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群星方舟

幕间:二战前夕与奇点经济

群星方舟 可酌文川 8555 2025-02-12 02:28

  (本章为奇点时代核心设定章,很长,有很多这段剧情也许读者读到这里还不知道的设定,接下来就要进入战争篇章了,因此要写一下这些很重要的设定,也是提醒作者自己这些设定,避免后续发蒙。)

  (下一章将正式开始希之翼抵抗蜂群天灾的篇章,以及泰拉二战篇,拉开银河大战的史诗。)

  ……

  ……

  ……

  ……

  以下内容摘自前维皇可莉莎・冯克劳斯创建的《泰拉百科全书》第1281册,14476页,“星际时代的泰拉奇点经济”,藏书原本位于中陆威塞克斯王国,坎威尔贝宁图书馆:

  在执政时代开始五年后,泰拉进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

  不堪回首的泰拉二战史从泰拉1135年正式开始,不久之后,来自另一个平行世界地球的尤里,将会在泰拉挑起一场巨大的风暴,彻底改变后启示录时代的希之翼秩序,以及泰拉世界的希之翼独霸格局。

  距离一战结束的1104年,到二战前夕的1135年,泰拉三十年的和平岁月结束了,这一年泰拉正式开始动乱,

  很有趣的是,在泰拉二战爆发的同时,来自人类联邦的入侵也在一年后开始了,因此这场灾难发生的种种事迹,将军和政治家们的决定,乃至于许多国家普罗大众的决定,直接影响了泰拉世界后世的历史,决定了泰拉联合世界的模式。

  有人把二战爆发,全部归咎于起源计划引狼入室,导致了厄普西隆帝国的降临,这显然忽视了希之翼秩序下固有的危机。

  再一切开始前,泰拉百科全书必须向您讲解这段历史的缘由,先从经济开始吧,12世纪30年代的经济,已经不能称之为传统经济,而是需求经济。

  在希之翼公司提出的无限供给法案广泛推广泰拉各国后,传统的市场消费经济就已经被扔进了垃圾堆,消费不再是重要的,成本也不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需求及目标,以及规模控制。奇点帮助下的星际资本主义,不再依赖原始的消费和商品输出拉动经济创造财富,而是通过需求进行无限扩张。

  经过希之翼公司的奇点技术改造,在那个时代,泰拉的奇点经济是这样的:

  第一步:物质生产机通过奇点引擎供能,从亚空间解压提取出物质,主要包括原材料、实相能源及实相物质,尚未探索的新物质,这是第一步生产过程,理论上可以从亚空间提取出无限的原材料及资源,永不枯竭。

  第二步:位于太空的奇点工厂群会分门别类,将物质生产机提取的原材料加工成商品,一部分商品用于维持工厂成本,另一部分商品对外输出。

  第三步,生产利润用于继续扩张奇点,重复以上循环,限制奇点生产设备扩张的唯一因素就是环境污染和有害辐射。

  因此在泰拉星球上不能任意扩张奇点,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实相物质侵蚀,导致气候恶化。

  第四步:过量生产的报废商品,腐烂食物等(在奇点时代,通常物质供应会过量10000%左右)全部投入物质粉碎机湮灭,完成物质返还,同时完成亚空间供应闭环。

  那么总结一下,这套模式的底层逻辑链如下:

