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始皇帝

第351章灭魏之策(1/2)

始皇帝 迦太基的失落 6443 2024-12-22 07:41

  作为将军,仅仅会打仗是不够的,还需要懂得一些政治。当然,不懂政治不要紧,那就适当把自己扮演的愚蠢一些。

  愚蠢的将军,君王也相对放心一些,也相对安全。

  就怕能力出色,又是心狠手段,做事情不择手段,这样的将军固然百战百胜,可也让君王忌惮,没有好下场。

  王翦思索道:“罢了,这个建议,你不需要提出来,我也不需要提出来,就看谁提出来……能提出这个建议的臣子,多数为君王忌惮,至于结局……也只有那些不择手段,急于上位的人,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至于我们父子,靠着侯爵已经可三代兴盛,三代之后,再说其他吧!”

  王贲说道:“孩儿明白了!”

  王宫当中,赵政在看着地图。

  在地图上,有着魏国的地形图。

  在地形上,魏国只剩下大梁城附近十几个城池,区域范围极为狭小,战略纵深几乎为零。

  秦军随时可以打到大梁城,灭亡魏国似乎在朝夕之间。

  又是打开大梁的城池防御图,这是秦人侯谍调查而来的,大致是一年前的情况,在地图上详细的描绘着魏国的兵力布置,各种防御设施,各种堡垒,城楼,瓮城等的设置,还有守城器械的布置。

  布置合理而严密,好似严密的刺猬一般。

  赵政仔细的看着,越是看着越是头皮发麻。

  这是铁打的大梁城。

  下一刻,赵政心中却坚定起来。

  世界上,没有打不破的城池。

  铁打的襄阳城,可还是被蒙古人打下了;钓鱼城,也是别蒙古人打下了。

  南宋的陈规的《守城录》,详细的描述如何如何守城,里面说的很是有道理。然而却是忽略了一点,进攻才是最高的防御,再为出色的防御,也会出现破绽。

  只有主动出击,让敌人无暇进攻,这才是最好的防御。

  “召卫缭!”

  赵政说道。

  顷刻之后,卫缭出现了。

  “拜见大王!”

  卫缭恭敬的上前拜见。

  赵政说道:“太尉请坐,寡人有一些军事问题,需要询问一二!”

  卫缭恭敬的坐在那里。

  赵政问道:“我军进攻魏国的大梁城,围城两個月之久,却是未能攻克,又是遭遇大暑,军队被暑气侵蚀,伤亡惨重,最后不得不退去。曾经大秦三次攻击大梁城,皆是失败。而今算是第四次,可依旧是失败。”

  “请问太尉,秦军可能破大梁城?”

  卫缭说道:“天下没有不破的城池,大梁城虽然坚固,可对大秦却不算什么,只要努力一把,还是可以攻克大梁城的。”

  赵政问道:“那秦国将如何破大梁城?”

  卫缭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道:“邯郸城防与大梁城防,那个强大?”

  赵政说道:“邯郸城,城墙低矮,又是没有护城河,没有瓮城,防御较为弱小;可大梁城城池高大,有着宽阔的护城河,还有瓮城,马面墙,防御武器众多,粮草充足。邯郸不如大梁城。”

  卫缭又是问道:“大梁城,与咸阳城比较,城防如何?”

  赵政说道:“咸阳不如大梁城,咸阳城没有城墙,护城河就是渭水,只有王宫有城墙,不如大梁城。”

  卫缭又是问道:“那秦国,赵国,魏国,哪个最为强大?”

