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小说 青山

第324章 同仇敌忾

青山 会说话的肘子 8614 2025-05-10 16:25

  第324章 同仇敌忾

  张家的马车经过玄武门时,值守的五城兵马司,连查验一事都省去了,站得也比平时更笔直些。

  将袍哥与二刀放在客栈门前,六架分头行驶的马车并未前往羽林军都督府,而是最终汇聚在铸锅厂旁的承恩寺胡同里。

  车厢里,小满好奇道:“二姐,这是哪?”

  张夏蒙着面端坐在车里,默念着经文没有回答。等到了地方,她自顾自下车,招手示意所有人跟上。

  此处已是内城西南角偏僻处,北边是承恩寺、南边是石灯庵,中间夹着这几户人家显得格外静谧。

  张夏走到一户人家门前,三快二慢敲响门扉,有人从内里拉开大门。

  羽林军们鱼贯而入,却见院中正有十余名汉子未睡,守在院中升着火盆,火盆上烤着两只羊腿。

  他们见张夏蒙面进来,当即起身拱手,无声行礼。

  陈迹认得这些人。

  先前从洛城离开时他们便在队伍里,张拙曾说,这些皆是张家死士。

  张夏进了正堂,寻来一张四开的宣纸铺陈到桌案上。她提起毛笔,一边默念经文,一边随手画出“正西坊”舆图,又标注出百顺胡同、韩家潭胡同、胭脂胡同等名称。

  一心二用。

  陈迹在一旁静静地等着,羽林军们见陈迹不催促,便也按捺着性子。

  待到地图画完,张夏终于开口,指着地图上的李纱帽胡同说道:“和记在此处安插了八十四人、韩家潭胡同六十三人、石头胡同二十一人、王广福斜街四十二人……”

  羽林军同时看向张夏,似是没想到,张夏去凑热闹却默默观察了这么多细节。

  李玄蒙着面,沉声道:“他们的人手都围着李纱帽胡同,是在防我们吗?”

  陈迹平静道:“和记输了撂跤,却不打算将李纱帽胡同拱手相让。他不是在防我们,而是在防福瑞祥。”

  李玄点点头:“难怪那么多人。”

  陈迹思索道:“明日再去时,不能再从李纱帽胡同打。既然和记不讲规矩,那我们也不再拘泥于立棍一事,先将和记打疲,然后将它拖垮,制造局部优势。”

  然而李玄忽然说道:“练兵即可,倒也不用非要与和记为敌,非要将其打垮。我们并不知道和记背后依仗的是谁,真闹到他们背后之人出面,只怕不好收场。”

  张夏看了李玄一眼,她深知陈迹说得是练兵,可目的远不止于练兵。想要将八大胡同的银钱收入囊中,势必要将和记拉下马来,踩在脚下碾碎。

  她思忖两息说道:“必须打垮和记,不然你怎知敌人狗急跳墙是何反应?如今大家都还有所收敛不敢大开杀戒,但真正的战场不是这样的,一定要杀到红眼才算是完成了练兵的最后一步,不然始终是过家家……至于如何收场,到时候再想办法。”

  陈迹嗯了一声,一唱一和道:“这套阵法是新东西,我们必须置身险境,才能知道它堪不堪大用。”

  李玄若有所思:“有道理。”

  多豹等人略显亢奋:“从固原回来,每天应卯轮值,一点劲都提不起来。如今好不容易找了个事情做,就拿这劳什子和记开刀。”

  李岑也附和道:“打完和记,再打福瑞祥!”

  李玄瞥他们一眼:“我们去打那些把棍很光彩吗?嚷什么嚷。”

  说罢,他目光重新回到舆图上:“明日李纱帽胡同里的把棍或许更多,我们该从哪里打进去?”

  陈迹、张夏同时指着舆图一侧,笃定道:“这里。”

  ……

  ……

  说完战术,张夏开始逐一点人。

  她指着齐斟酌说道:“你们三十余人分为三队,三位最前面的长矛手乃阵眼,必是杀伐果断之人,你不行,换一人顶上来。”

  齐斟酌欲言又止,他本想拒绝,却又自知理亏。

  张夏又看向三名弓弩手:“今日不能用弓弩,你们三位一直使不上力气,是不是?”

