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1978光辉岁月

第56章 败家娘们

1978光辉岁月 精品马甲 6460 2024-12-22 07:36

  “去给中文系的学生讲几节课,编辑出一个现代通俗文学教案,这个没问题吧?”季羡林看向陈实说道。

  “季老师,这样不好吧?我才是新生,能力有限,学识有限。”陈实看向季羡林说道。

  “你虽然是新生,但你同样也是星宿侠士的作者,你拿到故事会顶格稿费了,这点是事实,你在写作上可以给他们讲课。

  再者说了,国内你能找出其他人写通俗文学比你更好的?你现在就是通俗文学的标杆,你说除了你还有谁更合适?

  你把写作技巧写成一套方案,方便同学们学习。

  你不能让老沈和我这岁数隔天天讲课吧,他也只能隔三差五来一次,而且对于现代通俗写作,你是有心得的,我们都不如你。”

  “等等~”陈实打断了季羡林的话,他看了看沈从文和季羡林说道:“您二位给我挖坑啊。”

  陈实瞬间明白了,这两人是商量好的啊,这不帮他们俩代课吗?

  除了代课,还要帮他们俩写汇编教案,好家伙,这是准备好坑,让自己跳了啊。

  燕京大学时常会邀请一些文学巨匠给学生讲课,但此时有个尴尬期,就是写书的人不多,会写书的人也不多。

  所以莫言当时才敢大放厥词,你们这群人也是写作吗?

  老一代会写,比如季羡林,巴金,沈从文,但这批人一是年纪大了,精力有限,上课十分累人,二是要参与其他工作,没有太多时间授课,比如沈从文还要整理历史资料,文物资料等。

  国家现在处于青黄不接时期,一线岗位都是七老八十的,比如巴金季羡林,都快奔八十了,还在一线工作,季羡林算年轻的了,也都奔七了。

  冯友兰更是八十多了,这群人是一直工作到无法工作了才停下。

  人才匮乏啊,青黄不接,各领域目前一线工作者人均都在六七十,全部是民国时期上过学的一批高知份子。

  这时期会写作的人不多,大多数作者只会写主流文,所谓的主流文,就是写什么都像是工作汇报,不管怎么写最后都写回了思想教育上,再来个升华,所有人写作一个模板。

  思维已经完全固化了,基本失去了创作能力,也不知道如何去写。

  现在要求思想解放,但固定形式写了十几二十年的一批中清代作家,很难改变写作风格了,这也是为什么要引进一些国外书籍和复印一些之前封禁的书。

  莫言,路遥,王小波等人,就是因为看了海外文学和一些解禁复印的文学才开始进入创作巅峰期,知道该怎么写小说。

  这时期,找个会写小说的真难,所以季羡林和沈从文商量一番,让陈实来教大家如何写书。

  两人先是来了一出双簧,把陈实先钓上钩,陈实还真上钩了。

  人家帮了你,你还好拒绝吗?

  “那你怎么想的?给个痛快话。”季羡林看向陈实说道。

  ‘我没拒绝的理由,但我还要写剧本,可能要跟剧组拍戏,北影厂那边通知说剧本过审了。’

  “那你就先编辑教案,一定要详细的告诉大家如何去创作,把你的心得和技巧分享出来,不要藏私。”沈从文说道。

  “行,我尽量,写不好您别怨我啊。”陈实认真的回答,他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确实不能藏私,现在大家都是无头苍蝇,需要一个方向。

  通俗文学这块,国内目前确实属于断档了,最近一次是四十年代初了,邀请港台那批作家过来不现实。

  知名的作家基本不会来的,金古梁温此时都是创作巅峰期,人家的稿费太贵了,而且目前大部分人不敢轻易赶过来,很难请到。

  陈实目前就是国内第一档通俗小说作家,他是完全有资格讲课和编写教案的。

  这就是这时期的另一个写照,特事特办。

  这时期很多事情放在未来都可能让人惊讶,不看你其他的,讲究一个能者为先,还是那句话,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这是建立在人才缺乏的年代,老一辈比谁都急,大师们都在和阎王爷协商,能不能晚几年走,多为国家培养一些人才。

