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操控祖宗,从大秦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173章余晖不退,南方局势

  这都是张伟的死带来的好处。

  张伟到死那一刻都在为张家着想。

  甚至用自己的命打消了刘彻对张家的怀疑。

  张家商行的出现,让刘彻对张家分明已经有了猜忌之心。

  那段时间,刘彻对张家的态度已然发生了转变。

  就在众人以为,刘彻会孤立张家的时候,张家却突然崛起。

  重新出现在他们眼前。

  现在更是执掌一军,风头无两。

  张伟嫡系一脉再次进入朝堂,可能会掀起血雨腥风,他们必须得小心应对。

  旁边的尚书大人忍不住翻了翻白眼。

  这是强行让自己去南方吗?

  可能谁想去南方。

  可还是有人没打算放过他们。

  公孙贺说完后,便起身离开了酒楼。

  他们怕是已经被别人暗杀了。

  “你留的京都有什么用,能帮忙对付谁?”

  他们交谈的内容早就已经被门外的随从记录下来。

  “宰相大人……”他还想为自己争取一下。

  他留在京都,不也能帮个忙吗?

  有什么不妥的?

  这个是谁愿意接谁接。

  哪些人朝堂之上的所作所为,他叔父看过之后便过了。

  “可是……”

  却被公孙贺冷眼看了过来:“难道你想留在京都?”

  虽然他们已经退隐朝堂。

  就是因为这些人欺人太甚。

  “事情就这样定了,你们先去忙别的事。”

  然后撒手人寰,弃他们于不顾。

  退隐朝堂之后,更是没找任何人寻仇。

  “我的职位少说比你高几阶,做起事情来也方便一些,等你从南方回来,朝堂之上的事情肯定会解决干净,张家的人也不会对咱们造成什么影响。”

  “呵!”

  他们的父亲不应该死的。

  眼中浮现出一丝冷意。

  酒楼后院。

  尚书大人还想说什么?

  比他官阶低的人多了去了。

  更对不起他们的父亲。

  他们娘亲说过。

  众人不知道的是。

  他们也会有人庇护,不像这几年的艰难生活。

  才会让他们父亲病入膏肓。

  “我先去会会张家的人。”

  真不知道这人在担心什么。

  叔父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可能是因为受了他们父亲的影响,为人比较正直,而且不懂变通。

  但凡他们父亲再多撑一段时间。

  此仇不报,他们对不起张家。

  反正他不愿意。

  这些年,要是没张家商行在后面作为依靠。

  “张伟的人回到朝堂,你又能做什么?”

  张兴民看着手中的信息。

  他们离开酒楼后,立刻有人将这边的情况汇报上去。

  他们父亲去世的时候,他们虽年纪尚幼,但某些事情还是知情的。

  甚至没和朝堂之上的人有任何联系。

  还有他们的小叔。

  好像真的销声匿迹。

  在他看来,叔父这样做,就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都已经和对方敌对,别人怎么可能放过他们,哪怕他们退出朝堂,也会有人看他们不顺眼,想将他们除之而后快。

  既然如此。

  何不迎难而上?

  早些年,他们早就已经有举士入朝的资格。

  可都被他们叔父压了下来。

  之前还以为是他们学业不精,他们叔父想让他们再磨练几年。

  现在看来,这些不过是他们的一厢情愿。

  他们叔父不想让他们进入朝堂。

  可如今。

  看着上面的信息,他怎么可能弃之于不顾。

  不找他们报仇都已经算不错了。

  张兴民看着娟帛上面的信息,手都不由自主的紧握起来。

  然后将这东西扔到了火盆之中。

  看着火舌将信息吞没。

  张兴民这才从桌子上站了起来,然后整理了一下衣服,准备出门会客。

  回来京都这么长时间,也是时候和父亲的旧故见见面了。

  他要筛选一下。

  看看这些人中,有什么人可以为他们所用。

  又有多少人是真心忠于他父亲的?

  他父亲为张家做了这么多。

  为大汉更是殚精竭虑。

  可结果呢?

  结果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父亲死后,张家虽享受尊荣,但这又如何?

  大汉现在四海升平,并无战事发生。

  军中职权被削弱的很利害。

  张家大部分人都已待在军中,按照张家的部署稳步推进。

  这些人没有多少的能力。

  他们也没办法插手朝堂之事。

  随着大汉越发的稳固。

  军中之人的地位便越发的低廉。

  文臣现在更是站在武官上方。

  踏入朝堂,总得给张家开辟一条道路。

  好让他兄长能在军中安然无恙。

  “公子,您想去哪儿?”

