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小说 残疾王爷站起来了

残疾王爷站起来了 if-11[番外]

残疾王爷站起来了 笑佳人 4243 2025-02-27 13:07

  if-11回到惠王府,赵遂先让曹公公去趟香山寺补上一笔功德银子,再估测父皇已经歇完响后才进了宫。

  父子俩对上眼,永昌帝看出了儿子矜持面容下难掩的喜色,赵遂看出了父皇眼中的调侃。

  赵遂跪下道:“还请父皇替儿臣做主。”

  永昌帝叫儿子起来,道:“此女得你青睐还能理智权衡门第差别且隐瞒家里,乍然见到朕还能不慌不乱不卑不亢,光屏这两点,她便已胜过京城名门大多闺秀。”

  他只见了姚黄一面,可这一面就让他看到了姚黄身上诸多可取之处,如果姚黄一面圣就吓得方寸大乱战战兢兢,与普通百姓毫无差别,那么即便小姑娘貌美惊人,永昌帝大概还是不愿意的,最多看在儿子的份上勉强同意。

  天下父母考虑儿女婚事时都会注重门第,永昌帝也不例外,但永昌帝更知道门第高低从来不意味着一个人的才学高低。名门世家只是为子女成才提供了优渥的条件,能学多少还要看子女的天分与心性,百姓之家没这个条件,但民间出过的大才、帝王还少吗?

  对于自己的儿媳妇,永昌帝对她们的才学没有太高要求,什么琴棋书画那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永昌帝更看重儿媳妇们的品性,内能与儿子们和睦恩爱,外能明辨是非、仁厚爱民、礼贤下士,同时儿媳妇们的娘家也都是安分守己之人,不会仗着成了皇亲便在民间作威作福,甚至生出更多的野心。

  儿子喜欢姚黄,婚后小夫妻俩的感情肯定没问题,姚黄遇事冷静、心思聪敏且进退有度、应对如流,几乎要胜过一些进京述职的地方知府,恰是永昌帝最喜欢的聪明人,而姚震虎、罗金花夫妻俩家世清白简单,姚麟的直爽更是与江渠口中的姚震虎一脉相承,绝无外戚之患。

  因此,永昌帝愿意满足儿子所求为他赐婚。

  “不过,姚震虎的官职还是太低了,你不在乎,联却不想大臣百姓们猜疑朕不看重你。”

  “你且等等,朕找个机会把姚震虎的官职往上提提。”

  臣子们自己想升官得凭政绩讨好他,他做皇帝的非要给一个臣子升官还不容易?

  永昌帝语气轻松地许诺儿子道。

  这事对姚家有利,赵遂纵使心急想尽快给姚姑娘明确的赐婚旨意也只能配合父皇。

  然而没等永昌帝琢磨出提拔姚震虎的机会,才过两日,北边突然传来战报,乌国率领三十万铁骑大举南下,北边告急!

  永昌帝心一沉,速召文武大臣议事,因为此战乃是十几年来与乌国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战事,稳妥起见京城需发兵十万增援北边。

  以镇国公李虔为首的四大京营都指挥使全都出列,请求带兵出征。

  惠王赵遂走到四将之前,迎着龙椅上永昌帝看过来的视线道:“父皇,儿臣愿带兵增援北边,且只有儿臣去了,才能振奋边军将士拒敌的军心。

  乌国发兵越多,边军越容易心生畏惧,这时坐守京城的帝王派出皇子赶赴前线,便说明帝王对此战有信心,否则他绝不敢送皇子去冒险,同时也是告诉几十万边军,大敌来袭,皇家子嗣愿与将士们同生共死、并肩奋战,帝王不会罔顾任何一个士兵的性命。

  道理是如此,可人心都是偏的,永昌帝舍不得让自己最器重的老二去冒险。

  然而平时寡言少语的惠王每次请战时都会变得能说会道,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永昌帝若不答应,便是承认他就是把皇子的命看得比百姓之子要重。

  惠王必须去了,四大京营各五万多将士,永昌帝点了兵力最强的东营、南营随惠王出征。

  赵遂在朝会上劝阻一次不成,散朝后他追到御书房,恳求父皇让他率领西营、北营的将士增援北边,理由是万一乌国铁骑突破北边防线,有东营、南营的十万兵力戍卫京师更为稳妥。

  永昌帝:“朕会留下李虔,有他在,你便无需担忧朕与京城的安危。”

  赵遂:“可…”

  永昌帝目光犀利地看着儿子:

  “你不想带东营,其实是怕姚震虎在战场有个三长两短,姚黄伤心吧?