  赵政说道:“秦国最强,赵国次之,魏国最为弱小。”

  卫缭说道:“山河之险,可以依靠,可不能依赖。城池防御,可以依靠,却不能依赖。越是强国,越是不修城墙,城池防御越是弱小;反而越是弱国,越是弱小,越是修建城墙,加强防御。”

  “秦国进攻为主,主动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战场发生在敌人国家。敌人疲于应付秦国的进攻,已是精疲力尽,岂能有多余的力道进攻秦国,故咸阳城不修城墙,因为不需要。

  即便庞嫒出奇兵,五万赵军绕过河东,渡过黄河,杀到蕞城,距离咸阳不到五十里,看似咸阳危险,可咸阳一点也不危险。咸阳府库储备大量的铠甲器械,又是一户抽取一丁,可化为十万大军。”

  “优势在我,畏惧的反而还是赵人,最后赵人败退而去。”

  “赵国邯郸城修建的时刻,城墙不高大,城门要多开几个,拆掉浮桥,不修建护城河,不修建瓮城。至于弩炮,弓弩等,也不是刚在城墙上,而是在城墙下。”小说

  “只因为赵人认为,城墙太高了,不利于进攻,不利于城内的弩炮进行抛射;城门要多开几个,城门多了,赵军才能杀出去,与敌人血战;护城河最好不要有,因为护城河的存在,影响着军队的快速出击;瓮城也不要有,也会影响骑兵出击。”

  “秦军推着冲车,巢车,攻城车等,攻击邯郸的时刻,时常有赵人突然袭击。到了夜晚的时刻,赵人忽然会打开一个城门,小股部队袭击而来,骚扰着秦军。”

  “在交战当中,纵然是有秦人冲杀上城墙上,却是发现城墙被设置成斜坡,直接从城墙上滑下,跌落到壕沟当中!”

  “邯郸之战,秦军出动三十万大军进攻邯郸,赵军尽数是老弱,可秦军却是屡攻不克,反而是损失惨重。”

  “至于魏国的大梁城,看似城池高大,又是有护城河,又是有鹿角,又是将弓弩放在城墙上,看似难以攻克,可也将自身的军队困在大梁城。只要有秦军堵住四个城门,就能让魏军不得出,成为瓮中之鳖。”

  似乎觉得不够形象,卫缭直接取过毛笔,开始画着咸阳、邯郸、大梁等三个城池的草图。

  画着三个都城,城防设备。

  城池建设理念,防御理念,城池建设等。

  咸阳没有城墙,因为秦军军队善于主动出击。

  这也导致,咸阳的城防为零,秦军守城战的能力很低。

  询问秦军士卒,如何守城?

  他会说不会。

  秦军不会守城,只会野战。

  野战打赢了,还需要什么守城。

  赵军守城,主要是防御反击为主,在城池设计的时刻,不想着我如何守好城池,而是想着如何主动出击,如何干掉敌人。

  当年,邯郸之战,秦人打邯郸的时刻,就是吃了大亏。

  至于魏国的大梁,卫缭说着却是有不屑之感。

  赵政说道:“太尉之言,大梁不难破!”

  卫缭说道:“正是如此!”

  赵政说道:“大梁,不如邯郸?”

  卫缭说道:“正是如此!”

  赵政说道:“既然大梁城防有诸多的不足,容易被困死在城内,为何魏王不改变!”

  卫缭叹息道:“邯郸城防,重在防御为辅,借助城墙主动出击,重在调动将士的主动性,主动出击与我秦人一战,唯有民众信服赵王,民众愿意为赵王一战,才能有如此效果。”

  “若是民众不愿意为君王一战,邯郸这样的城防,只会死得更快。”

  “大梁城城防,利于防御不利于进攻,容易被困死在城内,缺点固然众多,可也让民众没有了选择。不需要民众有什么主动杀敌之心,只需要在上面丢石头,逼着眼睛射箭就可。”

  “到了敌人杀到城墙上,民众不论愿不愿意战,也只能血战到底。”

  赵政叹息道:“寡人明白了,邯郸的城防,重在防御外敌;可大梁的城防,重在防民众。在魏王眼中,民众是第一敌人,大秦才是第二人。

  魏王,也不敢让民众主动出击,害怕民众从主动袭击变为主动投降。所谓的护城河,瓮城等,不只是防备我秦军攻击,更是防备魏人投敌。”

  卫缭说道:“只要派遣十万大军,守住大梁的十个城门,断绝内外,最多两年,大梁城必然破!”

