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

第204章: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求订阅)

  “秦主任,我们西湖,又又又……火了。”

  “淡定。”

  “秦主任,今天我们西湖破30万人了。”

  “说了淡定。”

  “秦主任,我淡定不来啊。”

  “那就深呼吸。”

  是的。

  这一个暑假,西湖景区管委会一直都处于兴奋之间。

  几乎每一天上班,他们都发现,今天西湖游客的数据又破了新高。

  这不今天,就直接奔到了30万人流量去了。

  按这样下去。

  再过几天,那不得40万啊。

  而这一切的原因,并不是他们做了什么重磅的事情。

  也不是他们花钱打了多少广告。

  而是。

  他们啥都没有做。

  西湖游客数量,却是一天比一天增多。

  而对于此。

  做为西湖景区管委会主任的秦悦,已经比较淡定了。

  他当然知道这因为什么。

  这都是因为苏轼的火爆,这才一次又一次将他们西湖带至观众的视线。

  正如前几天。

  苏轼又写了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可是将宋词一下子带入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开创了宋词豪放流派。

  这一首诗一出。

  那可是引起了整个国内的哄动。

  无数研究宋词的理论家,他们又开始对宋词进行了全方面的分析。

  虽然这一首词,他是在密州写的。

  但不好意思。

  密州实在是没有太多的存在感。

  反倒是他们西湖,却是一下子与苏轼彻底的绑定。

  “小刘,一向给江宁老师再打100万的润笔费。”

  “啊,秦总,江宁老师好像没有再帮我们西湖宣传,怎么还打费用?”

  “格局低了是吧,哪怕江宁老师没有再帮我们西湖宣传,但他越是讲苏轼,我们西湖则越火。正如我们的苏堤,之前可是一条普通的堤坝,可你看看,现在有多少人在打卡。对了,马上联系各文化部门,推动苏堤纳入到西湖十景之一。不,苏堤不仅要成为西湖十景之一,而且还要成为西湖十景之首。”

  “是。”

  ……

  “江宁老师,最近几天您有空吗?”

  “你是?”

  “我是黄冈旅游负责人刘天心,我们想邀请您来黄冈。按您所讲苏轼的话,下一站,应该是黄州。黄州,正是属于我们黄冈。。”

  “刘主任,看来您对苏轼很有研究啊。”

  接到刘天心的电话,江宁有些奇怪。

  不过当他说到黄州之后,江宁却是微微一笑。

  是的。

  按着江宁所讲的进程。

  苏轼乌台诗案之后,那他将要被贬到黄州。

  黄州,目前正属于黄冈。

  这位刘天心,显然也是看到了最近苏轼所影起的力度,第一时间就找到了江宁。

  “所以,江宁老师,既然接下来苏轼要到黄州,您何不亲自来一趟黄州。”

  “这个嘛……”

  “江宁老师,规矩我们还是懂的,润笔费绝对不少。”

  “明天我就到你们那里。”

  “太好了,我在黄冈等您。”

  ……

  第二日。

  江宁说话算数,亲自来到了黄冈的黄州区。

  当然。

  听说江宁将要来到黄州,黄冈一众大佬都亲自前来接见江宁。

  同时。

  一些普通网友,当地的居民,亦是如见明星一样,瞬间涌来了几万人。

  “江宁老师,江宁老师……”

  “看,那就是江宁老师。”

  “太好了,江宁老师来我们黄州了。”

  人群里一片呼叫。

  江宁也是有些目瞪口呆:“刘主任,你们黄州也太好客了吧。”

  “哈哈哈,江宁老师,还是您的才气,大家一听您要来,全城老百姓都想来见您一面。”

  “我有什么才气,我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主播。”

  “但没有您讲的故事,我们又如何能够了解到苏轼,我先带您参观一下我们黄州。”

  “好的。”

  江宁没有拒绝。

  虽然江宁对于黄州很熟悉。

  但其实江宁还是第一次来黄州。

  同时。

  为了接下来更好的讲解苏轼,江宁也需要到实地考察一下黄州。

  一番在黄州游了三天,江宁心里有了一个大概。

  “江宁老师,其实这一次邀请您来我们黄州,除了想了解苏轼在黄州的一众事迹之外,更为主要的是,我们是想能不能在我们黄州打造几个有关苏轼的景点。”

