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重生83,从养猪开始

第14章垒锅台

重生83,从养猪开始 无色非龙 5141 2024-12-22 06:36

  这场大雨挨浇的不止是熊贵清兄弟俩,凡是在田间劳作的人都没跑了。

  铲地的家属队被浇的透透的。

  她们都是两条腿上下班的,没地躲没地藏。

  眼瞅着这雨越下越大,不得不提前收工下班了。

  至于啥时候上工,等通知吧。

  熊家哥俩赶到家,那真是落汤鸡。

  两人脱了衣裤,用毛巾擦了擦身子,换上干的衣服,这才算是喘了口气。

  熊长禄给他俩倒了杯开水。

  “赶紧暖和暖和。”

  轰隆隆的雷声早把炕上酣睡的豆包惊醒了。

  “吱吱吱吱……”奶声奶气的呜咽声让人心疼。

  熊贵清赶紧过去把小家伙抱起来,抚摸着它的后背和肚皮。

  闻到了熟悉的气味,豆包安静了许多。

  熊贵亮见豆包精神了,也凑过来逗弄。

  初闻到一股陌生气息,小家伙有些胆怯,不过仔细嗅过之后,发现跟主人的气味有相同之处,也就认可了他。

  熊贵亮见豆包来闻他,乐得鼻涕泡都出来了。

  熊长禄也来凑热闹。

  “它叫豆包啊?这名字好是好,就是一叫它我就饿啊!”

  熊贵亮咽了口唾沫提意见。

  “豆包好,是个好兆头,以后咱家年年都有豆包吃!”

  熊长禄笑呵呵的说道。

  正在说着,余秀华浑身湿漉漉的推门进来。

  “哎呀妈,你也挨浇了?!”

  熊贵亮一下子弹跳起来,接过老妈手里的东西。

  “哎呀,这雨来的太突然,都浇湿了。”

  余秀华诉说着自己的遭遇。

  然后从柜子里拿出干净的衣裤。

  “我们去看看雨小点没有。”

  熊贵清抱着豆包,拉着老弟跑去了仓房。

  “哥,干啥啊?”

  “咱妈要换衣服,有点眼力见!”

  “呃,没想起来。”

  老弟挠挠还湿漉漉的头发,嘿嘿傻笑。

  “哥,以后咱家要是有钱了,好好盖个房子,现在可真不方便。”

  熊贵亮嘀嘀咕咕的抱怨。

  “还用你说,到时候咱们一人一个房间,那就舒服了。”

  熊贵清满眼希冀的样子让老弟有些怀疑。

  “能有那时候吗?”

  “咋没有,也就两三年的事。”

  “就靠你养猪?”

  “嗯,就靠养猪。”

  哥俩站在仓房的门口,望着外面哗哗的落雨,院子的地面被雨滴击打出了朵朵水花。

  污水向着院子栅栏外横冲直撞。

  他们扛回来的猪食菜扔在地上,在风雨中如死尸般躺倒着,任由风吹雨打。

  还剩些猪食的十印大铁锅里早已被雨水淹满。

  铁锅边沿漫出的雨水哗哗的向外流着。

  简易灶坑里的草木灰顺着水流弥漫开来。

  “哎,应该早点把锅台垒上。”

  熊贵清有些后悔。

  要是自己不忙着去抱豆包,可能锅台就垒好了。

  这样想着,他感觉手掌中温热的豆包一拱一拱的,在寻找着舒服的姿势。

  低头看了眼还懵懂的小家伙,那股悔意瞬间烟消云散了。

  怕啥?

  雨停了垒也是一样。

  雨点逐渐的小了,变成了稀稀拉拉。

  见时间差不多了,哥俩这才从仓房跑回屋里。

  老妈余秀华早就换好了衣裤,两口子正坐在炕沿上说着话。

  见儿子们进来,余秀华问道:“这小狗太小了吧?咋不再养几天呢?”