  赵遂垂眸。

  永昌帝冷笑:“你主动请缨去战场的时候怎么没想过朕也会担心你?

  民间母亲常骂儿子娶了媳妇就忘了娘,朕看你是还没娶媳妇就忘了朕这个父亲了!联明确告诉你,要么你跟东营都别去前线,要么你就带着东营起去,正好让朕看看姚震虎到底有没有震虎的本事,有没有让朕提拔他的资格!”

  “对了,朕先给你赐婚”

  赵遂急道:“父皇,婚姻大事,儿臣不想办得过于仓促,恳请父皇等儿臣凯旋再下赐婚旨意。”

  永昌帝咬牙,指着跪在地上的儿子骂道:“你当朕老糊涂了吗,看不出你是怕.…”

  话未说完,永昌帝猛地转了过去。

  他是皇帝,平时高高在上,可他的心也是肉做的,儿子惦记这个惦记那个,就没想过他也会害怕。

  赵遂看着父皇衣摆上的龙纹,沉默片刻道:“父皇勿忧,儿臣会回来的,等儿臣回来,再劳父皇为儿臣办场风风光光的婚事。”

  大军出发在即,姚震虎在军营忙了一天一夜,终于抽空匆匆回了一趟长寿巷。

  消息已经在京城传开了,姚黄陪着母亲帮父亲收拾了一些衣物鞋袜,姚麟也从武学告了假赶回家里等着与父亲惜别。

  姚震虎快马加鞭赶回家,一个照面,便见媳妇女儿都快速红了眼眶女儿更是一头扑进了他怀里。

  姚震虎笑着摸摸女儿的头,满不在乎道:“怕什么,爹的本事你还不知道,能打但不会讨好上峰,所以困在京营很难升官,盼着上战场立功盼了多少年了,今年终于盼来了,爹这里别提多高兴了,你们也都欢欢喜喜的,多想些爹立功升官的好事。

  姚黄抽搭道:“我不稀罕做什么大官的女儿,我就要爹平平安安地回来。"

  姚震虎:“那你就多替爹求求菩萨,赵老爷不是送了你一串香山寺方丈开过光的手串吗,你没事每天转几圈,肯定管用。”

  提到这个,姚黄更想哭了,她还没告诉父亲惠王跟她提亲了,想着等永昌帝赐婚了直接给父亲一个惊喜…

  姚震虎把女儿塞给儿子安慰,拉着媳妇去东屋说贴己话了,罗金花是知道女儿的好消息的,这时候却也不敢告诉丈夫,就怕他为了给女儿争脸面更想去立功。

  姚震虎只在家里待了半个时辰就带上包袱匆匆走了。

  大军出发时永昌帝要去城外为大军送行,城中主道静街,不得百姓前往拥堵,而且十万将士都在城外,百姓们出不得城门,既然无法外出为丈夫、父亲送行,罗金花就带着女儿失魂落魄地坐在家里,时不时掉一串眼泪。

  窗外日头越升越高,大军肯定早就出发了。

  罗金花重新振作起来,既然当年嫁了个在军营当差的,她便早就做好了男人去战场的准备,除了过好自己的日子再盼着朝廷打胜仗丈夫早些回来,她们娘仨在京城什么都帮不上丈夫。

  姚黄也明白这个道理,她就是舍不得父亲。

  左邻右舍都来安慰娘俩,姚黄自己闷在西厢房,随母亲应酬去。

  这边罗金花刚送走两位好心的街坊,就见巷头那边拐过来一辆马车,心绪不宁的罗金花干脆站在门口看看热闹,没想到那马车竟然停在了自家门前,车门打开,里面弯腰走出来位穿着细布衣裳、慈眉善目的富家太太。

  罗金花:“您是?”

  柳嬷嬷笑道:“是罗夫人吗?”