  大家都知道自己是半只脚踏进棺材里了,所以不敢怠慢,每天都在工作,大家都知道如果不多留下一些东西,后世的人就会要走十年弯路。

  吃过饭,陈实准备回家写教案和文献资料了,这玩意不能马虎,关系到能否进入沈从文的文研咨询团队。

  陪着徐萌萌去了女生宿舍,把她的行李箱拿上车。

  徐萌萌坐在三轮车上优哉游哉的喝着北冰洋说道:“你还会写剧本吗?”

  “刚尝试写。”陈实单手骑车,另一只手喝着汽水。

  “写的什么故事?”

  “不能说有规定的,到时候上映请你看。”

  “OK!”徐萌萌没再多问,她知道只要是规定两个字,那就是很严肃的事了。

  骑车回到家,胡同里不少人交头接耳的说着话看着陈实和徐萌萌。

  男的都在骂好白菜给猪拱了,女人们已经在聊徐萌萌再过几个月要生了。

  陈实把三轮车骑到院子里,把徐萌萌的行李箱拿了下来。

  “你能不能在院子里弄个卫生间?这样我们生活也方便。”徐萌萌下车说道。

  “我之前就想在院子里建一个的,但害怕你们不愿意,回头我找人过来挖个化粪池,到时候在院子里弄个男女厕所。”

  规定不让在院子里和院子外建造茅厕,要去公厕,但已经有不少人家在院内弄了,陈实也就准备弄了,法不责众。

  他准备挖个化粪池,然后挖两个蹲坑,用大理石打造,每个卫生间里放个大水桶,水桶底部打两个孔,一端装个阀门用于冲厕所,一端装个阀门接上个管子通向外面,可以接上水龙头注水进卫生间的水桶。

  这样就打造了个人造马桶,最起码半夜起来上厕所方便不少。

  “能再送我去友谊商店一趟吗?我想去买点东西。”徐萌萌看向陈实问道。

  “你有多余的侨汇券吗?我拿钱跟你换,我也想去买点东西。”

  “有不少,你要多少?”

  “我想买一把吉他,一个相机。”

  “你知道友谊商店卖这些多少钱吗?”

  “带两千去够不够?”陈实确实也不知道友谊商店卖这个多少钱,他知道目前国产卖的吉他在30到80一把,基本都是文工团出的。

  30元的是简易吉他,音质很差,50到80的音质也很一般。

  而相机,海鸥120型或135型是基础款式,50到100元,海鸥4A双反相机在120到150元,属于中端款。

  曝光率很高,就是容易虚焦,价格虽然便宜,但十分浪费胶卷。

  这些他都打听过了,至于友谊商店的产品,他真没去看。

  徐萌萌惊讶的看向陈实问道:“收破烂真的那么赚钱吗?”

  她十分的惊讶,陈实居然能拿出两千元,徐萌萌知道现在国内的人均收入,陈实这收入算是巨资了。

  “我每月稿费就四百多,有啥稀奇的,写了剧本还有一千,收破烂能赚几个钱啊,图个乐。”

  “这些钱足够买基础款了。”徐萌萌说道。

  “这么贵?”陈实也懵了,价格悬殊那么大吗?这么多只能买基础款。

  “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肯定贵了,其实不贵了,没法和你解释那么多,先过去吧。”徐萌萌确实害怕说多了打击到陈实。

  她以为陈实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了,此时香港的月工资平均在1000到1500元,她怕说出来陈实被惊讶到,更怕陈实心里不平衡。

