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缆镇语录

金丝雀之死(《金刚经》二十七无断无灭分)

缆镇语录 沈志伟 2673 2024-12-22 06:34

  金丝雀之死

  1、入笼

  金丝雀。本名金丝丝,北方某省人。妙龄女性。温柔、苗条、性福

  深圳某星级宾馆服务员。专业爱好:打扮、逛商场、收集胸罩。

  查理。港商。巨富。四十七岁,好色。已有一妻一子一女。

  一次酒会上,查理相中金丝丝,经过必要的故事经历,长包下金丝丝。

  从此,金丝丝成了金丝雀。

  查理为丝丝长租下一套房,也是星级宾馆的。

  查理每月来同丝丝相会一次,长途电话每日二次,都是八时三十分,一次早上,一次晚上。

  金丝雀是一种养在笼内很名贵的鸟。丝丝也养了一只。

  金丝丝便是这种鸟。

  二、囚笼

  每早上八时,丝丝便守候在电话机旁,等待八时三十分查理那个电话。

  八时三十分,铃声大作,丝丝骤然立起,抓话筒,脸现娇媚温柔色,口吐玉言珠语,情意绵绵。

  九时正,通话完毕,钱丝丝长叹了一口浊气,释然出门,招手,一车飞至,上,直奔美容中心。

  美容中心,丝丝每日必到,面膜、发型,按摩三大中心任务,特别是发型,必须每日一种花样,否则别怪姐不客气,炒你鱿鱼。哼,深圳美容中心多如牛毛,谁稀罕到你这里,因此美容中心的服务员都心万分,每日发型完毕,便拍照存档,以免出差错。这样做,费是可观的,这女饶钱特别不值钱,一扔吓死人!

  一上午时间便泡在美容中心了。

  八时正,丝丝又如监大敌守在电话机旁,等待八时三十分那个电话。

  完毕,精神抖擞,穿上晚礼服,直奔舞会。

  一般到深夜二时,人群散尽,丝丝才回。

  丝丝笼养的那只金丝雀,从笼头到笼尾七步,笼尾到笼头也是七步。

  丝丝每日如此。

  如果查理来访,那是每月一次的节目。查理也很认真,每次来访前必问丝丝是否来例假,如果来例假他便推迟来访时间。

  查理一到,丝丝就全听他的了。

  一般地,查理是不出门玩的,早上一到,睡一觉,便同丝丝干那种事。下午又一次,也是睡后再干。夜里先上舞厅跳上半时,又到美容中心按摩一通,精神充足以后又干那种事,二人兴头一直很高。

  查理床上功夫极好,极有节奏,极有力度。

  想来丝丝姐也不错!每次完事,丝丝必定五日后才复原!

  三、出笼

  一年后的一,金丝丝赤裸裸地死了,床上有一个赤裸裸的年轻人,也死了。法医鉴定:服毒自杀。

  不久,查理收到一封信。

  查理:

  当你收到这封信时,我已死了,你也将躺在床上,我患了性病,传染于你!

  我为你付出了美貌、青春和肉体。

  你为我付出了钱,仅仅是钱。

  我什么都有了,什么也不在乎了,什么也没有牵挂了!

  我想早点结束这种生活,我便设法让自己染上性病,再传染于你!然后我又找了一个男人,很年轻,与那男人一起死,服毒自杀,可惜到死那男人还不知道我会杀死他。那男人同你一样,好色!

  我恨透了钱。

  我恨透了男人。

  我恨透了这个世界。

  死了,一了了之,一了百了,那多好,我没有痛苦!

  祝,你早生性病,早死,早来见我!

  金丝丝绝笔

  某年某月某日

  再丝丝养的那只金丝雀,也死了,没有喂的缘故!不过,金丝雀终于出笼了,被服务员扫出房间当成了垃圾。我们的丝丝姐也一样。

  附录:《金刚经》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

  第二十七品浅释

  无断无灭分

  上面佛陀重点针对众生执着

  有我相、人相

  众生相、寿者相等现象

  提出“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但是佛的

  不以色、声等外相见到如来

  并不是一种断灭空无的观念

  并非要否定修一切善法的德行

  事实上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的人

  对于一切法都不会持断灭见

  而是要借假修真,尊重因果

  万行具足,觉性圆满

  “野狐禅”的故事

  不昧因果

  关于“断灭见”

  禅宗公案中有一则名为

  “野狐禅”

  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

  盛唐时期,禅宗大行其道。百丈怀海禅师在江西百丈山开堂法,座下学众不下千人。在众多学人中,有一位白发老者,每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百丈禅师感觉此人非同一般,于是特别注意他。

  一,百丈法完毕,待大家离去后,走到老者跟前,问他为什么每次听完法都迟迟不肯离去,老者回答:“禅师有所不知,五百年前我曾住于此山,有学生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吗?我不落因果。结果因为这个缘故,我堕落成了野狐身,不得解脱。请问大师,我究竟错在哪里呢”?

  听完老者的叙述,百丈禅师道:“你不妨以同样的问题问我”!老者于是重复了同一个问题,百丈禅师听完后,郑重地回答道:“不昧因果”。老者听闻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倒头便拜,对百丈禅师:“顶礼大师,我得到解脱了。明,请大师慈悲,到后山山洞,为我举行火化仪式”!

  百丈禅师答应了老者的请求。第二,命令众僧到后山去找亡僧遗体。众人不解,因为没听这两有僧人过世啊,于是,众僧将信将疑,跟随着百丈禅师来到山后,大家看到在山后大盘石上躺着一只已死的黑毛大狐狸。禅师对大家讲述了老者的因缘,大众深受启发。于是全山僧众集中在一起,按照佛教的礼仪火化了野狐。

  “野狐禅”公案告诉我们

  佛教的修因证果

  正是因果律的体现

  修行人可以“不落因果”的法

  其实是一种断灭邪见

  不是一种对因果的正解

  更不是无上正等正觉的体现

  正如本品末后一句所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于法不断灭相”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