  亚空间物质借贷→物质生产机→奇点工厂永动机→人类使用→物质粉碎机归还物质→无限生产

  1126年,有科学家发现,任何奇点从亚空间过度提取原材料,而不归还物质,会发生一种亚空间效应,导致奇点爆炸。

  应该是某种亚空间针对物质抽取的防御手段,这被空间物理学家称为奇点崩溃效应。

  因此这套经济闭环,保证了宏观宇宙不会因为物质总量的快速涌入,出现奇点崩溃效应,保证了奇点工厂的运转。

  经济问题变成了算数题,只要人类把物质享受完再扔回去就可以了,质量守恒定律在常规状态下还是生效的,垃圾的质量也不会变。

  由于崩溃效应只在一个产量提取上限才会出现,而且提取量可以远大于归还量,实际上可以做到无中生有不断扩展。

  这也是宇宙不断膨胀,但空间却不会衰减为真空的一部分原因,亚空间和暗能量把膨胀的虚无部分填补上了。

  因此泰拉世界便算出了每个奇点的生产上限,同时制定了生产法则,制定了单位物质的逻辑。

  每提取3单位的物质,必须归还1单位物质,1单位物质为69743517吨,约等于7000万吨。

  所以奇点每个月都可以从亚空间白嫖,净赚2单位物质的物质量,如果完全提取1.4亿吨原材料或能源,刨除几乎忽略不计的奇点维护费,剩下都是纯利润。

  这些东西就是奇点技术给宏观宇宙凭空增加的质量,可以被永远留在这个宇宙中。

  考虑到每个奇点都有这样独立的“每月白嫖能力”,因此希之翼公司在1123年就规划出了“生产基点”的概念。

  希之翼奇点工业3.0手册中描述,1生产基点的定义为,由100台物质生产机及100台物质粉碎机服务的一座奇点工厂,且该工厂有将每个月提取的200单位物质/能源全部转化为某种商品的能力。

  也就是1生产基点,每个月可以产出质量约为280亿吨的某商品,但是这个生产效率还不算很高。

  考虑到地球的质量是六十万亿亿吨,如果按照这个速度持续下去,那么只依靠1生产基点,人类还是需要2142亿年才能生产一颗地球,慢的要死,更别提质量是地球三十三万倍的太阳了,人造恒星系还是无法实现。

  不过奇点技术的扩张性才是重点,如果把这1生产基点的280亿吨商品产出全部用于建设新的生产奇点,那么按照计算,理论上1生产基点1年后可以扩张为26万生产基点。

  第二年扩张为542万生产基点。

  第三年扩张到5456万生产基点。

  第四年为139.76亿生产基点……可以每个月生产980万亿吨质量某商品的,每年生产12000万亿吨左右,这些商品在地球上可以堆成一座细长直插太空的巨大山峰。

  只需要短短十年,生产力就足以每个月都人造一颗地球,继续扩张的话,只要不出三十年就可以建造一个完全人工的恒星系,更别提后续继续扩张奇点。五十年呢?一百年呢?一千年呢?一百万年呢?一千万年呢?人类可以每个月都生产一个宇宙出来,神明这个概念不过是奇点下的一个小小按钮,指尖按下便能创造奇迹,如何才能灭亡这样的世界?泰拉将立于不败之地,奇点时代是历史的终结,一切问题的答案,政治将在生产力增长面前毫无意义,这里是永恒的乌托邦。

  如果奇点的产出全部是为了扩张一个新奇点,那么这个增长速度比指数爆炸还要猛烈,科学家计算,不考虑技术因素,泰拉人类可以使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把一千光年以内的所有空间用人类无中生有创造的奇点全都填满!组成一个长达一千光年的奇点球体,这简直恐怖!

  不过没有人会做这样无意义的事,而且奇点设备也不能过于密集,否则互相之间形成干扰,或者一个爆炸就是连锁大烟花。

  奇点工厂的生产力已经超乎想象了,第三代物质生产机的提取效率极高,工厂加工的商品成本低廉,远远超过了人类世界的总需求量,换句话说基本上所有商品都烂大街。

  因此劳资问题问题最终还是被科学技术找到了解决办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商品膨胀带来的货币升值,人们莫名其妙发现钱已经花不完了。

  所有的商品都在飞速贬值,1108年,维多利亚的面包在3维镑左右,1124年,面包的价格不到0.0000000476978807便士,随之而来的是工资也在暴跌,资本家没有利润也发不出来钱。

  星际时代开始没多久,所有股票开始暴跌,引发了降价抛售危机,各个领域的资本大亨们都惊恐地发现,任何商品都不再值钱了。

  人们认为尽管引发了剧烈的通货紧缩,但是只要工资降低,抵达商品贬值的程度,危机就会解除,政府也在实施货币政策调节市场动荡。

  但是银行惊恐的发现,他们印钱的速度居然赶不上商品继续涌入市场的速度,通货紧缩进一步加剧,钱币已经没法跟商品取得对应关系,也没必要再维持下去,市场秩序已经崩溃了。

  资本家也惊恐的发现,哪怕他们已经把工资降低了一万倍,已经每个月不发整钱了,但还是追不上商品贬值的速度,食品商品已经贬值一百万亿倍了,汽车更是在三周的时间内贬值超过91亿倍,难道他们要把工资降低一百万亿倍吗?想必当时的劳动者肯定是绝望又兴奋的,即便老板一次又一次的降薪,每天都在宣布降工资,但是他们好像越来越富了,当时就是这样奇怪。

