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

第203章:老夫聊发少年狂。(求订阅)

  眉山之行还是很圆满的。

  尽管江宁只是去那里提了几个字。

  但一众喜欢苏轼的游客,却是纷纷前往了苏轼故里打卡。

  当然。

  为了增加苏轼故里的底蕴。

  江宁除了给苏轼故里题字之余,还在苏轼故里稍稍讲了苏轼三父子的一些趣事。

  毕竟。

  苏轼故里可不仅仅只有苏轼。

  他还有苏辙,以及他们的父亲苏洵。

  三位都是文学大家。

  可以说是一门三父子,个个都是大文豪,大文学家。

  不过。

  除了这一门三父子之外,江宁还在眉山讲了另一位人物,王闰之。

  王闰之是谁?

  她其实是苏轼的第二任妻子。

  在王弗去世之后,苏轼便娶了王闰之。

  与王弗同样,王闰之也是眉山人。

  不是这么凑巧。

  实则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

  至于为什么苏轼娶王闰之?

  据传闻王弗去世之时,感自己堂妹闰之温柔贤慧,便有嘱托。

  另一个据说是王闰之自小就很崇拜自己这位非常有才学的姐夫。

  反正。

  最终王弗去世之后,苏轼便娶了王闰之。

  虽然王闰之是苏轼第二任妻子。

  但王闰之确实与王弗一样,不紧聪慧,而且温柔体贴。

  同时她还将苏轼与王弗所说的长子,也就是苏迈,当成是自己的亲儿子抚养。

  后来哪怕就是苏轼一贬再贬。

  王闰之也一直跟着苏轼,并为苏轼分担家庭一系列的困难。

  经济最困难的时候。

  王闰之和苏轼一起去摘野菜,甚至是赤脚耕田。

  也因此。

  苏轼不管是对于王弗,还是对于第二任妻子王闰之,都是一视同仁,关心有加。

  比如两位妻子的名字。

  其实在古代。

  女性很多时候只有姓,没有名。

  但是。

  苏轼的妻子,不管是王弗,还是王闰之,都是有名有姓,甚至有字。

  在嫁给苏轼之前。

  王闰之只有一个小名,叫做二十七娘。

  嫁给苏轼之后。

  苏轼得知妻子是在闰月出生,于是便给她取名为闰之,于是才有了闰之的称号。

  而王闰之不仅有名,还有字。

  季璋,便是苏轼给王闰之取得字。

  不过王闰之什么都好,但有一件事情却是让人无比的遗憾。

  那就是王闰之一把火,烧掉了苏轼大部分的诗词文学作品。

  这事还得从苏轼的乌台诗案开始说起。

  当时乌台诗案爆发,想致苏轼于死地的新党几乎搜尽了苏轼所有写的诗词。

  这一些诗词有的已经刊印出来了。

  有的甚至没有刊印,还有的是与朋友书信往来的诗词作品。

  至于为什么连书信都给烧掉。

  实在是被逼得没办法。

  当时与苏轼交好的当朝驸马,就因为给苏轼通风报信了,结果这位驸马受到的处分比之苏轼的还要大。

  此外,当时几乎与苏轼交好的一众官员,包括司马光他们,一共20多人,都遭受到了朝廷的处罚。

  所以。

  为了保全苏轼的性命。

  王闰之便一把火将苏轼大部分的诗词与书信文字,给烧掉了。

  如果这一些词诗作品没有烧掉的话。

  恐怕苏轼的经典之作,得再增加几十上百首。

  如此。

  眉山苏轼故里,从原本的苏轼,再加上苏轼兄弟,三苏,以及他的两位妻子。

  一下子就变得热闹了起来。

  虽然这个故里这才刚刚推出。

  但随着时间的过去。

  当苏轼的名字传遍天下,苏轼故里的眉山,一直以来都是人潮涌动。

  这自然是后话。

  ……

  “各位,我们继续开播。”

  从眉山回来。

  江宁第一时间打开了直播。

  不需要通告。

  江宁一开播,万千粉丝便鱼跃而入。

  “江宁老师,这一趟前往眉山怎么样?”

  “还可以。”

  “眉山的妹纸如何?”

