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十六多用途教练/战斗机
歼十六多用途教练/战斗机
(中/英/意联合研制,1978年底立项,1981年开始小批量生产)
【基础数据】
机组:2人(串列双座)
长度:15.3米
翼展:9.96米
高度:4.6米(低置平尾,单垂尾设计)
空重:8,800kg(铝合金主体结构,少量复合材料减重)
最大起飞重量:18,200kg
燃油容量:3,100升(机内油箱)+2×1,200升副油箱
动力:1×斯贝MK202涡扇发动机
【性能指标】
最大速度:
高空无外挂:Mach1.6
航程:
无副油箱:1,600km(教练任务)
带副油箱+空中加油:3,400km(远程打击)
实用升限:15,500米
过载限制:+8.5G/-3G
推重比:0.9(空战挂载,50%燃料)
起降距离:650米(无外挂)
【设计特点】
1.发动机适配优化:
-针对斯贝MK202直径(1.09米)和长度(5.2米),采用两侧进气设计,进气道扩压段匹配高空气流量(92.53kg/s),确保发动机效率。
-发动机舱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维护(第三世界市场核心需求)。
2.低成本多用途架构:
航电分级配置:
-基础版:机械仪表+简易平显+蓝狐雷达(对空/对地扫描);
-高级版(西方市场):英国GEC-马可尼脉冲多普勒雷达+意大利FIAR火控计算机。
7个挂点(4翼下+2翼尖+1机腹),最大挂载6,500kg:
-空战:PL-5/PL-7+阿斯派德空空导弹+天空闪光空空导弹;
-对地、对海:250kg激光制导炸弹(英意合作)+C-801反舰导弹(中国);
-训练:火箭巢。
3.气动与结构平衡:
-采用边条翼+前缘襟翼布局,提升大迎角机动性;
-主翼油箱与机身油箱贯通设计,优化重心配平。
【市场定位与竞争优势】
西方市场:
-定位多用途高级教练机,作为F-16、狂风等机型的低成本替代,强调超音速性能与武器兼容性;
-单价控制在1,200万美元(1981年币值)。
第三世界市场:
-作为廉价多用途战机,可执行防空、对海打击、前线侦察任务;
-单价控制在950万美元(1981年币值)。
【项目意义】
通过歼十六项目,华夏成功将斯贝MK202发动机项目盘活,并为后续的发动机研发和飞机研发积累经验。
至1990年代,该机型累计出口至沙特、巴基斯坦、伊朗、埃及等12国,成为冷战末期性价比最高的“轻型多功能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