  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选择,第一就是资本家选择停止生产,明知生产效率极高,但是也选择销毁多余的产品,抑制发达的生产力,用来平衡货币商品关系,稳定市场继续维持旧秩序赚取利润。

  这样做他们可以继续维持货币制度,并且处在一个既得利益者的状态下。

  不过显然决定性的希之翼会议证明了这些资本家富有远见的眼光,显然这些人并不只只知道剥削的蠢猪,恰恰相反他们赚钱的脑子灵光得多,知道怎么做最符合实际。

  他们主动终结了资本主义,通过消费模式赚取利润的利益秩序,转而选择直接从发展生产力中获取利益。

  消费体系被取消,商品无偿发放,货币体系被取消,供给证被制定发放,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一概定为0,货币只有少数领域还需要使用,而这些少数昂贵的商品,诸如穿梭机和超光速飞船,也在不断膨胀的生产力bug中被免费了,对普通人来说,连高新科技都烂大街也挺无奈的。

  各大公司管理层及股东达成了共识,他们的产能将继续发展,商品的涌入固然可以造成极其低廉的价格,以至于没有利润,造成亏损。

  但是只要取消货币体系,转而使用供给制,就不会有生产成本需要资本家发放了,工人无需财富,资本家也无需财富,他们都穷的只剩下几百亿吨各种商品等着使用。

  所有奇点工厂被收回国有,统一运作,确保满足所有人类的需求,作为补偿,资本家将在新时代进入政府,获取领导者地位,这就是奇点时代“行权阶级”的由来,财富失去了意义,转而变为了权力,旧时代的无产阶级也迎来了解放,转而变为了“被供养者”。

  而对于奇点科技本身,有人或许会质疑,难道亚空间的质量是无尽的吗。

  这个问题在1130年遇到策展人协会确实是担忧的话题,科学家不能确定亚空间是否是“无尽的”,如果物质生产机和永动机真的能把亚空间“榨干”,那他们的乌托邦幻梦也就结束了,转而是一切成空。

  笔者写到这里也不禁感叹历史的巧合,如今十五世纪乐园时代的人们当然会嘲笑前人的愚蠢和傲慢,在触手可及的无限财富还没到手之前,居然在担心要抢劫的那个地方会不会没有那么多钱,把人类文明的强盗本质和双标丑态体现得淋漓尽致,让笔者我本人也感到悲伤,我居然会是人类这么一种丑陋物种的出身。

  1130年,根据两名首先与泰拉世界接触的策展人,卡西菲亚和以利亚提供的多元宇宙全图来看,亚空间是无尽的这一说法被证实了。

  它的质量数字比我们熟知的(250亿)可能还要大个,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表述这个数字了,于是12世纪的古人自然接受了这一点,安心的开始使用奇点科技,奇点时代的大扩张开始了。

  笔者在这里举一个例子,这样《泰拉百科全书》的读者就能知道,这个进步有多么夸张,也方便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世界的剧烈变革,星区的扩张基于怎样的物质基础,这场战争又是从何而来。

  110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协约国胜利,《伦蒂尼姆和约》正式生效,希之翼击败萨尔贡并建立霸权体系,泰拉全球的生产力约为0.00484生产基点。

  1135年,厄普西隆帝国降临前夕,泰拉世界生产力,包括五大星云,全部外星基地,生产力综合约为1.49亿亿生产基点,对比三十年前根本就是两个世界。

  这样迅猛的发展,带来的是不健全的体系和未能及时更新的上层构架,导致这样巨大的生产力其实未能被完全调动,究其原因是当时反AI主义的盛行,以及遏制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希之翼公司的内部斗争。

  后世历史学家常常会想,如果希之翼公司能及时调动全部的生产基点,一定能击败厄普西隆帝国,然而笔者很遗憾的指出,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当时的希之翼并不能很好的整合来自整个星区庞大臃肿的生产体系,人们也未能把这样的生产力数字当一回事。

  因为没有敌人带来的傲慢,导致泰拉很少考虑,会用所有的生产力投入到战争中,大量的生产力被挥霍浪费,甚至不会完全调用,生产力是1000还是1都可以满足整个人类世界,那么谁还会关心产量数字到底多了几个零?一共有多少?

