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辉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岁华轩的路子不是如今流行的金碧辉煌,而是走的低调内敛的路子,然而好东西自己会说话,很多东西一看就价值不菲。
现在地下展室当中还多了一个玉器小展厅,里边陈列着之前周至在北疆搞来的几套获奖玉器,以及在苏州玉雕公司定制的第一批成品。
“太漂亮了。”梁红看着陈列室里边一把汉剑就挪不开眼睛:“这是新的还是老的?”
“新的。”周至将柜子打开,从里边将剑取了出来:“你们可以抽开看看。”
这是苏州玉雕公司仿古雕刻女大师诸庆红的作品,当时周至和兽面腰扣,衔环椒图一起买下的一套汉剑玉装具。
这个东西在历史上是真正的存在过,只不过因为年代久远,除了玉装具和剑上的宝石,金银附件外,其余如剑条,缠绳,木漆剑鞘,都已经朽败,无复旧观。
剑鞘是木胎加苎推漆工艺,使用的是典型的荆楚漆器风格。
其后又在表面继续刷漆,从现在开始每刷一次还要伴随推光工艺,在经过九层漆工艺之后,漆层的高度与螺钿齐平,螺钿纹变得好像生长在剑鞘当中一样,整体变得光洁异常,剑鞘才算是制作完成。
先是制作出木胎,然后在木胎上用细麻布捆扎,再抹上用旧瓦,蚌壳灰,大漆制作而成的灰漆,刷到木胎之上,然后不停打磨到光滑,再一层层刷漆推光。
“好漂亮啊……”梁红将剑拔了出来,一手拿着剑鞘,一手拿着宝剑,反复端详,感觉脑海里的形容词变得异常匮乏了。
剑珌是安在剑鞘尾端的玉制品,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战国剑珌直身、体圆、较厚,早期光素无纹,晚期出现了琢有兽面纹和卷云纹的剑珌。
汉代剑珌器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或梯形,纹饰以螭纹为主,采用浮雕或透雕的技法雕琢,磨制细腻,抛光极好。
所有的工艺都是按照文物原型来的,剑鞘采用的是汉代的漆艺鼓座和螺钿漆艺铜镜工艺,缠绳是模仿的楚墓中残存的剑饰,最大程度地恢复出来玉具剑在古代应有的样子。
爱不释手一般是形容词,到了他这儿成了写实。
“还带《东宫旧事》记载:‘太子仪饰有玉具剑。’《史记·田叔列传》:‘将军欲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欲入奏之。’”
“甚至匈奴等少数民族都受此影响,《汉书·匈奴传》就有记载:‘单于正月朝天子甘泉宫,赐玉具剑’。”
“其实玉装是不存在实战价值的,它主要是礼仪之用。”周至解释道:“在剑柄与剑鞘上镶嵌的玉饰,我们称之为玉剑饰;饰玉的剑,在古籍中则称作玉具剑。”
“这个风气直到东汉都还在,光武帝曾经赏赐大将冯异乘舆和七尺玉具剑,剑上面的花纹就是凤纹,命他前往讨伐暴乱三辅的赤眉军。”
剑格是镶嵌于剑柄与剑身交接处的玉质饰物,正视略成长方形,中部逐渐凸起一脊,侧视为菱形断面,穿孔有长方形、椭圆形和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