  她要知道陈实当甩手掌柜,一月收入一万三四,估计徐萌萌真想着跟陈实收破烂了,此时香港的高薪资人员,例如律师,医生,公司管理月薪才四千。

  此时这个收入,在香港,都是超高收入人群了。

  “你等等,我进屋一趟。”陈实进屋,从抽屉里拿了两千走出来递给了徐萌萌。

  这里要说明一点,前世陈实看到很多书籍,说侨汇券付过账,再付现金,这是错误的。

  你可以在进口商店直接用美刀或者侨汇券结算,侨汇券相当于特定的货币,可以用外币兑换。

  但无法直接用RMB兑换,它的本质就是为了创汇,而且还有个东西,是很多人没有提及的。

  那就是改革前,友谊商店这类面对外宾和外交官之类的进口商店内卖的报刊杂志是没有审核的,所以改革前这类商店门前是有守卫的。

  没有证件无法进入购物,只面向华侨和外宾,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

  改革后,已经逐步放宽了,只要有侨汇券和外币,可以进入消费,但售价普通人压根消费不起,所以很多人不会进入消费。

  徐萌萌接过陈实递来的两千元笑道:“这么多钱,我怎么花啊?先放你那里,修建卫生间也需要钱,你到时候从这里扣。

  院子也需要装修一番,你再帮我去买个自行车吧,这样我出行也方便,剩余的钱再给我。”

  两千元啊,二百张啊,放身上放家里都不方便。

  陈实也没客气,将钱放进挎包里,什么叫胆气,这就叫,身揣两千元,走在大街上,都不怕人惦记。

  一会去找个包工头,看看怎么把院子整理整理,弄个小花坛,大部分人家现在都在院子里种植吊瓜,丝瓜和蛇瓜。

  这类食材长得快,很多人为了省钱买菜,都在院子里种植这些,陈实他不需要,没事弄个花坛,弄个小石桌石凳赏赏月,巴适得很。

  骑车直奔建国门外的友谊商店,这个商店主要面向外宾,外交官,华侨,里面全部是进口商品。

  这时期四九城本地人大多去的是王府井百货大楼,东安市场,劝业场,前门商业区。

  在这些商场里,友谊商店属于最高端的,要求服务员会简单的英语交流,而且各个长得十分漂亮,工资待遇给的也很高,有的甚至从香港那边聘请过来的。

  这家商店不仅是一处购物场所,更是当时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

  燕京友谊商店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气,具有明显的50年代苏联式建筑特色,整体布局对称,墙面采用灰白色石材装饰,门窗线条简洁。正门上方悬挂着“燕京友谊商店”的中文及英文标识,字体端正,显得庄重而优雅。

  商店前方是宽敞的广场,常有外宾的黑色轿车或红旗轿车停靠,周边树木成荫,环境整洁宁静。由于主要接待外宾,门口有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值守,保持秩序,显得相当正式。

  陈实的三轮车停在了一辆黑色轿车旁,这把执勤的人员看懵了。

  第一次看到三轮车停在这边的,而且三轮车还拉着徐萌萌。

  工作人员不少都认识徐萌萌的,她基本一周过来一次购物。

  执勤的安保小哥怎么也想不通,徐萌萌怎么会坐在三轮车上的。

  陈实好想把三轮车车钥匙扔给安保小哥,让他把车看好了,但又怕被揍,这里的安保那各个都身手不凡。

  虽然没穿军装穿西装了,但依然可以看出是不好惹的主。

  “欢迎光临。”门前的服务人员露出笑容,拉开门,她们的服务态度十分的好。

  有女生认出了陈实,破烂王啊,年初还去她家收过破烂呢。

  四九城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玩泥巴的小屁孩,就没几个不知道破烂王陈实的。

  当然,外地过来的不是很了解。

  陈实和徐萌萌进入商场后,就有人讨论陈实骑着三轮车来购物。

  本地工作人员向刚来四九城这边工作的科普了,这是破烂王陈实,放弃国营单位工作跑去收破烂,当作家写书,星宿侠士就是他写的,考上燕京大学。

  这些信息听的新来的工作人员一脸的不可思议,这么牛批的吗?太有故事性了。

  陈实一进入友谊商店,就能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富丽的氛围。商场内部宽敞明亮,天花板较高,灯光柔和,多为暖黄色的吊灯和壁灯,营造出典雅的购物环境。地面铺设的是抛光大理石,走廊两旁分布着玻璃橱窗和柜台,陈列整齐、井然有序。