  “漂亮得很啊。”

  “是不是不想回来了。”

  “差点。”

  是的。

  眉山属于四川。

  一直以来都说四川的妹纸漂亮。

  眉山那边的小姐姐,更是不用说。

  当时要不是江宁施展了九牛二虎之力,恐怕回不来了。

  “哈哈哈,江宁老师,我们支持你。”

  “支持我没用,我怕腰顶不住。”

  “噗嗤……不过,江宁老师,您在眉山那里题的字写得一般啊。”

  “这还一般。”

  江宁无奈了:“这可是绝世好字啊。你们不知道,这是苏轼的手笔,我是临摹苏轼的笔风写的。”

  “苏轼的字写得好吗?”

  “要说不好,那天下就没有几个人比苏轼写得字好了。据说,他有一幅寒食贴的书法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我草,天下第三行书,有这么厉害?”

  “当然。”

  “可是看着不像啊。”

  众人将江宁在眉山所题的字拿了出来。

  又仔细的看了看。

  可不管他们怎么看,还是说道:“江宁老师,这字很普通啊,也没看到厉害到哪去。”

  “啊,你们不懂,回头我临摹一遍寒食贴出来,你们就知道了。”

  是的。

  苏轼的成就。

  可不仅是诗,也不仅是词。

  同样也不仅是文。

  他在书法上面,也有极高的成就。

  甚至在宋朝。

  苏轼还是宋朝书法四大家之首。

  而在这四大家里面,还有一位是苏轼的学生。

  “今天,我们继续讲苏轼的天才。”

  “啥……天才?”

  “对。”

  “江宁老师,您已经讲了好几遍苏轼天才啊,今天这一讲,这是第四讲啦。”

  “可你们还是不太知道这个天才到底是怎么天才。”

  “我们真的知道了,苏轼是全宋朝第一天才。”

  “这还不够。”

  “那还天才到哪里去?”

  “不急,我慢慢跟大家讲。”

  江宁微笑着,然后说道:“在讲苏轼天才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宋词是如何产生的吗?”

  很快。

  一向对于历史,对于文学很有研究,同样也是之前与江宁联过麦,讲过苏轼的“墨水”再次申请与江宁联麦。

  “看来墨水兄弟很博学啊,来,墨水兄弟,你来说说宋词是如何产生的?”

  “感谢江宁老师给我机会。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宋词并不是在宋代产生的,他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一种有别于诗的词体,但当时这种词体还只是形成了民间,或者只是给大家唱乐的,所以并不是特别被人重视。经过唐代的发展,再后来到宋代,这种词体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至此,在宋代之后,人们又将这一些词体称之为宋词。”

  “墨水兄弟讲得好。”

  江宁点点头,然后说道:“也正因为词产生于民间,更流行于民间,甚至在街头歌妓当中盛传。所以,在当时,很多时候人们对于词有一种轻视,并称之为【词为艳科】。直到宋朝,随着大量词人的出现,随着大量有思想有内含词作的产生,词为艳科这种说法,这才被摘除。”

  “但是,虽然当我们说到词,已经不再有轻视,或者说是词为艳科的说法。可是,在宋代,有大量的词作,哪怕不是艳科,但大部分都太过于婉约,不够大气。”

  “江宁老师,您说的对。所以,很多人也认为,宋词虽然也很辉煌,但始终还是不如唐诗的。”

  “但苏轼不这么认为。”

  “啊?”

  “苏轼觉得,不管是诗,还是词,他只不过是一种文学载体,他并不能决定诗词的内容。唐诗可以豪情壮志,可以大气磅礴,可以气势万千,宋词同样也可以。”

  “这,江宁老师,好像宋词没有这种词境吧。”

  “当然有。”

  江宁肯定的回答:“今天,我就想分享一首苏轼所写的豪放之作。”

