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118章 猫有几条命?

  冯去疾说罢,自己也冒了一身热汗。

  在这种时候,他作为丞相怎么能够退缩呢,到时候还如何在臣子面前立下信义。

  为此,冯去疾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向扶苏表达他们的集体诉求――让扶苏退步,就维持现状就好了,不要去闹什么改革,不要去想着创造什么世界大同,就按照既定的利益分配,大家继续过太平日子。

  至于十年、二十年后的事情,那就不归他们管了。

  即便人人都知道,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但是根据冯去疾的研究,对几百年来的数据加以分析。

  秦国老一辈的官吏权贵们是这么看待的。

  大秦帝国刚刚被创建,属于一个新生的婴儿,可不是什么八十岁带孕老妇。按照历史规律,大秦起码还有二百多年的寿命。

  这样的推测,实际上相当有根据的。

  古人的智慧,基本上都是从数据、实践、经验、智慧中总结出来的。

  结绳记事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完善古人的智慧体系。

  当时的大秦帝国,在科技、文化、制度上是极其先进的。

  全天下最聪明的特殊人才都在咸阳城了。

  要做一个这样的推算,并不难。

  为此,冯去疾一派对他们这一辈子的权势,对下面三代的富贵都是自认为可以保障的。

  那么既然如此,犯得着给庶民们谋取利益吗。

  冯去疾语罢,一时间群臣都对冯去疾投去赞许的目光。

  “陛下,左相所言,实在是忠心为国啊。”

  “请陛下明鉴。”

  “陛下明鉴啊。”

  一些平日里沉默的臣子,这时候都冒出来说话了。

  让扶苏感到无语的是,这里面居然还有腾。

  张苍挺无奈的,因为他的岳父公乘茂也在附议。甚至于公乘茂已经在回头瞪张苍了。

  张苍装作没有看到公乘茂的眼神示意,身子坐得板正笔直,用他那坚定的目光望着扶苏。

  而听到冯相表态支持,周青臣则顿感压力轻了一半啊。他感到自己的小命今天多半是有救了。

  当附议声浪退下,殿中就是死一样的寂静。喜

  方才选择了低头沉默的人,只有少半。

  在这个重大的日子里,扶苏表现得非常平静,一点都不着急。

  好像他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了今天的情况,并且做出了选择。

  萧何就坐在冯相后面,听到冯相这么说,萧何这个不愿意和人起争执的人,一下就开始束手无策起来。

  他最怕脸红,最怕让别人难堪,最怕和别人在一起争夺显得模样难看,他连和人吵架都会脸红。

  你会发现,在战国这样的时代,这些从沛县远道而来的贤士们,性格与老秦人来作比较,实在是显得太过正常,甚至过于美好,显得他们本身就和大秦国的政治氛围格格不入。

  只是萧何并没有打算退缩,他在盘算着,自己要怎么反驳这个事情。

  秦国的廷尉,不能一直在朝堂上不说话啊。

  扶苏打量了朝堂上下每个人,最后望着王绾。

  他请王绾回来不是让他做客的,清走李斯,某种意义上不就是为了今天吗。

  让中正之士发言,清退谄媚者,扶苏的眼神先是看向尉缭。缭神色平常,看不出到底在想什么。

  扶苏又望着王绾。

  “右相以为呢?”

  王绾耍了个心眼。

  他先是在座位上迟疑不动,抬起头来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仿佛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办的样子。

  冯去疾看到老王这样的表现,心里那是得意极了。

  王丞相果然已经老了,譬如老木,腐朽干枯,再无用处了。

  冯去疾嘴角不免上扬。

  随后冯去疾缓慢地挪到大殿正中央。

  “陛下,立太子的事情,恐怕不着急啊。”

  众臣听到王丞相的这句话,有人甚至吓得吸溜了一下。

  在这个关口,违逆众人的心意说这样的话,实在是大胆无疑。

  扶苏佯装不解,“何以见得?立储这件事不是关系到社稷宗庙吗?更何况,不日就是春祭大典啊。”

  王绾当堂笑了一番,“哈哈哈――”

  “哈哈哈――”

  “哈哈哈――”

  他抚着自己花白的胡须,爽朗的笑声盘旋在大殿里,传入每个臣子的耳朵之中。

  王绾忽然猛地作揖,身板硬挺,一个举动就显出他身子骨还很硬朗。

  随即王绾肃容先是望了望诸臣,用自己的威严和声望压住诸臣的小心思,随后王绾这才望着扶苏说,“陛下,这是左相太过忧心陛下才导致的。”

