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大侠别急,笑傲江湖先问问大明律

第14章 还珠门下七福楼

  “咳,咳咳。”

  咳嗽了两声,路平睁开双眼,平复了一下气息的紊乱。

  门前,岳灵珊双手抱胸,乌黑的双眸冷冷注视着路平。

  “岳女侠可愿授我华山内功?”

  圣人讲“三人行必有我师”,就算拜岳女侠为师也不丢脸。

  “哼。”岳女侠撇撇嘴,嫌弃地说,“华山武功概不外传。”

  就知道是这个答案,路平耸耸肩,也不以为怪,笑道:“想必是岳姑娘也没学会吧?”

  他知道的,到现在为止,一套华山气功也就令狐冲一个人学会了。

  岳灵珊俏脸一寒,立即决定不再纠缠这个问题。

  “二师兄说,你要帮助福威镖局?”

  “不错,福威镖局,都属于福州府管辖的百姓,身为福州府推官,保护百姓,也是本人的职责吧。”

  “哼!冠冕堂皇。”岳灵珊沉吟半晌,道,“既然如此,为何你要拿问福威镖局那位林平之,他不是好人吗?现在你官印已经拿到了,释放他了吗?”

  她虽然敌意大减,目光却充满了困惑与迷离。

  路平有些奇怪,不说这种简单的二极管思维,按说,岳灵珊和林平之并没有什么交集。

  她可能只是夜探福威镖局的时候,看过林震南教林平之剑法,可能只是听人说起林平之平常在市井行侠的故事,这应该不足以让她如此关切林平之,对吧?

  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

  这大约就是冥冥之中说不清的牵绊。

  “还没有。”路平笑道,“不过,林总镖头这几日来,从来没有提过一次让我释放林平之。岳女侠不妨想想为什么。”

  岳灵珊一下子就怔住了。

  路平这才发现,她依旧穿着一身黑色夜行服,这确是自己疏忽了,拜访劳德诺的时候,忘记让老劳把她的换洗衣物送来。只是老劳竟然也忘记了,果真是没有半点师兄妹之情。

  ……

  福州城中有个还珠门,传说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所筑,名“镇闽台”。

  宋代取去珠复还之意,定名“还珠门”。宋代福州城有七门,至今为止,唯独还珠门的名字还在用。

  国朝以来,还珠门曾遭三度焚毁,成化年间重建后一度又更名“镇闽台”。正德年间再次重建,恢复“还珠”旧称。

  还珠门牵连着宣政街、南街、东街三条街道,从这一带往南门,是福州最为繁华的所在。

  宋代黄裳任知州时,在福州城内按照北斗七星方位挖了七口井,布起一个北斗七星大阵。

  如今,仅余还珠门外的那口井还能用,福州人改称为七福井。

  七福井边,有一处雕檐映日,画栋飞云的茶楼,叫做七福楼。

  满宜兴砂壶,宣窑的杯子,泉采于七福古井,汤以旋煮,器无秽器,壁上所悬挂多名人笔墨。

  登楼可眺远山迢递,近市而无车马喧嚣。

  此楼也是福州名胜。

  这一天,小雨绵绵。

  三山一夜雨,四月满城秋。

  福州的天气骤然变寒。

  元代的萨都剌抱怨过福州的春天,说道,“这等鬼天气,我宁愿抱着裘衣,缩在家里当宅男。”

  如今,威猛的黄威也缩在七福楼上的雅间,直打哆嗦。

  “四爷,你不冷吗?”他诧异地看着同样身穿单衣的路平,一开口,冒出一圈蒸汽。

  “无妨。”路平道。

  “今天还会出现吗?”黄威想起天气有点担忧,那几个人穿着单薄,还光着两条腿儿,脚上穿的还是无耳麻鞋。这等天气他们会出现吗?

  “定然不会有失。”路平喝口茶,淡定地说。

  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大侠吗,还会怕冷?

  当然,收买歌女极力蛊惑青城派的余少侠登还珠门,一览八闽风光,顺便到还珠门下最高级的茶肆品品茶,听听话本、南曲,胡大元也算有一点点功劳。

  琵琶声中,一个歌女轻声唱道:

  “月光光,照池塘,

  骑竹马,过洪塘,

  洪塘水深难得渡,小妹撑船来接郎。

  问郎长,问郎短,问郎此去何时返?”

  外间的客人纷纷喝彩,黄威也不禁起身叫了个“好”,一看见路平脸色,又连忙坐下,讪笑道:“四爷,这是福州《月光曲》。”

  福州《夜光曲》中的洪塘是城西重要的码头,在洪山桥建好后,上游船只便停泊在洪塘,福州所需之粮米,也大都经过洪塘转运。往来之客商,大都也都经过洪塘。

  这首曲子,传说是唐建中元年(780)福建观察使常衮所作,是市井保留八百年的节目。

  管弦又起,歌女又唱了几曲,想来是太冷的缘故,婉转的歌声中竟有一丝颤音。

  叫好的声音,也变得稀疏。

  “东家,何时说话本?”便有一壮汉高声问道。

  “就来,就来。”一个声音大声答道。

  过了一会,果然外间箫鼓大作,醒木一拍,一个浑厚的男声道:

  【诗云

  烟雨楼上争豪强,斗酒长春决一缸。

  大漠寒烟江南客,青衫白马陌上桑。

  三千里外遗孤在,一十八年鬓发霜。

  见者谁道游侠徒,岂知义气在草莽。

  话说江南七怪,自南而北,一路追寻郭靖母子,直到大漠,六年多来,七人在沙漠中、草原上四处扫听,却杳无音讯。

  七人性格坚毅,既承其诺,便无悔意,他们何尝不知,天下之大,四海之阔,寻访一人,虽然称不上艰难凶险,却如同大海捞针一般,机会渺茫。七人又知那郭靖本自忠义之后,遗孤而不能救,岂非妄称侠义?

  这一日听得“郭靖”二字,又听得郭靖口称仇人乃段天德,七人如遭晴天霹雳,一时间全都呆住了,过了半晌,又纷纷欢呼大叫,或以拳头猛捶胸膛,或紧紧相拥,或连翻筋斗,或捧腹狂笑,那韩小莹思及六年辛苦,已经是泪流满面。

  ……】

  黄威大笑道:“还是中州听潮生话本,听起来痛快。”

  路平尴尬的笑了笑,这时候建阳书坊的话本小说,都喜欢用笔名,他是洛阳人氏,在福建当官,用个“中州听潮生”很合乎逻辑吧。况且盗人之书,怎么好用真名。

  雅间外传来敲门声,一个乔装的捕快递进一张纸条:

  “青城派二贼人已上还珠楼。”

  黄威立即变得紧张起来:“四爷,他们来了。”

  路平点点头,二贼人,一个一定是余人彦,另一个极有可能就是贾人达。

  福州最为精锐的捕快,不会连这两个青城派垫底的人都抓不住吧?

  他仔细想了想前前后后的布置,觉得这一回应该是:

  稳了。

  那黄威却小声道:“四爷,要不要用点迷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