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大周帝国:开局诛杀赵匡胤

第451章 扩建汴京(特鸣谢书友 流浪者书虫 2张月票!)

  首辅李沆出班道:

  “陛下,如今汴京商业兴盛,全国来往汴京的人流,每日不下十万人,再加上已有定居之人,汴京确已是寸士寸金,地价腾升,想要定居下来,难度越来越大。

  臣也赞同扩建汴京,此举将大为促进汴京乃至全国的工商业发展。”

  殿中大半大臣皆出声,赞同皇帝柴宗训扩建汴京城之议,因近几年来,汴京的拥挤嘈杂有目共睹。

  之后几天的早朝,君臣商议扩建汴京方案,在柴宗训主导下,最终议定:

  向四周扩城约六倍面积,将京畿的商丘、许昌、新乡等七个州府尽皆并入汴京。

  将皇宫扩充至现有的皇宫和内城区域,约占新汴京城面积的六分之一;

  原有的外城和扩建后部分土地,改建成新的内城,面积约占新汴京城面积的六分之二,集中居住王公贵族和大臣,以及兴建十条高档商业街。

  百姓所居的外城,则尽皆搬迁至新扩建的外城,规划二百余条街道市肆,面积约占新汴京城总面积的六分之三。

  柴宗训确立的拆迁准则为:

  先建后拆。朝廷整体规划建设新汴京城,原则上一比一以新宅、土地,置换百姓家的旧宅、土地。

  如汴京官吏百姓希望由官府扩建新宅,出建造材料成本价即可。

  扩建汴京的圣旨下发后,工部组织专家论证了一个多月,于开熙三十三年二月廿五日,制定出了整套的建造规划方案。

  新汴京仍呈四方形,主轴中心仍是皇宫,只是面积由之前的五十多平方公里,扩展至三百余平方公里。

  新汴京仍分皇城、内城、外城三环,代表“天地人”三才。

  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大片区,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规划的街道共计三百六十五条,代表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

  新汴京预计建设周期为六年,投入银两一亿五千万两,峻工后将可至少容纳千万人居住生活。

  工部上禀皇帝柴宗训御批后,于开熙三十三年三月,开始了新汴京城的建设。

  圣旨在民间广为传播开后,全国百姓皆与有荣焉,最振奋的莫过于汴京及近畿州府的百姓。

  “哥几个,听说了吗?陛下下旨扩建汴京城了!太好了!

  现在咱汴京城的人和房子是太多了,我想多开个铺子,找了二个月都没找到合心意的,要么太小,大一点的又太贵。

  咱汴京城确实需要扩建啊。”

  “这么天大的好事,咱汴京的百姓谁还不知道?

  我听说啊,陛下登基以后,不扩建则已,一扩建就是大手笔,这次要将汴京城扩大六倍呢!”

  “不错!我听说工部制定的规划,要施工六年、投入一亿五千万两银钱呢!

  陛下圣旨,要朝廷在新汴京城建好了宅院,然后再置换、拆迁咱老百姓手里的宅子,真是万古圣君哪!”

  “陛下定的可不止是原大小置换宅院!我们十二坊的坊长都上门给街坊们一一说了,如果想住更大的宅院,只要交建造成本钱,官府就给建面积更大的新宅!”

  “这要是真的就太好了!我家三个儿子二个女儿都将长大成人了,这女儿出嫁还好说,可三个儿子要成家娶媳妇,我家原本够用的宅子立马就嫌小了。

  我找了半年,想在汴京买块地建宅子,可这地价啊,太贵了,比之二十年前我买地建房时,起码贵了十倍哇!

  这下可好了,只要出建房成本钱,官府就能给咱百姓盖大宅院了!”

  一时街头聚集在一起议论的百姓,纷纷计划着自己家要不要扩建宅子、扩建多少坪来。

  另有许多百姓,关注的则是汴京城扩建带来的就业赚钱机会。

  “要是这样就太好了!

  不瞒你们,我老家本是在楚的怀州府,开熙二十一年来咱汴京、做了商行的伙计。

  辛苦做了十来年,攒了些钱,去年刚刚买了幢小宅子,在汴京安下了家。

  二个月前,我老家的二弟、三弟还有几个堂、表弟,听说我在汴京扎下了根,都托人带家书给我,让我帮他们也在汴京找些赚钱的活路。

  本来我一直发愁呢,汴京虽然繁华,可人也太多了,一下子帮几个亲戚找活路,哪有那么容易。

  这下朝廷要扩建汴京城,这可是几年的大工程!可得招不知多少万民,这下我老家亲戚都可以来汴京找到活干了!”

  “我和你差不多情况,我娘子家在晋州,也有许多亲戚想让我帮忙在汴京找挣钱的活干。

  这下好了,他们来了汴京给朝廷干扩建城池的活,这月俸起码比在他们老家晋州,一月能多赚六百文钱呢!”

  ……

  “老王,陛下已下旨要扩建汴京城,听说是投入一亿五千万两、扩大六倍的大手笔!

  朝廷的建造方案听说陛下已批准了!

  你有啥想法没?”

  “我能有啥想法?也就看看到时朝廷在民间招标采购些什么材料,看有没路子在产地州找些质优价廉的,中标运来卖给官府,赚点小钱呗!

  老李,难道你有啥赚大钱的好点子?!”

  “老王,你那倒买倒卖的想法不行,太多人都这么想的!

  你又能保证你就找得到比别人更便宜的供货商?而且即使你找到了,加上运送货物的路费,这也没什么赚头了,毕竟竞标的商号太多了!”

  “老李,看你的口气,一定是想到了在此次汴京扩建中大赚一笔的好主意,还不赶快告诉我?

  咱俩是发小,又一起合作经商那么多次,你不找我合作找谁?快说吧!”

  “老王,我觉得吧,现在圣旨刚下,很多商号都还没想到。

  朝廷要扩建汴京,这几年泥沙、木材、青砖、粘土、糯米这些用量少不了!

  以咱俩的资金实力,明天立马一起前去卫辉,那的泥沙质量最好量又大、离汴京又近!

  咱过去了把当地的几家泥沙作坊都买下来!中了朝廷的标以后,不就能大量卖泥沙、赚大钱了?

  就算万一没中标,到时倒卖这几家作坊给中标的商号,那也有不小赚头!”

  老王大喜,连忙拉着老李回家中商议……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