  “想当初,陛下为太子时,即便身在咸阳,也经常不担任助祭。”

  冯去疾闻言,顿时面红耳赤的。

  没有什么比铁打的事实更折服爱举例讲道理的人了。

  对付冯去疾这样的人,就得用他自己搬起来的石头砸他自己的脚。

  “太上皇为陛下时,更是时常不顾忌礼仪,还经常说要把周礼给改了。”

  蒙恬听到这个话,都忍不住笑了。

  他们打算利用嬴政的名号,压制秦二世。

  结果王绾上来就倒反天罡。

  主要嬴政那么多的黑料,扶苏有意粉饰嬴政的作为,但是王绾可不会,而且其他大臣们也忍让他很久了。

  这样一来,自以为有冯去疾做靠山的臣子们一个个都把高昂的头颅给低下来了。

  而选择支持萧何的清流和肱骨老臣们,大都笑眯眯地望着周青臣。

  周青臣那是慌乱无比,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王绾捋须,而后又道,“我记得左相陪同陛下泰山封禅之时,陛下不愿意卷草铺满台阶而后登上泰山,执意强登。”

  王绾款款道来,冯去疾脖颈上则又冒了一身热汗。

  他心虚不已地瞟了一眼王绾,右相你是真不打算给我留点面子啊!?

  “那个时候,左相为陛下开脱说:大秦一向以实用为主,若是治国靠着祭祀礼仪,那周朝就不会被秦朝取代了。”

  “如此宏辩,我身在咸阳闻说此事,都对左相感到佩服啊。”

  冯去疾尽力保持让自己镇定。

  但是在这安静如许的大殿里,没有任何人打他巴掌,可是他只觉得自己的脸上火辣辣的疼。

  而其他臣子们也觉得尴尬。其实好面子的冯去疾,还有一重身份,嬴政的马屁精。

  冯去疾非常崇拜嬴政,认为他做的事情就没有错的。

  为此,为了执行皇帝的命令,冯去疾经常和大父们争吵。

  嬴政愿意让冯去疾做左丞相,也是看他多年侍奉忠心且得力。

  而今天选择追随他的臣子们,就有当初被他斥责的对象。

  这么一来,旧事重提,临时选择依附冯去疾的臣子们就觉得今日这个事实在是荒唐,而且他们和冯去疾的关系也有些太微妙了。

  “冯相,是否有此事啊”王绾忽然这么一问,更是让冯去疾感到难堪。

  有趣的是,王绾这次直接改口左相为冯相,已然是不把冯去疾当回事了。

  冯去疾正色,“确有此事。”

  “既然如此,何必非要抢着在今年春祭大典之前,仓促地决定册封谁为太子呢”王绾在朝堂上哈哈笑笑。

  这话一出口,这大政殿的后殿处,忽然传来一声清脆的响动,像是什么重物在地面上滚动。

  扶苏立刻警觉起来。

  吕释之急忙去后面察看,没想到竟然是皇后的贴身宫女。

  对方见到吕释之后,仓皇逃窜。

  吕释之感觉皇后的宫女出现在这里很奇怪,返回大殿之中后,只是对扶苏低语了两句。

  扶苏顿时脸色一黑。

  皇后不是平时很聪慧吗?怎么在这件事上这么糊涂……还是说,对于皇后来说,身后的家族比帮助自己更重要。

  说到底,他还是不相信自己。

  扶苏一时间脑子里很乱。

  “没事,就是有人当差不小心。”陈平站出来公开说着。

  王绾语罢,蒙恬早就想要上言了。

  “陛下,臣以为右相所言皆有确凿证据。倘若我堂堂大秦帝国把治国的关键放在祭祀上,那天下的诸侯国还能服从陛下吗?”

  “陛下对天下广施恩德,这才刚刚敕封天下诸侯,使其镇守四夷。这个时候更应该做出一些卓有成效的事情,让四海诸侯臣服,让四夷国家宾从。”

  “如此方为天子之道。”

  “而且这册立储君之事,兹事体大,关乎帝国万里江山的传承,怎么能在这样短促的时间内,就根据太上皇的诏令来决定呢?”

  “既便决定了,册封太子的典礼难道要直接省去吗?”

