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华娱:从找前女友们化缘开始

第二百三十二章 秦澜:我有点懵

   排练!排练!排练!

   北影制片厂单独划拉出一片区域,交由曹玖平布置场景模型。

   随处可见的标识牌,精确到每一个场景的长度。

   秦澜手里拿着两份剧本,一份是写有大量备注的正经剧本,另一份则是涉及演员走位、摄影及运动方式等内容的“地图”剧本。

   排练结束后顾不上休息,回到酒店洗完澡后便接着用功。

   因为《伤城之恋》的缘故,秦澜参与排练的时间较晚,进度上落后于其他人。

   同时因为不是出身科班,对于剧本,特别是“地图”剧本的消化过程显的颇为磕绊。

   谁家剧本带地图啊?

   从业以来别说经历了,听都没听说过!

   什么后拉镜头后入画,焦点,镜头调度。

   演员该如何站位,走位,配合镜头。

   甄导说:“众所周知:这种长镜头的底层核心原理无非就是所谓的无缝转场:挡黑,贯穿,甩枪。”

   众所周知?

   秦澜人都懵了。

   好在景恬给她做了详细解释,这才了解了:镜头挡黑,垂直贯穿,以及摇晃镜头。

   这一刻,秦澜分外羡慕科班演员的校园学习经历。

   景恬,直接担任指导排练的工作,各种专业词汇脱口而出。

   柳伊菲来探班了好几次,与景恬叽叽喳喳的讨论起了天书。

   两位前男友的校友所彰显出的能力与水平,直接打破了秦澜对北影表演系社会口碑的固有认知:

   北影这么强的吗?

   为啥我平时完全没感觉到?

   不是说柳伊菲被前男友的同班同学给骂哭了吗?

   不是说北影导演往中戏跑,上戏跑,甚至往北舞跑,中传跑,但就是不待见自己人吗?

   那现在算啥?

   秦澜脑子里满是问号。

   莫非,是因为正常的剧组不需要演员了解这些,这才导致北影演员们没机会去展示科班的专业性?

   “想什么呢?”经纪人问道,“都愣神儿了!”

   “没,没想什么。”

   “嗯,你现在什么也不用想,把心思全部用在电影上就成。”

   “知道吗?剧本是昨天早上提交审核的,电影局上午就通过了,准拍证也送过来了,同时中影宣布正式立项:甄导执导,1.5亿投资!”

   “好家伙,圈子里都炸开了,猝不及防!”

   “不少人把消息打听到我这儿来,我就一问三不知。”

   “他们哪儿知道,所有的角色资源已经被抢干净了。”

   “这可是甄导精心筹备的大投资战争大片!稍微晚几步,黄花菜都凉了!”

   “秦澜,你可一定得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别人削尖脑袋都争取不到的机会!”

   经纪人越说越兴奋,手舞足蹈。

   电视剧上的转型已经开了个好头,《又见一帘幽梦》中的汪绿萍完全有别于楚楚可怜的“知画”式形象。

   虽然还是在“琼女郎”的范畴内,但已经顺利起步了,不是吗?

   现如今,从荧幕到银幕。上来就是国内最顶尖的资源,大导演,大制作。

   这气运,简直了!

   “秦澜,我听说甄导有点儿那什么,片场脾气不太好。”

   “你比他大,三岁!一定要包容着点儿。”

   “其实甄导人还是蛮好的,才华人脉地位什么的就不提了,还生的浓眉大眼,高大帅气。从不开空头支票,那是真大方,真实在”

   “你瞎说什么呢?”秦澜连忙打断经纪人的话,“好了,别打扰我了,我要背地图剧本了!”

   “我也没瞎说啊,说的也都是正经话。”

   “正不正经你自己心里有数!来京城也出完差了,也顺道看完我了,赶紧回去工作吧!”

   强行推走经纪人,关上门。秦澜深吸几口气,伸手揉了揉潮红的脸颊。

   得亏刚才没说前天甄导的老师过来了,还聊了有关威尼斯,有关马克·穆勒主xi,有关李鞍导演的小道消息等话题。

   这要是说了,经纪人还不得

   又是新的一天!但今天对于秦澜而言,意义非凡。

   上午,由中影主持新闻发布会。

   望着台上一排的身份铭牌,秦澜瞪大眼睛。

   电影ju来了,上一级的光电来了,上上级的礼部也来了!