  三名羽林军点点头:“只能拿长矛策应,但捡不着什么机会。”

  张夏想了想:“先用牛筋弹弓打铁珠吧,你们的任务并非杀敌,而是骚扰,一旦有同僚陷入危险,你们得从远处策应。”

  她又看向手持三叉戟的挡拆手:“你们的作用是掩护中间的四位长矛手杀敌,自己杀意不要太重,以免乱了阵型。”

  多豹举起手来:“教头,我有话要说。毛竹太柔软,枝叶刷在人脸上,充其量只是起到干扰作用,敌人一狠心,顶着毛竹就冲上来了。我好几次想架开他们的斧头,但毛竹太软根本顶不开,被人砍几下便秃了。”

  陈迹解释道:“毛竹原本该用桐油浸泡,前端插上铁矛尖,枝杈上再涂砒霜之类的毒物,这样才有威慑力。另外,我原本要的是一丈六尺长的毛竹,可北方没那么长的竹子,威慑力大打折扣。”

  张夏忽然说道:“换铁的。”

  多豹眼睛一亮。

  张夏看向陈迹说道:“若是寻常将士,自然挥不动一丈六尺长的铁器,只能用毛竹。”

  她指着多豹等人:“可他们不同,他们是行官。”

  陈迹低头思索:“一丈六尺长的狭长铁器会有多重?”

  张夏笃定道:“九十斤。若以空心铁制作,三十二斤,但现在来不及做空心的。”

  “九十斤的话,那得先天境界才能使得如意,”陈迹高声问道:“谁能使得动?”

  话音落,多豹、李岑、齐斟酌等人举手,陈迹一眼望去,一二三四五六七……便是羽林军中也没几人能轻松驾驭铁毛竹。

  可若是真用铁毛竹,和记把棍们就要遭大罪了。

  陈迹好奇道:“你们的行官门径都是何能力,能说说吗?”

  多豹等人相视一眼,开口解释道:“教头,我们的行官门径都是家里从潘家园鬼市花几百两银子买来的,修行同门径的人太多,寻道境以前都只有个强身健体的作用。我们能踏入先天境界,还是家里花大把银子堆出来的。”

  李岑苦笑道:“修行同门径的人太多也有个坏处,前年去逛上元节灯会,一场灯会逛下来,遇到好几个同门径的行官。一晚上心悸好几次,差点以为自己要死了……”

  张夏开口说道:“不早了,诸位回去休息吧,明日不用携带兵刃,我自会为各位准备妥当。”

  ……

  ……

  第二日亥时,六架马车再次停在羽林军都督府门前。

  羽林军将士们熟练的上车,蒙上灰布,坐在车里静静闭目养神。六架马车在长安大街分开,由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驶出内城,最终在正阳大街旁的一处小胡同停下。

  马车停下时,胡同里一户人家打开门来,张夏一边默念经文,一边招手示意羽林军将士们进了院子。

  她掀开地窖的盖子,陈迹低头望去,地窖里皆是准备好的长矛、藤盾、铁狼筅、三叉戟、牛筋弹弓。

  羽林军将士将兵刃运到地面,各自拎起自己的兵刃,转身走出院子,往正西坊八大胡同杀去。

  李纱帽胡同里钱爷正悬空站桩,一刻不停。渐渐的他头顶有氤氲青烟飘出,青烟盘而不散,宛如山间白云。

  可这白云方才初现端倪,便有把棍跑来抱拳道:“钱爷。”

  白云一阵晃动,钱爷闭着眼睛问道:“还没找到?”

  把棍惭愧道:“外城几乎找遍了,根本找不到那帮人。”

  钱爷平静道:“整个外城有能力将这伙人马藏起来的,只有三山会和漕帮……亦或是去了内城。”

  把棍低声道:“龙头今日发了大脾气,将兄弟们骂得狗血淋头,说是再让这群人闹下去,和记便要颜面扫地了。”

  钱爷缓声问道:“龙头呢?”

  把棍为难,闭口不言。

  钱爷睁开眼,冷冷地看着对方。

  把棍赶忙说道:“龙头去了崇南坊福宁庵,最近他被福宁庵那个尼姑勾了魂……”

  钱爷低喝道:“这是你该说的话?”

  把棍缩了缩脖子:“是您问我的……咱们如今怎么办,根本找不到那伙人。”

  钱爷又缓缓闭上眼睛:“无妨,他们还会再来的只要他们今日再来李纱帽胡同,定要将其留下。”

  然而就在此时,有把棍火急火燎的穿过狭窄胡同:“钱爷不好了,那伙人去了朱家胡同,兄弟们都被打了!”

  钱爷骤然起身:“不好。”

  把棍问道:“钱爷,怎么办?”

  钱爷当即高声道:“都出来,去朱家胡同!记住我昨日说过的,要先将他们手中毛竹砍断!”