  姚贾眼看着这帮人动嘴皮不行,立刻站出来说,“右相所言固然有理,可是册封太子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多么繁杂的礼节。”

  “我们之前算过了,春祭大典之前的这几天日子,都是黄道吉日。”

  “如果陛下真的有心册立,根本不需要在乎这些。”

  “更何况,宫中有那么上万的宫女,难道一夜还做不出一件太子的衣冠来?”

  “更有甚者,太上皇禅让,完全是为了成就陛下。陛下,若是换做旁的君王,谁会愿意这么做呢?”

  “太上皇对陛下的心意,全部都在禅让诏书了里了。”

  姚贾说着,当堂哭泣了起来。

  其他臣子们,也纷纷跟着垂泪。

  姚贾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他知道这个时候讲理其实不管用,到底还是要用情义来制约秦二世。

  二世为了他的理想,胆敢做出违背众人心意的事情,那他就得和秦二世谈谈他这个皇位怎么来的了。

  果然扶苏听到这个稍微有些触动。

  姚贾说的没有错,扶苏能安稳地坐在这个位置,是因为秦始皇有意成全。

  换做其他人,也许父子之间要见血的。

  而且坐上了皇位,扶苏才知道以前嬴政做决定有多难,真的要走一步,看三步,想七步,回头望两步。

  难、难、难。

  “太上皇行禅让之事,完全是为了成就陛下的美名。”

  “陛下于情于理,都应当遵从太上皇的诏令,册封皇太子。”

  “如今陛下继位已经两月有余了,皇太子明明已经有了人选。”

  “陛下在拖延什么呢?”

  群臣闻讯,立刻附议姚贾。

  所有人都把秦始皇给搬了出来,“太上皇对陛下,恩德之广,可以以海喻。可是陛下在做什么呢?”

  “是啊,陛下,太上皇的诏令,您为何不遵从呢?”

  慢慢地,扶苏就听着腾起了反感之心。

  扶苏望着姚贾,那一刻,他想到了韩非的死。李斯、姚贾虽然都给大秦有了诸多贡献,而且韩非也不无辜。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扶苏特别想要弄死姚贾。

  此人善于揣摩人的心意不说,极其擅长撺掇臣子的情绪。

  “我看这件事,就不要再议论了。”

  “等到公子曜十岁,朕届时再行计议册封太子之事。”

  姚贾一听这话,眼珠子都瞪出来了。

  “陛下,这于理不合。”

  扶苏沉色,“姚贾――你说,猫有几条命啊?”

  姚贾想了一下,“常言道,猫有九条命。”

  “不,你错了。猫只有一条命。”

  姚贾怔了一下,那一刻其实姚贾已经知道,扶苏想要置他于死地。

  但是姚贾并没有惧怕,他很快调整了自己的状态,打算和扶苏再进行最后的抗争。

  如果他们能扳回局势,团结群臣之力,让秦二世后退,那么他姚贾就能活下来。

  政治,从来都是一群人笑着玩杀人游戏。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姚贾笑了笑,“不,陛下,猫它是九条命。不信的话,陛下问问其他臣子?”

  扶苏就望向其他臣子,“诸位都和上卿贾同样的想法吗?”

  和扶苏预料之中的一样,群臣都跟着点头附和。

  朝堂上,那些原先的‘低头族’又开始大声讲话了,显得有些喧闹。

  “陛下,猫确实有九条命啊。”

  “都说猫有九条命啊。不能陛下你说猫是一条命,它就是一条命啊。”

  “陛下,猫有九条命,这是祖宗开口说的话。怎么到了陛下这里来,就变了呢?”

  萧何面色严肃,不敢出声。

  傻子都听得出来,这帮臣子们是在借机敲打扶苏。

  蒙毅从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秦二世,只是望着扶苏的眼神,都心里感到害怕。

  就像是雕的眼神一样,凶狠、自信、君临天下、言出法随。

  扶苏望向陈平,陈平作揖,他出去了大约片刻,只听得后殿一声惨叫,很快,陈平拎着一条死猫进来。

  群臣惊骇。

  带血的活物就这么赤裸裸地出现在众人眼前,周青臣吓尿了。

  “如果猫有九条命,那姚贾你让这只猫活过来?”

  一条血淋淋的猫,睁着无辜的大眼睛,望着姚贾。

  它的尾巴一翘一翘的,眼含泪水地望着姚贾。

  姚贾顿时嘴唇发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