   海×会,TZ部,果谠,均派来了代表。

   这.这不就是部电影吗?怎么规格这么高?

   秦澜细心的发现:礼部领导亲切的握着甄杰诚的手,称呼却不是“甄导”,“小甄”,亦或者直呼其名,而是“杰诚同zhi”!

   电影ju代表被挤到角落里,却仍旧笑容满面,如沐春风。

   什么情况?

   甄导可是在华表奖颁奖典礼上作藏头诗骂“憨哔华表”来着。

   华表奖可是你电影ju筹办的!

   先前你们不是还为华表奖评委会站台,强调“电影工作者理应秉持着严肃的态度扎根于艺术,而非夸夸其谈,破坏风气,制造不好的影响”吗?

   秦澜只能往甄杰诚之于奥运开幕式的劳苦功高上联想。

   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且不提开幕式的功劳还没有正式结算。就算结算了,也不至于如此兴师动众才对。

   “咔嚓!咔嚓!”

   闪光灯连成一片。

   秦澜连忙收敛了疑惑,挤出标准笑容。

   粗略的扫了一遍,

   央视的,新H社的

   又连忙收敛笑容,严肃了表情。

   心里扑通扑通的!

   瞥了眼身旁的马源。

   好家伙,面色不改。该说说,该笑笑,那种得体的放松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

   嘶!北影的演员都这么淡定的吗?

   还真是!

   不远处的景恬挂着甜甜的酒窝,虽然和马源表情不一,但本质相通!

   反倒是同为科班出身的邓朝,在对比中愈发凸显出拘谨。

   不明觉厉中,秦澜下意识的得出结论:

   北影+1!

   ≥中戏!

   上午开完发布会,下午出发!

   甄杰诚搓着手,整整一年多没在片场吼大喇叭了,心痒的不行。

   奥运会不算,有张武,有张继刚上边儿还有一个老某子。

   在甄杰诚看来,但凡不是全场只有一个人的声音,那就不是正经大喇叭。

   “喇叭呢?”

   “先拿给我!”

   接过,打开。

   “咳咳咳!”

   清了清嗓子,试了试音。

   “大家都认识我,大家都了解我。”

   “所以我就不自我介绍了,也不装了,摊牌了!”

   甄杰诚咧着嘴,扫过一圈,

   “欢迎踊跃发言,但听不听,在我!”

   “务必注意发言的时间,地点。”

   “因为只要上了片场,所有人得听我的!”

   “片场,只能有踏马的一个人的声音!”

   “学长~”景恬举起手。

   “说!”“那个.您骂自己了。”景恬弱弱的答道,“骂自己踏马的。”

   甄杰诚:()

   瞪了大聪明一眼,强行挤出豪放不羁的笑容,

   “不重要!”

   “再说了,这不是先展示一下态度吗?我狠起来连自己都骂,到时候再骂你,你不就得老实听着吗?”

   “学长,你骂我干嘛?我是来帮忙的,不仅不要工资,我还交了学费呢。”说着,朝鲍德熹,陶经,以及程寅瞥了一眼,然后搂住鲍德熹的胳膊,“是吧老师?”

   “啊对对对!恬恬说的对!”老鲍乐呵呵道。

   甄杰诚: ̄へ ̄

   转过身,懒的瞅这师徒俩哪怕一眼。

   提起大喇叭,调至最大音量。

   “上任,横店!”

   “出发!”

   老规矩,先去抗曰烈士陵园敬拜上香。

   考虑到这部取名为《此去不回》的题材,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开机仪式!

   开机后立刻回到片场,启动拍摄。

   巧了,虽然这部电影必须要严格按照时间线进行拍摄,但一开始的戏份相对而言不算很难,正好应了顺利拍完后讨个好兆头的正常流程。

   而马源与邓朝也为此早就练习了多遍。

   开拍前在场地熟悉了下后,信心十足。

   待到“action”响起,立刻进入状态,顺利通过个屁啊!

   “咔!”

   甭管多简单的戏份,只要与长镜头挂钩,那便绝对简单不起来。

   台词,表情,走位,包括且不限于摄影等诸多方面。

   过程中只要一个微小失误,全部推倒重来!

   邓朝已经做好挨骂的准备了,马源则是低着脑袋,等待着“踏马的”洗礼。

   却不料甄杰诚只是淡定的摆摆手,

   “抓紧时间,继续。”

   “各单位准备,action。”

   第二次拍摄!