  赵政说道:“此法可破大梁城,可魏国民众不知道会饿死多少人。这些可是寡人的牛羊……”

  魏国的耕地,就是我家的耕地;魏国的民众,就是我家的牛羊。

  大量的魏国民众死亡,相当于地主家无数的牛羊死掉,心疼的要命。

  卫缭说道:“大王,可水淹大梁城?”

  赵政说道:“这个不好吧,若是水淹大梁城,大梁城民众必然伤亡无数!昔日,白起水淹旧郢,导致楚国几十万民众死亡……”

  想着这些,赵政就下意识的拒绝。

  不人品问题,不是心慈手软,而是要想到政治声誉。

  做人不能名声太臭了,太臭了,没有政治前途。

  君王也是如此,可能这个君王内心坏的冒烟,可也要在外面将自己包装成好人的样子。

  胜利者胜利后,越是要在史书上,把自己写成好人。

  越是坏人,越是要教育子女,你们一定要做好人。

  大梁城,很重要。

  可为了一个大梁城,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不值当。

  卫缭说:“大王,可以让某个将领水淹大梁,事后给予其严惩!”

  赵政听着觉得有道理,虽然有些掩耳盗铃,有些自欺欺人,可至少给了世人一个解释。

  可到了嘴边却是说:“寡人知道了,需思考一样!”

  又是交谈片刻,卫缭告辞而去。

  这一天,秦王政再次降临在武襄侯府。

  王翦上前道:“拜见大王!”

  赵政说道:“老将军免礼!”

  说着,两人进入大厅当中分宾主落座。

  客气了一番后,赵政开口说道:“老将军,寡人遇到了难题,有些事情有些犹豫不决。大梁城固若金汤,秦军急切之间难以攻破,寡人该如何。”

  王翦却是笑道:“大王呀,大梁城固然坚固,难以攻破。可比起秦国的函谷关还是逊色了很多。天下就没有攻不破的城池,只要围着大梁城三年,必然攻破。”

  赵政笑着说:“老将军言之有理。可围困三年,秦国损失粮草无数,这些寡人可以不在乎。可大梁城,几十万民众会直接被饿死。”

  “这些都是寡人的子民,都是寡人的牛羊,他们死了,寡人也损失巨大。”

  “寡人很是贪心,不仅想要大梁城,还想要大梁城的几十万民众。”

  王翦笑道:“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作为将军,能打下城池就是好的将军,还想要保全百姓,这很难啊。”

  赵政说道:“很难,也就是说可以!”

  王翦说道:“围困大梁三年不成,那就水淹大梁城。”

  赵政说道:“水淹大梁,这个不好吧。无数的民众会直接被淹死。”

  王翦说道:“可大军围困大梁三年,也会饿死无数人。试问一下大王,是被饿死舒服,还是被淹死舒服?”

  赵政说道:“哪个都不舒服,难道民众注定是草芥,注定是被践踏的命运吗?”

  王翦说道:“大王是真的仁政爱民。千百年来,民众可真正的过上好日子?”

  赵政说道:“寡人无力,只能依靠老将军了,老将军可有两全之法。”

  王翦笑道:“老臣还真的有。水淹大梁城,也非是简单的的挖掘开河道,水淹大梁城,而是要挖掘水渠,控制水量。”

  “首先,要出动民夫,修建一条从黄河口到大梁城的水渠,将黄河的水接引到了大梁城下。其次,就是修建堤坝,不必太高,大约是半丈就差不多了,防止河流走。第三,打开闸口将水倾斜而下,水淹大梁城。大梁城极为宽大,在里面更是有专门泄洪的设施,一般的水淹,根本难以淹没大梁城!”