  刘天心试探的问道。

  苏轼有多火,他可是知道的。

  比如西湖。

  那一天几十万游客,简直让刘天心眼红得不行。

  只是这一边眼红也没办法。

  人家西湖就是有这么大的号召力。

  黄州自然是比不上西湖。

  但黄州虽然比不上西湖,可打造几个像眉山一样的苏轼故里之类差不多的景点,应该不是特别大的问题。

  对此。

  江宁想了想:“这样,今天你们派一些人跟着我,我跟你们聊聊苏轼在黄州做的一些事。至于后面你们怎么打造景区,你们自己看着办。”

  当然。

  为了利于传播。

  也为了让大众都知晓。

  江宁除了带着黄州一众旅游部门人士之外,江宁也开了直播。

  “今天我们第一站,就去东坡。”

  “东坡在哪?”

  众人一愣。

  不知道江宁说的东坡是哪个地方。

  “应该是这个地方。”

  江宁调出了地图。

  这几天。

  江宁也将古时黄州的地图与现代地图进行了严格的参考。

  同时。

  江宁也标注了好几个苏轼在黄州经常活动的地方。

  第一个经常活动的地方,那就是东坡。

  “大家跟着我就是了。”

  带着众人,江宁来到了东坡。

  但映入大家眼前的,这个东坡却是一块长有各种杂草,还有很多荆棘的一处小山坡。

  “这是东坡?”

  跟着江宁的几位工作人员有些惊讶。

  同时。

  还有不少跟着江宁一同前往东坡的游客。

  这一些游客有的是一些本地人,也有一些是不远千里听说江宁前往了黄州,亦是跟了过来的。

  “是的。”

  江宁点头。

  见大家有些奇怪,江宁却是说起了东坡的来历:

  “想必大家对于苏轼经历的乌台诗案已经有大概的了解,那么,我们继续讲下去。”

  “我们知道,苏轼在乌台诗案结束之后,他就被贬到了黄州,也就是现在我们这里。被贬到黄州之时,虽然苏轼仍有官职,但只是一个小小的团练副使。这个副使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力,也不需要太多的工作,但他必需时时向当地的政府官汇报自己的情况,相当于监视居住。”

  “刚来到黄州之时苏轼生活条件非常差,甚至没有一个独立所住的房子。后来,定慧寺里有一位老和尚看苏轼可怜,于是就找了一间放杂物的房子给苏轼。可虽然住的房子有了,但在黄州的生活也很是清苦,不只清苦,而且很是孤单与寂寞。所以在开始之初,苏轼基本上是不怎么出门。”

  “这一段时间,苏轼写了两首诗,一首叫做《卜算子》,一首叫做《西江月》。”

  这个时候。

  早已经有工作人员拿出纸笔。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是第一首《卜算子》。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是第二首《西江月》。

  “好。”

  “苏轼之才,哪怕就是被贬,写的词也是一等一的经典之作。”

  众人纷纷送来了掌声。

  确实如此。

  第一首的【寂寞沙洲冷】与第二首的【世事一场大梦】,都成为了千古名言。

  江宁也是感叹:“词确实是好词,但这两首诗,无不是说明苏轼当时心情很是落寞。不过,日子总还是要过。虽然是被贬到了黄州,而随后不久,一众家眷也陪着苏轼来到了黄州。妻子王闰之的到来,让苏轼的心情稍稍得到了平复。不过苏轼当时只是团练副使,没有太多的收入来源。每个月发放的工钱,基本上所剩无几。所以每次发钱的时候,妻子王闰之就将钱分成30份,并将其吊到房梁上。就是声怕一不小心当天所用,将后面的钱给用光了。”

  “后来,黄州一位地方官见苏轼过得如此清苦,于是便向苏轼向当地的知州申请了一处大概50来亩的荒地。说是荒地,其实就是一处小山坡。诺,就是这里。虽然这个小山坡长满了无数的野草,荆棘,也不肥沃。但总算是有了一块自己的田,苏轼就将这里取名为东坡,从此与妻子经常在这里劳作。”