  “我也想养几天,可人家母狗不要它了,我也是没招了。”

  “没断奶呢吧?咱拿啥养啊?”

  “潘春梅给了点奶粉。”

  熊贵清指了指柜子上的一个饭碗说道。

  熊贵亮凑过去闻了闻,说了句“真香。”

  “你离远点,别把奶粉喷没了。”

  余秀华赶紧过去,把小儿子推走。

  找了个小罐子,倒进去装了起来。

  “这能够它吃两天。”

  “哎,于大爷家好像有奶粉,我看见过。”

  熊贵亮突然想起来,隔壁有这玩意,他见过。

  “看见有啥用?这玩意死贵的,人都舍不得喝,给狗喝?”

  余秀华拿眼瞪着小儿子。

  “爸,这天能垒锅台吗?”

  熊贵清觉得垒锅台是当务之急,不然这猪食在哪儿煮啊?

  还用厨房的锅?

  “别急,一会儿雨小点就垒。”

  熊长禄起身在门口看了看,回来说道:“再等等。”

  豆包在炕上爬了一阵,又吱吱的叫了起来,熊贵清见它头顶的色条也变了颜色,知道这是饿了。

  他又给冲了奶粉,用手指头喂它。

  老弟见状很稀奇,也沾着奶汁试着喂。

  豆包倒是来者不拒,吃的欢实。

  这边豆包又吃饱喝足,躺在炕上打呼噜。

  熊长禄起身说道:“垒锅台去。”

  见老爸出门了,熊贵清也赶紧跟上。

  熊贵亮在炕沿边打盹,被余秀华扒拉醒。

  “别睡了,你爸你哥都干活了,你去搭把手。”

  熊贵亮揉了半天眼睛,噘着嘴不情愿的出去。

  余秀华看看挂钟,端起炕头的面盆,进了厨房。

  她的任务是不让家里人挨饿,该做饭了。

  天空中的雨点淅淅沥沥。

  微风都能吹散。

  爷仨拿着铁锹去了东园子。

  把地面清理了一下。

  什么鸡粪杂草正好被雨水一冲,地面反而干净了许多。

  熊长禄用铁锹在湿漉漉的地面上画出了线条,指着说道:“挖。”

  熊贵清一脚下去,就挖出了一大锹的泥土。

  “堆到一边去。”

  熊长禄指挥着。

  熊贵亮不情愿的情绪被冷风一吹,也散了不少。

  他也跟着挖起来。

  很快兄弟俩挖出一溜规则的沟来。

  熊长禄则把半截砖头抱了过来。

  又把挖出来的泥土拌上水用脚踩了起来。

  这些都准备好了,才拿起砖头,沿着土沟砌起砖来。

  一开始还看不出啥样子,可砌起一定的高度,就看出了形状来。

  “把铁锅搬来。”

  哥俩去院子里,把没用的那口锅抬了过来。

  熊长禄伸手接着。

  爷仨一起抬着往灶台上放。

  摆正之后,又在锅边砌砖。

  把铁锅围的严严实实。

  “这就好了?”

  熊贵清很是兴奋的看着。

  这些生活技能,在前世他是不具备的。

  也没有那個心思去学。

  如今的他有了不同。

  他看的认真,还跟着打下手。

  不懂就问。

  熊长禄见儿子学的认真,心里高兴。

  一一解答儿子的问题。

  就是儿子不问,他也会主动说。

  熊贵亮则没有这个心思。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赶紧干完进屋。

  肚子又饿了。

  锅台垒的是连体两眼灶。

  两口锅紧挨着,有两个灶眼。

  两个灶眼中间有一个铁皮插板。

  既可分别烧火,也可抽出插板,连在一起烧一眼灶。

  哥俩把铁锅里的猪食捞出来,用铁桶装好,把这口锅安在灶上。

  两口锅一摆上,这个灶台立马就显出它的大来。

  十印大铁锅在农场来说已经是大的了,直径能超过一米多,两口加在一起就有两米多,再加上保留的锅台边缘,这个灶台超过了两米五。

  好在熊长禄推回来的砖头很多,虽然都是半截砖,可搭建烀猪食的灶台足够了。

  没有水泥砂浆,只有泥土,依然把灶台垒起来了。

  不仅如此,熊长禄还垒起了近三米高的一个烟囱。

  “先试试,不行还得在烟囱上加一截炉筒子。”