  “我们的计划,也并非是淹没大梁城,而是要水浸泡大梁城的城墙,水侵透城墙,导致三合土松软,然后用投石机抛射巨石攻击城墙,将城墙砸开。或是用着冲车,前去撞击城墙。”

  似乎觉得不够,王翦又是取出图纸,画着大梁城的布局,在外围描述着,直接写着如何水淹大梁城。

  水淹大梁城,并不是简单的扒开黄河堤坝,将大水淹过去。

  这样河水到处外流,未必水淹成功。

  在历代有水淹城池的案例,魏国也是有所防备的,修建了诸多的水渠,排水管道,本来是为城市防洪泄洪的需求,可在战争的时刻,也是用来防止敌人水淹城池。

  故而,秦军仅仅是修建沟渠,将黄河水引导过来,这是不够的。

  还要堵塞一些地下沟渠,堵塞一些排水管道,还有围绕一些可能泄洪的地方,设立水坝,拦截水位。

  这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

  要注意很多的细节,可能某个细节失败,就是水淹大梁的计划失败。

  “大王,想要水淹大梁城,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有大梁城内部的沟渠设置,地下排水管道的设计图纸!”王翦说道。

  赵政点头道:“寡人知道了!”

  接下来,就要辛苦黑冰台,调查出大梁城的地下排水管道的图纸了。

  接着,又是谈论着细节。

  王翦仔细的说着,赵政偶尔提问。

  在不断问答当中,确定了正确方案、

  最后,赵政欢喜的离去了。

  不久之后,卫缭和王翦分别上书,阐述着灭魏计划,卫缭侧重着战略,从大局上分析,从粮草供应,大军布置,围点打援,还有对天气的应对,对各种意外情况的应对。

  王翦在阐述当中,侧重战术的描述,侧重如何具体打,几乎算是手把手教你如何打仗。

  看着两人的奏折,赵政郑重其事的收好,专门放在特殊的位置。

  有了这两个奏折,灭亡魏国不难。

  魏国必然灭亡。

  “恭喜大王,贺喜大王,秦军退了!”

  “秦军所到之处,众人皆是畏惧,众人皆是害怕,可攻打我魏国的时刻,却是第一次退了!”

  “大梁城固若金汤,秦军想要攻克,只是做梦而已!”

  “哈哈,来喝酒。”

  “来喝酒!”

  秦军退去了,魏国在欢呼着。

  或者说,在魏国的权贵们在欢呼着。

  一朝天子一朝臣,况且是社稷灭亡。

  魏国存在,他们是国之重臣,才能享受富贵,若是魏国灭亡了,他们的结局也不会美好。可现在秦军退去了。

  按照秦军的进攻节奏,今年不会有战争了。

  战争会在下一年。

  又能多活一年。

  至于一年后,那也是一年后的事情了。

  权贵们在喝着美酒,在享受着美食,又是美人作伴,似乎很是快了的样子。

  魏王也是如此。

  唯有美酒,才能忘记忧伤,才能忘记亡国的苦恼。

  这一夜,魏王喝醉了。

  第二天,酒劲过去了。

  魏王苏醒过来,脑袋也不迷糊了,各种兴奋劲也是散去了,又是变得冷静而睿智。

  “召太子!”

  许久之后,太子魏满到来,“拜见父王!”

  魏王说道:“太子呀,秦军已经退去,你看魏国国运如何?”

  魏满支支吾吾的,不知该说什么。

  魏王说道:“你不好意思说,那寡人就说一下。魏国的局势很危险,极端的危险。这次秦国准备不足,器械不足,又是酷暑侵袭之下,大军败退而去。”

  “可明年,秦军必然杀来,魏国又是能坚持多久!”

  太子魏满说道:“大梁城城池高大,秦军必然难以攻克!”

  魏王苦笑道“野战不能胜利,守城再为出色,也是枉然,也是失败。魏国必然灭亡,寡人不能离开。至于你还是离开魏国,隐姓埋名,苟且偷生去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