  下一刻,李纱帽胡同的青楼里冲出乌央乌央的把棍,这些把棍藏在青楼里等待那群蒙面之人上门,却没想到对方虚晃一枪打了别的地方。

  此时,朱家胡同里,三队鸳鸯阵如三支长矛向八大胡同腹地刺去,他们身后留下二十一个倒地不起的把棍。

  有客人在二楼推开窗户往楼下望来。蒙着面的陈迹朝楼上冷冷回望,惊得客人赶忙合拢了窗户,只敢偷偷留条缝。

  羽林军急行军穿过朱家胡同,抵达一个十字路口时,陈迹忽然高声道:“停!”

  羽林军持矛伫立,由动到静只需一瞬。

  朱家胡同里偷偷观望的人有些纳闷,这伙人停在路口做什么?

  下一刻,从路口南边、西边分别赶来二十余个和记把棍,他们听见动静过来支援,却猝不及防遇到羽林军守株待兔。

  李玄暴喝道:“杀!”

  三队鸳鸯阵骤然分开,一队向南,二队向西,冲杀而去。

  把棍们今日换了朴刀,想要第一时间先砍掉毛竹。可接触的刹那间,朴刀砍去时竟崩出一溜火星子,发出刺耳的金铁交鸣声。

  有把棍惊呼道:“不是竹子!是铁器!”

  “怎么换成铁器了?!”

  只见齐斟酌挥舞“铁毛竹”朝把棍脸上挥去,冰冷的“枝丫”从其脸上扫过,顿时扫得对方血肉模糊,仓皇后撤。

  周崇顺势上前,用矛尾捅在把棍腹部,把棍惨叫倒地。

  今日只一个汇合,羽林军便将两条胡同里镇守的把棍击溃,使和记毫无招架之力。有把棍在暗处抽冷子掷飞刀,却被阵中的藤盾轻松挡下。

  队伍末尾的弓弩手拉开弹弓还击,可惜准头差了些,只能吓吓人,却打不到人。

  把棍们往胡同深处逃去,羽林军还要再追,却听陈迹高声道:“他们援军要到了,撤!”

  羽林军调转战阵转身便走,干脆利落的离开朱家胡同,只留下一地的把棍哀嚎。直到羽林军走得干干净净,钱爷这才领着大队人马赶到。

  他看着三条胡同里哀嚎遍野的一幕,仰头深深吸了口气才开口问道:“人呢!不是教你们先砍竹子吗,地上怎么一点竹屑都看不到?”

  地上把棍强撑着说道:“他们今日换成了铁器,还比昨日长了四尺,根本无法招架!”

  “钱爷,那劳什子军阵诡异至极,我们拿那伙人一点办法都没有啊!”

  钱爷一怔:“换成铁器?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把棍回答道:“敲击声沉闷,实心的!”

  钱爷又问:“他们有几个人手持那种铁器?”

  “六个!”

  钱爷心中迅速思忖,一丈多长的铁器得有多少斤?少说数十斤,得先天境界的行官才使得动。

  那伙蒙面人拢共才三十八人,当中已出现一个寻道境大行官,六个先天……这是从哪冒出来的一群行官?

  “三山会?漕帮?万岁军?灯火?”

  钱爷站在晦暗幽深的十字路口,看着胡同尽头的黑暗,低声自言自语:“和记惹上大麻烦了。”

  正思索间,却听远处有人高呼:“钱爷,不好了,那伙人又去了李纱帽胡同!”

  钱爷抬脚就走,可等他领着人来到李纱帽胡同时,这里也只剩一地狼藉,那伙人早已不见了踪影。

  遇到这么一群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行官,还有一个闻所未闻的阵法,钱爷忽然觉得有些无力。

  他低头思索片刻,对身旁把棍低声道:“去请福瑞祥的龙头过来,就说我和记愿意将李纱帽胡同、韩家潭胡同让给福瑞祥,外敌当前、私仇暂泯。我会请‘中人’在祖师像前做个见证,歃血为盟、同仇敌忾。”

  把棍怔住:“钱爷,他们就三十几号人,至于吗?”

  钱爷肃然道:“这伙人藏着掖着,我们兴许还未见到他们的真本事,让你去就去,现在不做准备,等被他们拖垮时再想放手一搏就晚了!”

  把棍转身离去,刚迈出去半步,钱爷又拉住他低声叮嘱道:“告诉朱贯,那袍哥是他亲手卖掉的,若他隔岸观火,下一个倒霉的一定是他。”

  待此人远去,钱爷又点了一名把棍:“你去崇南坊寻龙头,给他说清楚,和记此次必须请出內八堂的所有坐堂行官……过江龙来了。”

  一阵风吹来,钱爷站在飘摇的红灯笼下,默默看着把棍们前去报信。

  待风停住,他提起衣摆往胡同深处走去。

  有把棍好奇问道:“钱爷,您去哪?”

  “三山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