是不信神,不信邪,也不信什么天地报应,该杀的就杀,难道朕杀的人还少了吗?
太后听着这话,颤巍巍地坐下来。
这儿子真是疯了,切底疯了。
她深吸口气,几乎是哀求地道:
‘皇帝,那宁氏呢,你就这样继续留着她吗?”
景熙帝:“哦,母后什么意思?”
太后:“她如今大病一场,已经犹如痴儿般,你日日沉迷,几乎置一切于不顾,如此下去,可怎么得了?
如今朝臣们也都在议论!”
景熙帝笑了下:“母后说这话,儿臣不想听,什么叫痴儿?她只是失去了一部分记忆,她会想起来的,等想起来,不就好了?就算她想不起来,儿子可以一点点教,手把手教会她,儿子不但要留着她,还要她登上后位,要她母仪天下!
无论她傻了,痴了,还是怨恨自己,都没什么,他反正有的是时间和耐心,更有的是权势,可以把她搂在怀中,慢慢宠着,护着,抚平过去的切。
哪怕她一辈子记不起来也没什么,那他就重新涂满她的记忆!
太后神情艰涩:“她一一”
景熙帝直接打断了太后的话:
“过去的事,朕不在乎,他是朕的女人,就应该站在后位,陪着朕俯瞰天下,至于世人怎么说,朕为什么要在乎?”
太后听得气都要喘不上来了。
景熙帝面无表情地道:“朕现在觉得,当一个无道昏君也极好,明日就去问问满朝文武,朕倒要看看,哪个敢论一句是非!”
太后瞪直了眼,颓然地坐那里,喃喃地道:“这,这世道到底怎么了景熙帝看着这样的母亲,神情稍微缓和。
他叹道:“母后,当时你我言语激动之下,我说出殉葬一言,恰落入她耳中,她大受刺激,几乎弑子,母后你说,若她当时一念之差,那儿子该怎么活?”
这些日子,他还是会想起皇后死去的样子,他知道,当时那簪子险些落在一对稚子身上,也落在她身上。
太后听着,震撼得说不出话。
景熙帝:“现在无论儿子做什么,她都不记得了,她只知道要叶寒,要回家。”
再大的权势在一个心智丧失的孩童面前,也无济于事。
太后眼蹙眉,低声道:“皇帝,她会毁了你,你是皇帝,你留着她在身边一一”
景熙帝声音狠绝地打断太后的话:“母后,没有人可以毁了我,只有我自己能毁掉我自己。我今天把话放在这里,阿妩,她就是我今的命,她但凡有一点点不好,那我今也不想活了。”
他轻笑,一字字地道:“儿子带着墨与和墨兮给她陪葬,我们一家四口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