  “也许是田间的劳作让黄轼的心情慢慢的得到了抚慰,亦或是苏轼本就是一个开朗的人。有了这一块地之后,苏轼慢慢的走出了被贬的阴影。他与普通老百姓一样,在这一块地上种上了麦子,也种上了许多的庄稼。并且,随着日夜的劳作,苏轼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一块地方。后来,苏轼又在东坡这一块地上盖了几间房子,并取名为东坡雪堂,并自称东坡居士。从此之后,我们又将苏轼称之为苏东坡。”

  掌声瞬间就传来。

  苏轼不愧是苏轼。

  哪怕就是被贬到了黄州,仍有一系列无比传神的故事。

  正如现在。

  江宁只是稍稍讲了一下苏轼刚来黄州的事迹,众人便感觉这片荒地,也变得如此的有文化了。

  更加不用说跟着江宁一起来的工作人员。

  他们第一时间就此记下了【东坡雪堂】这几个大字。

  景点不就来了吗?

  以后。

  只要黄州上头那边稍稍出资,这里就是一个无比具有人文的景区。

  ……

  当然。

  对于此,江宁却是知道。

  不是苏轼这么有才华。

  而是苏轼已经深入人心了。

  哪怕这会儿江宁随便讲苏轼的任何一件事,他都能让大家津津乐道。

  这也是苏轼的人格魅力。

  所以。

  黄州上头那边所说的打造景区的要求,江宁并没有拒绝。

  对于江宁来说。

  只要苏轼去过的地方,哪里都是景区。

  “我记得,前面好像有一个亭子。”

  讲完东坡草堂之后,江宁带着大家继续向前。

  在一个什么也没有的空地上,江宁对着大家说道。

  “什么亭?”

  众人自然是不知道这里有亭子的。

  “叫做,快哉亭。”

  江宁向大家继续说道:“其实被贬到黄州的不只有苏轼,还有一位叫做张怀民的人。他犯了什么错被贬到这里,史书上已经没有怎么记载了。但两人因为同时都被贬到了这里,所以就走得比较近。苏轼无聊的时候,他就会去找张怀民聊天。

  一次,半夜苏轼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就去敲了张怀民的门,问他想不想去外面走走。张怀民一个人也睡不着,然后便与苏轼一同夜游。游完之后,苏轼回到家便写了一篇《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篇文章其实很简单。

  他说的就是苏轼去找张怀民夜游的经过。

  虽然故事比较简单,但这篇小散文却写得无比的清新别致,很是让人喜欢。

  特别是这里面一句“怀民亦未寝”,翻译过来,那就是,怀民也没有睡啊,让人感觉非常的有趣。

  而也正是这样的有趣。

  却是从文风当中可以看到,苏轼的内心已然渐渐开朗了起来。

  “还有一次,张怀民盖了一个亭子,然后张怀民知道苏轼文学水平高,就请苏轼给这一个亭子取一个名字。苏轼看了看这个亭子,就说,叫快哉亭吧。张怀民问,这是什么意思。苏轼说,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一句出至苏轼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

  张就是张怀民。

  全文有一些长,江宁也就不写了,但最后一句,正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虽然江宁并没有念出全文。

  但光靠这一句,众人亦是兴奋的叫了一句。

  “好一个快哉亭,这名字取得新清雅致,又好玩。”

  “哈哈哈,我觉得,很快这里就有一个叫做快哉亭的亭子了。”

  “那必需的啊。上头要是不修,我来修……”

  “我来我来……”

  一众跟着江宁的游客,路人,还有工作人员内心无比之激动。

  这一趟请江宁老师,当真是请得太值了。

  正如现在。

  又一个景点就要出现了。

  而且。

  好像不只是一个景点。

  除了这一个【快哉亭】之外。

  按江宁刚才所说的承天寺夜游。

  这么来看。

  在黄州不远的小寺庙承天寺,也将迎来振兴之时。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