  “这篇作品,写于苏轼在密州担任知州的情况。虽然当时的苏轼并不是被贬,而是申请离京。但这个离京,其实也远离了政治中心,他的很多的一些决策,很少被朝廷采纳。也因此,苏轼在密州虽然过得还可以,但也有一些理想难伸。有一次,苏轼带领着一众部下去打猎。打猎回来,苏轼豪气大发,写下了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写完之后,苏轼对于这一部作品非常喜欢。并且还写信给自己的几位朋友,说是自己最近写了一首词,虽然与传统的宋词不一样,也没有柳七郎的风味,但我却认为自成一家。”

  说完。

  江宁却是拿起笔,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与此前苏轼所写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同一词牌。

  但虽然是同一词牌。

  可两首诗的语境,却是完全不一样。

  前一首虽然写得无比之经典,但与传统宋词的婉约其实是一脉相承。

  这一首词之所以这么牛逼,只不过没有人能够写到苏轼这般境界。

  可是这一首。

  那就完全与传统宋词的婉约不一样。

  正如江宁所说。

  宋词为什么它就是婉约的。

  为什么宋词就不可以是豪放,是大气,是激烈,是雄浑的?

  而这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也正是做到了这一点。

  至此。

  也正是这一首诗作的影响之后,在苏轼之后,也先后诞生了不少知名豪放派诗人。

  ……

  “我草,这这这……”

  “尼玛,这首词比之唐诗还大气啊。”

  “那可不,一般的唐诗都比不了。甚至,都没有几首唐诗有这一首如此豪放的。”

  看着这一首诗。

  虽然江宁并没有解释这一首诗是什么意思。

  但大家读上几遍,其实意思就已经明了。

  他的意思说的是,苏轼带领着一众部下打猎。

  而在打猎当中,苏轼只感觉自己如少年一样的,无比之激情澎湃。

  用词里面所写的,那就是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手牵着黄犬,右手擎着苍鹰。

  戴着锦缎做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

  上千的部下跟随着自己。

  这般气势,当真是让人心潮澎湃。

  而这时的苏轼却是意气纷发,说是要杀一只老虎,以此回报满城百姓的热情。

  当然。

  这说的是出猎的情况。

  可也正是这样的气势万千。

  却是让苏轼越发的想回到朝廷效力。

  可他又知道。

  自己之前做过一些错事,朝廷并不是特别喜欢用他。

  所以他在诗里面又引用了一个典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这里的冯唐是汉朝人。

  汉文帝时,冯唐向汉文帝陈说云中太守魏尚征战有功,不应当为一点小差错就治他的罪,而应免罪赏功。汉文帝采纳了冯唐的意见,并派他到云中郡去赦免魏尚的罪,仍然让魏尚担任云中郡太守,还把冯唐升任为车骑都尉。

  苏轼用这个典故,就是拿自己自比太守魏尚。

  因为太守魏尚与苏轼当时的官职是一样的。

  苏轼在密州是为知州,知州与太守的职位一样,只不过是不同朝代不一样的叫法。

  如此。

  苏轼也借这一次出猎,向朝廷表明自己的心迹,亦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并且苏轼还表示。

  一但朝廷相信自己。

  那么,他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射天狼自然不是射天狼星。

  天狼星只是借喻。

  因为天狼星是在天空的西北方。

  所以这里的射天狼星,指的是射向西北的侵略者。

  “我喜欢,我喜欢这一首江城子。”

  “是的,我也喜欢,太喜欢了。”

  “老夫聊发少年狂……啧啧,牛逼,这首词绝对是自成一家。”

  一众粉丝在公频上无比的赞叹。

  确实如之前江宁所说。

  大家此前所学过的,所读过的词,大部分是婉约的。

  他不是那么大气,也不是那么能够写尽所有事情。

  但现在。

  苏轼这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却是彻底打翻了大家对于词作的固有印像。

  这让大家觉得。

  词作其实也可以和诗一样。

  诗能写的内容,词也可以。

  诗能表达的情况,词同样可以。

  “所以,大家现在知道苏轼是如何的天才了吧。”

  一口气。

  江宁将这一首《江城子》向大家分享了出来。

  可以说。

  苏轼不只是天才。

  同时。

  也正因为他,宋词的地位才得到了确认。

  也是因为苏轼,这才确认了宋词与唐诗并驾齐驱的文学地位。

  也同样是因为如此。

  江宁才特别单独向大家分享这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