  熊长禄看着灶台满意的说道。

  这就是话不能说的太满。

  在他心里已经有了谱气,现在这样就差不多了,说加节炉筒子的话只是为了保险而已。

  见马上要完工了,熊贵亮表现的最积极。

  他连忙答应去抱木头。

  熊家码放的木头绊子被大雨淋湿了。

  熊贵亮找了一圈也没找到干燥的木头。

  “哥,都是湿的啊!”

  熊贵亮站在木头垛前喊。

  “没事,找几根松木绊子来。”

  “哦。”

  熊贵亮找了一会儿,终于完成了大哥和老爸交给的任务。

  当他抱着湿漉漉的松木绊子回来,大哥已经准备好了明子。

  也就是松油比较多的木头。

  这些都是需要保存在仓房里的,因此是干燥的。

  熊贵清用斧子把松木劈开,架在灶坑里。

  然后用火柴把明子点燃。

  松明噼噼啪啪的炸响,一股火苗腾了起来。

  在火苗顶部冒着青烟。

  四周弥漫开一股松油的香味。

  见明子燃了,熊贵清把它放进灶坑里。

  火苗在潮湿的松木下翻腾。

  一会儿工夫就“滋滋”的冒出水来。

  就在水分将尽的时候,木头上的松油也被点燃了。

  灶坑里红彤彤的一片。

  “拎两桶水来。”

  熊长禄吩咐道。

  熊贵清从厨房里拎来了清水,倒进了锅里。

  熊长禄把插在中间的铁插板拔出来。

  这下两个灶眼都有了火苗。

  三米的烟囱往外冒着黑黑的浓烟。

  待锅里的水开始翻滚了,烟囱又冒起了白烟。

  “把猪食菜剁进去吧。”

  熊贵清把菜板摆在锅沿边,野菜的袋子也抱了过来。

  一把一把的野菜被他剁碎,划拉进铁锅里。

  新鲜翠绿的灰灰菜一落入滚水里,立马变成绿色菜汤。

  “笃笃笃……”

  有节奏的剁菜声传出好远。

  熊贵亮见大哥开始烀猪食了,他拍拍手问道:“爸,大哥,没事了吧?我回去喽?!”

  这不是征求意见,而是发出通知。

  谁知熊长禄却一板脸。

  “还没干完呢,现在回去干啥?饭也没好!”

  “啊?还有活啊?”

  熊贵亮脸上的失望表情再明显不过了。

  “在灶台四周挖几个坑。”

  “干啥啊?”

  “要是再下雨咋办?当然是搭个棚子了。”

  “哦。”

  熊贵亮心里堵着气。

  熊贵清见状说道:“老弟,你来剁猪食,我去挖坑,弄不好今晚还得下雨呢。”

  见大哥这么说,熊贵亮也有点尴尬。

  “还是我来吧。”

  其实,熊贵清理解老弟的心情。

  记得前世自己也是这样,父母让自己干活,也是心里有气,不想干,谁不想轻松啊!

  可现在的熊贵清早就变了。

  现在不吃苦,以后就要吃一辈子苦。

  “爸,你来剁吧,我和老弟一起干。”

  熊长禄也不说话,接过儿子手里的菜刀,熟练的剁了起来。

  哥俩挑了四根三米多长的柞木棒子,竖在四个圆坑里,埋上土踩实。

  上面再搭上细横木。

  很快简易棚的架子就搭好了。

  棚顶上又横了几根木头,算是横梁。

  现在就差苫布或者茅草了。

  这玩意家里没有。

  看样子还得去求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