  一层分为:珠宝与首饰柜台:展示珍珠、翡翠、黄金饰品及部分进口手表(如瑞士表)。

  工艺品专区:摆放精致的景泰蓝、漆器、象牙雕刻、紫砂壶,以及丝绸制品,这些商品主要吸引外宾。

  卖的可贵了,都是几千起步的售价,所以说这里是创作外汇的地方,外宾买来带回去送给亲戚朋友,属于纪念品性质。

  香水和化妆品柜:出售法国香水(如香奈儿)、进口护肤品,以及少量国产化妆品(如百雀羚)。

  二层分为服装区:售卖进口面料、西装、礼服和旗袍,还有部分高档毛皮制品。

  日用百货区:这里陈列着精致的进口瓷器、玻璃器皿和家用小电器(如电风扇、电熨斗)。

  三层是食品区:(提供稀有的进口食品,如罐头食品、巧克力、奶酪、红酒及洋酒(如威士忌)。

  少量国内优质特产,如大红袍茶叶、茅台酒、北京烤鸭礼盒等。

  陈实看着这里的商品售价,真特娘的贵啊,估计都是加了关税的,吉他钢琴还有相机等贵重物品在三楼的一个区域。

  图书区也在三楼,这里能买到很多书籍,例如纽约时报这里也有卖。

  相机分为两类,一类是日产的,一类是苏联产的,苏联产的便宜一些,三五百到一千。

  日产的很贵,五六百到三四千的。

  吉他也都是几百起步,还有一款售价7800的,陈实倒吸一口凉气,感觉自己突然变得贫穷了,这么贵的一把吉他,有人买吗?估计是展览的吧。

  自己的家当在这里都没法自由消费,还没去看其他的钢琴和奢侈品呢,前世看小说不是说这里卖的不贵吗?

  徐萌萌说的不假,两千最多买到相对好的基础款,高端的买不起,陈实选择了一款八百多的尼康单反相机,一款Gibson的基础款木吉他要六百了啊,这时期海外卖三四百。

  零食区,可乐反而最便宜,因为只卖四毛一瓶,外面零售卖2.5元一瓶,所以大家不喝可乐,喝北冰洋。

  陈实买了两箱子可乐,这个买了划算,看着其他零食区,买了点巧克力,又给爸妈每人买了一双皮鞋和一件毛衣,两千就这么没了。

  徐萌萌过来大多买日用品,陈实发现这娘们不对劲了,她~太特么能花钱了。

  徐萌萌买了两瓶香奈儿此时的经典款香水,价格在五十一瓶,她居然买了两瓶,而且还买了好多零食和三件单价在五百多一件的风衣,入秋穿。

  这什么家底子啊,这么有钱啊,看傻眼了,陈实都惊叹这消费力了。

  “这个送你了。”徐萌萌随手拿了一个香奈儿的钱包给陈实,又看了陈实一眼说道:“你这身太土气了。”

  她走到服装区,选择了两件白色衬衫,两条黑色西裤,让服务员找尺码。

  陈实看傻眼了啊,这特么加起来上千了啊,这也太能花了吧。

  徐萌萌又去挑了两双皮鞋和运动鞋,陈实心里估算了,一共一千五,加上之前的两千,三千五没了,可以买个不小的四合院了。

  穿越到现在,让陈实的消费观和大家一样,出门带一两块钱足够应付了。

  徐萌萌这干啥啊,逛个商场消费这么多,一月不得万八千啊,这什么家底啊。

  “那个~我有衣服穿就行了,穿这个浪费,天天收破烂容易弄脏了。”陈实在徐萌萌耳边小声说道。

  他决定,以后不和徐萌萌来这里购物了,消费不起。

  “那块表你觉得如何?”徐萌萌指了指柜台里的手表,陈实吞了口唾沫,贫穷限制了他的想象力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