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再造盛唐从扫平安史之乱开始

第五十章 我回来了

  转眼之间已然到了天宝五载正月。

  这天李瑄独自一人打马来到了草庐前。

  “二郎……二郎……”

  还没有下马,他就已经呼喊起来。

  “大郎今日何故独自前来?”

  李恽诧异的看向正从马上跳下来的李融。

  “二郎,我有一事向你请教?”

  李融下马之后却是郑重的向李恽行了一礼。

  “大郎何故如此……你我乃是兄弟有事但说无妨!”

  李融这才说道:“昨日那李林甫对我大父言,华山有金矿采之可富国’,让我大父朝会时禀告圣人,我觉得此事有诈,但又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是以请教二郎……”

  李恽此时却是一下子想起了后世看过的史书。

  这李适之被李隆基疏远罢相,乃至于最后被逼自杀都是起源于此时。

  李恽正了正衣冠,面色严肃的对李融道:“左相莫非不知道圣人写过的《华岳碑》!”

  李融拱手请教道:“还请二郎告知!”

  “开元八年,圣人……其中说过,“予小子之生也,岁景戌,月仲秋,膺少嗥之盛德,协太华之本命,故常寤寐灵岳,肸向神交。”圣人可是把华山当做自己的本命所在!此事李林甫肯定是知道的……”

  “不过我倒是知道有一个地方到真有金矿……“鸟蛮”(怒江)之地倒是有金矿……”

  李融面露惊惧之色,“好一个李林甫果然是口蜜腹剑,这是欲害我大父啊!”

  “不行我得赶紧回去,要不怕是来不及了!”

  “去吧!”

  “路上小心!”

  李融走后,躲在一旁的杨盈在走了出来,“郎君就不怕李林甫怀疑你……”

  李恽微微一笑,“我怕什么,我现在可是在守孝……何况不是还有高翁和岳父大人嘛!”

  “哼!”

  杨盈装作生气的样子,把手中的包裹丢给李恽,“这是你要的东西……不打扰你了,三日后再来看你……”

  望着杨盈离去的背影,李恽眼角却是露出了笑意。

  自己守孝这两年,杨钊可是官运亨通。

  与原历史一样,杨钊在一次宴会上陪李隆基玩樗蒲,没想到却是让李隆基认为杨钊是一个人才。

  认为杨钊“钩校精密”,随后就任命他为御史中丞判官。

  不到一年时间又被提拔为监察御史,并被赐名“国忠”。典型的官小权重。

  杨盈在信安郡王府也已经以少夫人自居,别看她年纪不大,但整个内宅都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条。

  李峘三兄弟也对杨盈颇为满意,若非李恽还在孝中,李峘早就让两人完婚了。

  不过李峘与杨国忠却是不太对付,不过却也没有什么大的矛盾冲突。

  在李恽的建议下,李峘与李岘两人也开始在睢阳和魏郡整顿府兵和团结兵。

  ……

  另一边李融回到家之后立即把李恽所言告诉了李适之。

  李适之闻言大惊,“若非李二郎……恐酿大祸也!”

  李适之由此对李林甫大恨,不过由于李林甫势力太大,一时半会他也不敢与之正面对抗。

  第二日朝会之时,李林甫见李适之竟然没有提起华山金矿之事,反而提起了金沙江金矿,这让李林甫不免有些失望,不过他倒也没有怀疑李恽。

  李恽也继续在草庐之中为未来进行着各种布置。

  转眼之间已然到了天宝五载四月,李恽守孝期也满了。

  “你们怎么都来了!”

  李恽看着前来迎接自己回府的众人,面上露出了笑容。

  “府中上下可都期盼着郎君回府呢!”

  经过两年多的结庐而居,李恽身上的气质也变了许多。

  少了原本的稚气却是多了沉稳之色。

  看着远处的长安城,李恽面上露出自信的笑容,“长安,我李恽又回来了!”

  回到信安郡王府之时已经是午后,严格按照礼仪做了一遍后,李恽已经是饥肠辘辘。

  杨盈这时与苏慧卿两人亲手为李恽捧上来了膳食。

  简单用了些饭食,累了一天的李恽这才在两女的服侍下睡了过去。

  第二日朝食刚过,李隆基就把李恽诏进了宫。

  “臣拜见圣人,圣人万寿无疆!”

  “二郎来了,赐座!”

  “谢圣人!”

  “今日诏二郎前来,是想问问二郎对吐蕃的看法!”

  “果然来了!”李恽暗道

  天宝三载,大唐再次灭亡突厥之后,李隆基就想重新对吐蕃开战,夺回石堡城和西海(青海)之地。

  不过因为灭突厥之中,唐军伤亡虽然不大,但消耗的钱粮却是不少,王忠嗣上奏,请休兵秣马。

  李隆基却不以为然,董延光请攻石堡城,但诸将纷纷上书请求暂缓进攻,李隆基这才作罢。

  如今经过两年的休养生息,大唐国库再次充盈,李隆基又起了攻伐吐蕃之心。

  为此还在月前再次加封王忠嗣,王忠嗣也达到了自己的巅峰,身兼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使。大唐大半边军在其手。

  不过王忠嗣始终认为攻打吐蕃意义不大,而且唐军入吐蕃之地后还要面对瘴疠(高原反应)。

  因此上书李隆基,请求止戈休武。这却是引起了李隆基的强烈不满。

  其实在李恽看来,李隆基与王忠嗣都没有错,只是两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

  王忠嗣一直在一线,更清楚突厥虽然被灭,但根基还在,随时都有可能死灰复燃。

  另外回纥也在快速崛起,如今回纥已经有控弦之士十万。

  在西域,原本属于大唐藩属的昭武九姓之国从武周之时就开始首鼠两端。

  在王忠嗣看来,一旦与吐蕃开战就难以压制回纥,突厥,还有从西面而来的大食人。

  但李隆基看到的却是占据西海之地的吐蕃对河西、关中,对长安的巨大威胁。

  为了防御吐蕃而耗费的军费对大唐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若是能够夺回石堡城,尽收西海之地,唐蕃之间攻守之势瞬间就转换了。

  李恽知道自己想要掌权,必须要迎合李隆基才行,而且李隆基的战略本身也并没有错。

  若是不能击垮吐蕃,大唐的财政也迟早会被拖垮。

  “圣人,当今天下对我大唐威胁最大的就是吐蕃,因此臣以为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