  根本无人会统计,无人会在意,无人会使用,星区首脑和执政李澄之间的割裂又让这一切雪上加霜。

  当时的人思考方式和乐园时代的我们截然不同,再加上思想的不统一和多年来希之翼公司与泰拉各国之间的尖锐矛盾,这才带来了二战的悲剧。

  笔者做出这样的论断,如果当时希之翼人统一了泰拉世界,彻底消灭旧时代的国家政治残余,那么星际时代二战的悲剧或许才能根本杜绝。

  话说回来,奇点乌托邦的政治主张基于这些技术,成为了李澄领导下的希之翼传统主义,只要奇点技术可以持续下去,人类的乌托邦乐园就能化为现实。

  宇宙只不过是他们手中的扩张玩物,无论再大,终有一天会在奇点的无限增长中被彻底征服,星际资本主义的终极奥秘就在于无限借贷不还,剥削亚空间的物质建设宏观宇宙,向伟大的事业致敬吧!

  1121年,太空时代随着超空间引擎技术的出现正式开始了,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奇点生产飞速进步。

  随着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太空时代的降临,希之翼创造的奇点时代终于迎来了鼎盛期。

  太空无穷无尽的辽阔,给了奇点工厂大量的部署点位,几乎每个荒无人烟的恒星系都有希之翼人架设的奇点工厂,在这些远离母星的位置安全的进行生产作业。

  希之翼人在这件事情上做的其实非常好,太空化完成后,几乎所有虚无的空间都可以扩张为人类的加工中心,这种扩张是堪比细菌分裂一样恐怖,李澄及时放开了大量的奇点垄断权,让各国也拥有了扩展奇点的能力,大大促进了泰拉的生产力发展,人们也在把部署在泰拉上的危险奇点搬入太空,赢得了环保主义者的支持。

  1123年,泰拉出现了一句格言,太空即是未来,显然如此,母星不再是全世界,而成为了一座城市,只是泰拉庞大帝国的一小部分而已了,它在1124年所占据的生产比重就已经不具备优势。当S.S.O.U.C建立之后,泰拉就更衰落了,被供养者也出现了,AI开始泛滥,取代人类的工作职能,在危险的奇点岗位服役,人类进入了享乐期。

  这一时期,希之翼执政李澄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状况,与多名反对派首脑之间爆发冷战。

  主要的冷战对象就是另外两名反对党领袖,莱茵党,H公司首脑缪尔塞斯,O党,O公司首脑巴尔赫奈。

  H.I.J.K.L(莱茵党)和N.O.V.W.Y(O党)两大集团,共计十家分公司,党派缩写其实就是参与党派分公司的首字母组合,这两个反对派在大执政时代有很大影响力。

  双方爆发冷战的原因主要是路线分歧。

  莱茵党的政治主张就很叛逆,缪尔塞斯认为,泰拉世界的奇点路线正在走向一个危险的情况,这样肆意的扩张计划会导致一种可怕的奇点依赖,以至于一旦奇点失效,泰拉世界将坐以待毙。

  她支持继续探索宏观宇宙,发展宏观宇宙的材料学和相关体系,发展非奇点科技,削减过多的空间科技投入,恢复传统物理学开拓新领域,诸如量子物理及真空物理等领域在H公司内部被重新提上研究课题,这有助于科技多元化发展,避免泰拉焊死在奇点一条路上。

  同时,缪尔塞斯是灵能学的支持者,她认为亚空间和灵能是泰拉的最终出路,支持灵能飞升方案,反对李澄及领袖党坚持的希之翼传统保守路线,奇点乌托邦及其泰拉世界建设蓝图,可以说缪尔塞斯是一个公正无私的改革家,他的灵能主义和反奇点主义在这个时代被一些人广泛认同,就如同解放主义在11世纪末的广泛传播那样。

  越来越多的泰拉人厌倦了奇点乌托邦带来的腐朽堕落,人类不应该依靠奇点和AI创造乌托邦,人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乌托邦,属于人类自身的乌托邦,每个人都能工作,在工作中找到尊严的乌托邦。

