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季汉北地王

第三十七章 酉时遗计真容

季汉北地王 秋风渭水 3046 2024-12-22 08:11

  “恭喜大王!”

  “舒明何意?”

  刘谌一下马,董宏便行礼恭贺,不禁让刘谌奇怪。

  魏军兵临新都城下,何喜之有?

  “殿下重临新都之时,兴复汉室,便不是一句口号了。”

  董宏微微一笑,亲自为刘谌撑起了纸伞。

  待入县衙正堂,刘谌解下蓑衣,正欲落座,却见董宏来到面前,以大礼参拜,铿锵有力道:“臣都安令董宏,奉丞相遗命,愿助大王匡复江山社稷!”

  “舒明快快请起,这是做什么!”

  “君臣之礼不可偏废。”

  见董宏执意叩拜,刘谌只好正襟危坐,以受大礼。

  待董宏礼毕,赶忙伸手扶起,心中甚是感慨。

  “准备的怎么样了?”

  “回答王,万事俱备,只待天时!”

  “孤想亲眼看看丞相最后的手笔。”

  “臣遵命。”

  刘谌的心中既激动又紧张,丞相遗计的真容,自己就要亲眼所见了。

  董宏引路,刘谌跟从,出城之时,发觉城内竟然一片寂静,似乎是阖城无人。

  “城中无人乎?”

  “百姓皆徙汶山郡。”

  “为何?”

  刘谌不解,诸葛京不是说都安是安全之处,为何董宏却将都安县的百姓迁往汶山郡?

  董宏一愣,他还以为北地王早已知晓一切,看来诸葛行宗并未告知详情。

  “大王出城便知。”

  “走!”

  刘谌满心疑惑,跟着董宏策马疾驰自城北奔出,驻马二里开外,回望县城。

  整个县城笼罩在云雨之中,寂静无声。

  嗯?似乎与新都城不大一样!

  刘谌目光一亮,发现了都安县城的异样,城墙下宽上窄,皆是条石夯筑,且比新都县城的城墙高出许多。

  董宏见北地王有所发现,便开口说道:“都安县,曾名湔县,地处湔水灌口。”

  这一句话,就像是一道雷电劈进了刘谌心中。

  两眼之中的惊愕渐渐溢了出来,地处灌口!

  何为灌?乃浇灌、注入之意也。

  这根本不是一座县城,而是一个借着县城之名所修建的水库!!!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刘谌就仿佛是参透了什么天机一般,口中喃喃不休。

  董宏并辔而立,昂首长呼,这个他埋头苦守数载之地,今日终于要露出它的真面目了。

  雨虽大,可终会重见天日。

  丞相,侍中董允之孙,都安令董宏,不负所托!

  正这时,县城方向,数骑驰来,为首之人正是都水长罗袭。

  “臣都水长、观坂邸阁督罗袭,拜见大王!”

  “起来说话。”

  上次来,罗袭可没说他是邸阁督。

  刘谌不清楚观坂之地在于何处,便开口询问董宏。

  观坂之地,在玉垒山分江之处,乃一处高地,故设邸阁屯兵储粮于此,扼守出山之咽喉。

  建兴十四年,后主至湔,登观坂,观汶水之流,旬日还成都。

  “公辅,准备如何?”

  “待北门封堵完毕,便可自湔江注水。”

  “甚好,加快速度。”

  “是。”

  罗袭受命离去,刘谌仍在震惊之中久久不能回神。

  不久,北城门外人影纷纷,开始井然有序的封堵北城门。

  “殿下,还要看吗?”

  “还有?”

  “县城南北两江上游,亦筑坝截水。”

  “去看看。”

  纵冒风雨,也难掩此刻刘谌心中的火热。

  他仿佛在一片荒芜之中,揪住了历史的衣角。

  策马飞驰,都安之北,青白江上游,无数人影正在风雨之中忙忙碌碌。

  临近,刘谌还听到了做工的号子声,只是这号子有点古怪。

  行至江边,只见铁索横江,笼石遏水,已有半人之高。

  拦水坝上,无数精壮大汉,脸绘图腾,脖挂骨牙,正不断加固石坝。

  刘谌擦了擦眼睛,好奇道:“这不是都安县民吧?”

  “此乃汶山郡的羌胡,每年岁修之时,他们都会主动前来相助。”

  “哦?看来这汶山郡治理的不错,不知郡守乃是何人?”

  “何随,字季业,郫县人,研精文纬,通星历,原为安汉令,迁汶山太守。”

  “何季业实乃良臣也!”

  刘谌不禁感叹道,能使羌胡信服,边郡和睦,可谓大才。

  董宏点点头,江阳皎皎,命世清淳,说的便是何随。

  正感佩之时,刘谌忽然脸上神情一滞。

  上辈子学过的历史知识,在此刻,就像是回旋镖一般击中了他的心脏,完成了跨越时空的绝杀。

  《出师表》曰: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水经注》载:诸葛亮北征,以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

  轰隆隆~

  昏沉的天空之上,传来了滚滚雷声。

  都水掾诸葛京、都安令董宏、都水长罗袭、郫县令常勖、郫邸阁督高轨、新都丞李遗等季汉元勋重臣之后的名字,开始在刘谌脑中盘旋。

  汶山、都安、郫县、新都等地名,在他眼前串成了一条线。

  身边,董宏似是有感而发,说道:“丞相曾言,都安大堰乃汉之命脉,今日看来,半分不假。”

  刘谌默默点了点头,忽然目光森森地问道:“堰兵何在?”

  董宏扭头一笑,心中默默算了算时辰,开始向西北方向张望起来。

  刘谌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自丞相治水以来,便设堰官,征丁千二百人护堰,也就是说,都安有兵!

  董宏张望片刻,说道:“来了。”

  刘谌调转马头,循声看去,只见大雨滂沱之中,出现了无数黑影,正向水坝行来。

  稍待片刻,领兵之将率先奔来见驾。

  来人身穿一具筒袖铠,背负劲弩,腰悬长剑,翻下马来,拜道:“臣汶山五围牙门将刘林,奉郡守之命,引五围牙兵前来听从大王调遣!”

  “将军请起,所部人马几何?”

  “回大王,汶山、龙鹤、冉駹、白马、匡用合兵三千五百人。”

  “大善!”

  正这时,都水长兼邸阁督罗袭亦集结护堰之兵前来汇合。

  所部人马俱是轻装,粗布短褐,斗笠蓑衣,皆配长刀。

  刘谌见状,心中恍然,难怪上次夜探都安,城外草棚所出民夫行动迅速,秩序井然,他们其实是堰官罗袭手下的兵!

  放眼看去,众堰兵之中,多有皓首者,然却目光坚毅,浑身杀气,不似弱兵。

  于是刘谌问到:“堰兵可战否?”

  “回大王,都安大堰堰兵一千二百,皆为历年北伐伤退之老卒,乃百战精锐也!”

  刘谌扫视一众兵将,不禁眼角温热,忽有泪起。

  他瞬间明白,这才是丞相为大汉留下的最后的精锐。

  少年从北征,白发守湔棚。

  笼石搏恶水,拾戈挽山崩。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