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游神庆典
晨光透过山间的薄雾,洒在庙宇前青石板铺就的台阶上,泛起一层微微的金光。台阶尽头,香炉前的烟雾袅袅升腾,仿佛一条无形的纽带,连接着尘世与神灵。几只喜鹊在庙门前的古榕树上叽叽喳喳,透着一丝热闹。
顾长歌打着哈欠,慢悠悠地走出正殿,手中端着三炷点燃的清香。他随手拍了拍身上的粗布道袍,把满是灰尘的袖口一甩,仿佛是在敷衍自己的懒散。
“早起真不是人的事儿啊……”他嘟囔着,把三炷香插进香炉,熟练地将香枝摆正,随后抬眼看向正殿。
正殿深处,供奉着三尊神像。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殿内,将三神的身影映得庄严而又神秘。
最中央是黑虎神君的雕像,虎头人身,披着黑色战甲,目光威严,双手握着一柄巨大的开山斧,斧刃上仿佛有古老的符文若隐若现。神君脚下是一头巨大的黑虎,张牙舞爪,四肢如铁铸般紧绷,似要随时跃出。
左侧是忠义赵神将,红脸大胡,手握月牙戟,身穿铁甲,背后悬挂着战鼓。赵神将的雕像微微向前倾斜,仿佛在随时准备迎战,目光锐利如刀,透着一股浩然正气。
右侧则是白狐童子,形象与前两位截然不同。他面容稚嫩,双手捧着一只宝葫芦,身后的白狐尾巴轻轻卷起,仿佛正与信徒调皮地嬉戏。雕像的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神情,仿佛在打量着每一个经过的人。
顾长歌看着三尊神像,忍不住打了个哈欠。他随手从正殿门旁的木架上取下昨天修好的塔骨,动作看似随意,但细致而熟练。
塔骨是一具巨大的木偶装置,雕刻得极为精致,分别对应三位神灵。此刻,他拿起的正是白狐童子的塔骨。这塔骨轻便灵动,白色的木质纹理在阳光下透着一丝柔和的光泽。塔骨的头部是一个白狐面具,面具上的弧线被涂得活灵活现,仿佛真有灵性一般。
他轻轻拍了拍塔骨的肩膀,笑着低声说道:“童子啊,今天可是大日子,别再偷懒了,给我点面子,显显灵吧。”
就在他准备将塔骨放到庙门外的广场时,一个粗嗓门从外面传来:“阿歌!你又偷懒!今天可是节庆,你不赶紧准备,回头村里人把你骂死。”
顾长歌回头一看,是刘叔,村里负责庙宇事务的管事。他抬手敷衍地挥了挥:“知道了,刘叔,别催,塔骨修得好着呢,放心吧。”
刘叔看着顾长歌懒洋洋的模样,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嘟囔道:“成天这么吊儿郎当的,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成了御师。”
顾长歌却不以为然。他低声哼着小曲儿,把塔骨一个个搬到广场中央,同时回忆起三神灵的传说。
黑虎神君:
据说在古时候,商旅行人常遭遇山中妖邪的袭扰,许多人因此丧命。一次,一位行脚商人在山中迷路,绝望之际,忽然听到震天的虎啸声。一头巨大的黑虎现身,威慑百妖,护送他平安归乡。从那之后,黑虎神君的传说广为流传,成为行商们的守护神。
顾长歌抬头看向黑虎神君的塔骨,那沉重的木质结构透着厚实的力量感。他伸手摸了摸塔骨的虎头,心中一叹:“老虎啊老虎,每次请你都不应声,真是个孤傲的神。”
忠义赵神将:
战争年代,一位将军誓死保卫百姓,宁死不降,最终孤身战死沙场。村民感其忠义,将他的遗骨供奉于此,久而久之,他的灵性凝聚,成为忠义的象征。
顾长歌的目光落在赵神将的塔骨上,塔骨的红脸威严端正。他低声说道:“赵将军总是忙得不见人影,每次请神都不在,真让人头疼。”
白狐童子:
相传山中有一只灵性幼狐,因顽皮捉弄了山神而被赶出。后来,它被一位樵夫搭救,樵夫无儿无女,白狐化形为童子伴随左右。童子灵动顽皮,渐渐被村民供奉为保护孩童的神灵。
顾长歌拍了拍白狐童子的塔骨,轻笑道:“你这小家伙最省心,每次请神都跑得比谁都快。”
将三具塔骨搬到广场后,顾长歌擦了擦额头的汗。他转头看了眼三尊神像,目光在白狐童子的雕像上停留了一瞬,忽然感觉那童子的眼神仿佛带着一丝灵动,微微弯起嘴角,像是在对他笑。
“是错觉吧。”他摇了摇头,笑着自言自语:“希望今天的游神别出幺蛾子。”
随着村民们陆续赶到,节庆的喧嚣声渐渐笼罩整个庙宇广场,而三尊神像背后的阴影中,似有一双目光默默注视着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