  罗金花点头。

  柳嬷嬷靠近她,低声道:“老奴乃惠王府的管事嬷嬷,特奉王爷之命来给姚姑娘送几样礼物。”

  罗金花张大了嘴,目蹬口呆地看着两个小丫鬟从车上抱下两长两短共四个匣子,恭恭敬敬地站在了明明比她更像官夫人的那位嬷嬷身后。

  回过神来,罗金花直接带着柳嬷嬷三人去了女儿的西厢房。

  姚黄无精打采地在炕上坐着呢,得知母亲领进来的三个陌生人居然是惠王府的人,姚黄也没太当回事,甚至觉得惠王送礼送的不是时候,她现在满脑都是自家父亲的安危,没心情想别的。

  直到柳嬷嬷打发两个小丫鬟出去,说出惠王也带兵出征了,姚黄又蓦地落下泪来。

  好啊,父亲去战场了,她才遇见的俊哥儿居然也去了!

  十四岁的小姑娘遇到这种事哪有不哭的,柳嬷嬷柔声安慰道:“姑娘莫怕,咱们王爷十八岁就在南疆打过胜仗了,这次去北边肯定也会连传捷报,姑娘就等着好消息吧。”

  姚黄抹着泪点点头,是得想好的,想得越多越灵。

  柳嬷嬷哄好小姑娘留下一封信与四个匣子就走了,还不许姚黄去送。

  趁母亲不在,姚黄飞快打开了四个匣子,先检查有没有等会儿不方便让母亲看的。

  两个长条匣子里都是裱好的画轴,一幅画了身穿红裙骑在林荫官路上回眸望来的姚黄,一幅画了几株姚黄牡丹。

  姚黄没看太仔细,继续检查两个小匣子,一个匣子里是厚厚一叠银票,一个匣子里是…金质的惠王腰牌。

  视线模糊,姚黄打开惠王的信,字不多,大意就是他会尽力照拂父亲,如果他能凯旋,会如约迎娶她为王妃,如果事与愿违,他希望能送喜欢的姑娘一世富足无忧,而那枚腰牌或许能保她几次不被权贵所欺。

  罗金花送完柳嬷嬷回来,就见女儿伏在被子上,哭得一抽一抽的。

  姚黄自然不会动惠王的那匣子银票,连银票的具体数额她都没有去数。

  但她喜欢每日都展开惠王送她的三幅画,最喜欢的竟然是姚黄牡丹图,因为姚黄写过无数次自己的名字都觉得那二字平平无奇,惠王题写的“姚”、“黄”二字却隐隐有种灵动、轻盈之美。

  远隔千里,姚黄最挂念的还是父亲,但每逢节庆,惠王府的柳嬷嬷都会送来一份节礼,有给母亲哥哥的,也有给她的绸缎、首饰或胭脂水粉,收的多了,使得过去了整整两年,十六岁的姚黄竟然还记得十四岁时只见过四面的惠王殿下。

  又逢春日,罗金花陪女儿去了一趟锦绣园。

  姚黄站在那片姚黄牡丹花圃前,对着里面的柳树、草地出了好久的神,若非有柳嬷嬷以及她受惠王所托送的种种礼物,若非家里确实多了一幅普通书生画师都画不出来的美人图,姚黄恐怕真要以为两年前的那幕只是她的一场梦。

  可她记不清惠王的样子了,只剩一个清俊的轮廓,只剩他常做的垂眸之举。

  月底,罗金花收到了丈夫从北边送来的家书。

  姚震虎的字马马虎虎,但这一封写得格外潦草,每个字都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喜意。

  “金花,我立大功啦!威远侯芩将军被敌军所困,惠王带我们去救援,敌众我寡,最后只剩江指挥使、李千户还有我们十几个人才护送惠王、岑将军突出重围,我还替惠王挡了一箭,伤得不重你别担心,关键是我救了惠王啊,江指挥使的功劳都没我大!”

  “现在敌军已经被我们打怕了,正不停后退,你等着,我们就快打赢回来了!”

  好多个错字,罗金花边看边后怕又忍不住地笑,看完这张发现后面那张上丈夫开始发春了,罗金花赶紧扣过去,不许守在旁边的女儿看。

  姚黄认父亲的字没有母亲那么熟练,没瞧见什么不该看的。

  总而言之,父亲立功了,惠王好好的,这场持续两年的战事终于要结束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