   甄杰诚握着大喇叭,坐在监视器前。

   监视器里的画面与脑海里构建的影像形成重合。

   在“吊儿郎当”这方面,马源轻松驾驭。看看《二代浪漫》里的郑桐就知道了,京城该溜子的贫气恰好对上了主角一开始的人设。

   邓朝就更不用说了,只要简单收敛一下本性,稍作修饰便能达到本色演出的效果!

   可即便是这样,

   “咔!”

   这回不是二人出错了。

   李屏斌尴尬的举起手,先是小心翼翼的瞅了眼鲍德熹,随后难为情的望向甄杰诚,

   “歹势!”

   “我的!”

   片场的气氛愈发紧张。

   秦澜在一旁看着,只觉得气压很低,喘不上气来。

   于是按着鼓囊囊的粮仓,又拍又捋,但还是没能缓解症状。

   几次了这是?

   七次还是八次来着?

   这就是拍电影吗?这就是大导演吗?

   这才第一天,就能咔成这样?

   望向监视器后,甄杰诚板着脸一言不发,与平时乐呵呵的叫着自己“秦姐”的模样完全迥异!

   无形的气场笼盖住整个片场,那股无法言状的权威性是秦澜从未见过的。

   即便是拍摄琼遥剧时,琼遥来到片场时的场景也远远不及。

   “秦姐,你怎么了?”景恬小声问道。

   “没事儿!就是有点儿”秦澜犹豫了下,还是开了口,“紧张。”

   “是因为学长咔了八遍?”

   “嗯!”秦澜点点头。

   “安啦~才八遍而已,正常!”景恬淡定回道,“我听李老师说,学长和江文导演拍《让子弹飞》时,一个长镜头拍了整整七天,烧了十万尺胶卷,这才哪到哪儿?”

   “可可这才第一幕戏,才第一天。”

   “对哦,今天是开机第一天,”景恬皱了皱眉,“这么说的话是有点儿不正常。”

   “不对!咱这部戏也不是普通的电影啊!”

   “秦姐你看,学长,我师傅,还有纪老师,陶学长,李李老师先不算!表情不都是很正常吗?”

   你管这叫正常?

   秦澜再次瞅了眼监视器的方向,恰逢甄杰诚提起大喇叭站起身,

   “咔!”

   秦澜随之一颤。

   “时间过了!自然光变了!”

   “今天不拍了,明天还是今天开机这个时间点,继续。”

   “恬恬!”

   “哎~在!”景恬连忙应道。

   “带着演员们继续排练!”

   “好嘞!”

   开局不利!

   甄杰诚早就预想了这个局面,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

   前期的准备再多,到了片场也要进行实实在在的熟悉,磨合。

   并不是说排练就没用了,而是排练的效果将会加速磨合熟悉的过程,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李屏斌和鲍德熹年纪都不小了,大量的手持拍摄会给二人造成极大的负担。

   于是吊索,导轨,甚至是电瓶车,甄杰诚能用的都用上了。

   前世的《1917》便是如此,给电瓶车进行改装,然后将摄影机固定好,骑着车完成跟拍镜头。

   朝李屏斌招招手,

   “老李,不要有心理负担。”

   “虽然今天因为你的失误导致咔了三次。”

   “虽然如果你那三次没出错的话,说不定这第一个长镜头就能拍成了。”

   “虽然如果第一个长镜头拍成了就能带来开门红,就能让大家更有信心。”

   “但是!”

   “大家伙儿都理解你,我也理解。”

   “万事开头难,更何况咱们这是一镜到底!没人拍过,咱们是拓荒者!”

   “我相信你,肯定没问题的。你可是李屏斌啊,戛纳,威尼斯,两座最佳摄影奖杯!”

   顿了顿,朝鲍德熹的方向努了努嘴,

   “要不,我去跟老鲍聊聊,让他来安慰安慰你,给你打打气?”

   “你们俩是同行嘛,更有共同语言嘛,你说对不对嘛!”

   闻言,李屏斌喘着粗气,咬牙切齿的瞪向甄杰诚,

   “用不着!”

   “今天刚上手适应,明天你瞧好咯!”

   今天在群里,被读者爸爸夸了,这么久了天天被骂,第一次被夸,很感动。

   明天周六,加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