  他们把希之翼传统资本主义下的奇点乌托邦叫作“生猪乐园”,讽刺这个秩序下的人类什么都不需要做,一天只需要在AI的伺候下吃喝睡就行了,跟生猪没什么区别。

  历史就是这么有趣矛盾,从1世纪到11世纪末,人类都在于饥饿,剥削,压迫作斗争,人们渴望不需要辛苦就能过好日子的幸福时代,希望政府开明,国家强势。

  但是到了奇点时代,真的可以让所有人都回家混吃等死,无限满足的时候,人们又不乐意了,认为人生失去了价值,希望找到一份有意义的理想事业,填补空虚的人生。

  可惜除了艺术之外,所有大事业基本都能被AI承包的很好,真的不需要人类,于是人们火了,开始厌恶这个腐朽的乌托邦,认为它取代了人类的某些东西。

  于是这些反奇点主义者有很多主张,有些是希望从基因技术中提升人类的新人类主义者,有些是极端的机械主义者,希望改造自身加入AI,以此实现人生意义,有些是灵能主义者,有些是反AI主义者……

  莱茵党的构成也就这样复杂,在希之翼议会上的主要诉求在中左和中右,他们在首脑缪尔塞斯的带领下,要求李澄对相关方案进行让步,希之翼公司需要改革,废除传统模式下的奇点主义,大幅度削减奇点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

  巴尔赫奈也反对奇点主义,他认为李澄的专制主义是希之翼堕落的问题所在,O党主张早日让泰拉世界进入“时间隔离”,这是一种能让泰拉世界进入“永恒安全”的状态。

  由于TT2技术可以控制一个空间内的流逝速度,同时又拥有奇点技术的无限能量。那么他们就可以缩回到一个恒星系的范围内,同时在内部来让这个空间的时间流逝无限放慢。

  这就能制造出一个永恒的时间隔离场,做到永远隔绝外界的灾难,人类可以借助当前技术实现在时间结界内的永恒,这被称为时间乌托邦。

  时间乌托邦跟奇点乌托邦是完全相反的,这也是李澄等传统派极力打压的观点,领袖党希望正面对抗蜂群天灾,也不希望将人类辽阔的未来关在一个小小的区域内,这也被许多军方成员认为是一种懦夫的逃避行为。

  当然,O党在民间有许多的支持者,就连十五世纪的当下,这样的人都非常多,时间隔离意味着永远不会面对未知,永远不会有脱离掌控的事情发生,万物都是静止的,只有人类能在其中任意当一个幼稚的孩童,把玩这个小小空间内由世界精心准备的玩具,这是多么诱人的事情?

  在亚空间远征失败后,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怀疑奇点乌托邦的正确性,三十年代是建设放缓期,奇点工业的扩张受到了超空间位点的限制,正如缪尔塞斯预言的那样,过于依赖奇点,迟早有一天早被空间本身反噬。

  总之后世认为,O党、莱茵党、领袖党之间的分歧在于路线斗争,也在于权力斗争,这是造成二次大战原因之一,希之翼公司内部的分裂让希之翼秩序出现了裂痕,得以让人趁虚而入。

  李澄反对派的影响力日益上涨,一些中间派首脑也开始动摇对领袖的忠诚,倒向缪尔塞斯或巴尔赫奈。

  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李澄也许下一届难以连任不说,恐怕全家性命难保,希之翼领袖以前借助权势杀了多少人,失去权力的下场就会有多悲惨。

  具体表现为泰拉中央不断削弱各星区的实力,将兵力集中在母星,而首脑的地方部队可以支配的数量很少。

  这让这段时间的系外「远征」也进入了不利阶段,希之翼的探索开始放缓,泰拉各国也对更远方星域的探索动力不足。

  毕竟他们已经有了一千光年的辽阔星空了,日子过得十分舒坦,谁在乎远方还要在这个数字上加多少个0,对吧?

  发展就是这样停滞的,泰拉的人们认为自己已达巅峰,可以人造恒星系,穿梭亚空间,改变物理法则,自由自在的创造子空间,殊不知这样的“成就”,这样的泰拉世界在堕落帝国,对老牌FTL强权乃至蜂群天灾来说……

  小菜一碟,什么都不是。

  可以叫做垃圾。

  笔者感叹,当时的人们还不知道,透露着清澈的愚蠢和自大,自以为天下无敌,殊不知群星竟如此可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