  门外,一名侍从看着张兴民,眼中浮现出一丝担忧。

  和叔老爷想的一样。

  两位公子随着年龄增长,心思越发的琢磨不透。

  让人猜不透他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大公子还好一些。

  为人比较洒脱,而且讲义气。

  心思的也比较容易猜。

  和大公子相处的人,都说大公子是比较随和的人。

  都愿意和大公子相处。

  而小公子就不一样了。

  小公子和大公子的性格南辕北辙。

  大公子跳脱随意。

  小公子内敛沉稳。

  这两人一静一动,要是相互合作,定能相得益彰。

  只是……

  两位公子并未在同一家书院就学。

  甚至没在太学读书。

  小公子经常在外游历。

  见识人非常人可比。

  再加上张家商行的帮扶,小公子已经有了人龙之姿。

  小公子在张家商行的地位要远超大公子。

  他是被张家寄予厚望的人。

  甚至有望成为张家下一任家主。

  身为张家家主,应该从大局考量,不应该计较这一时的得失,小公子有点太着急了。

  “三叔,您该回张家商行了。”

  张兴民在门口停了下来,扭头看着自己身边的老人,淡淡的说了一句。

  老人浑身一僵。

  看着张兴民的背影,无声的叹了口气。

  然后从自己怀中拿出了一封婚书。

  直接递给张兴民。

  “这是二老爷在去世之前,给两位公子留下的婚书。”

  “大公子的婚书已经被其拿去,您未来的娘子正在京都,找好门户之后,切记前去拜访。”

  老人将婚书双手呈给张兴民。

  张兴民没有拒绝,将婚书拿了过来。

  把所有事都吩咐妥帖之后,老人深深的看了看张兴民,转身离开了酒楼。

  张兴民望着对方离开的背影。

  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婚书。

  嘴角微微扬起。

  婚书这种东西,他其实并不怎么看重。

  无非就是商业联姻而已。

  对他来说,怎么样都可以。

  将婚书收拾妥帖。

  张兴民朝着屋外走去。

  外面已经有人给他备好马车。

  马车上正是张家商行的标志。

  张兴民坐着张家上岗的马车,来到京都东面的一条街道。

  在大汉。

  尤其是在京都。

  向来都是东贵西富。

  东边住的都是贵人。

  西方住的都是富商。

  北贵南贱。

  北方自然住的是普通百姓。

  南方皆是一些低贱之人。

  比如歌姬,或者下九流。

  张兴民让车夫停到一条巷道。

  然后便从马车上跳了下来。

  之后进入其中。

  按照拜帖所指的方位,敲响了一户人家。

  房门敲响之后,很快便得到了响应。

  一位老仆把房门打开。

  看着站在屋外的张兴民,老仆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然后把大门彻底打开,冲着张兴民拱了拱手。

  “小公子,您来了,快请进!”

  张兴民点了点头,抬脚迈入小院。

  这是一座三进的院子。

  看着也不算小。

  可在这条街上,这已经算是很小的门户了。

  “多谢。”

  张兴民冲老仆道了一声谢,直接往旁边的书房走去。

  刚走到书房门口。

  里面便传来一道浑厚的声音。

  “是世侄来了吧,快请进!”

  张兴民听到里面传来的声音,脚步微微停顿了一下,然后恢复如常,整理了一下衣衫,推门而入。

  “小子见过世伯。”

  进入书房后,张兴民冲着上首之人微微躬身。

  “世侄见笑了,快起。”

  上面的人立刻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绕过桌案,直接来到张兴民身边,把人托扶起来。

  看着张兴民的样子,这人不由自主的红了眼眶,一时有些感慨。

  “都长这么大了?”

  “老夫还记得,当初参加你的满月宴时,那时你才这么点大,一晃眼,都成大人了。”

  老者有些感慨。

  还伸手比了一下张兴民小时候的个头。

  好像是在怀念。

  张兴民也跟着红了眼眶。

  脸上满是感激。

  同时往后退了一步,冲着面前之人躬身行礼:“世伯……”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看着老人有些于心不忍。

  连忙将他带到旁边的座位之上。

  让他落座。

  “世侄的是老夫已经听说了,这次能重入朝堂,也算是陛下对张家的厚待。”

  “世侄进入朝堂后,一定要谨言慎行,可别着了别人的道,更别中了别人的计。”

  “哎!”

  说到这,老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当年的张伟。

  张伟当年风姿绰约。

  是所有人追逐的对象。

  因为就没有张伟办不成的事。

  此人是真的提笔安天下,马上定乾坤。

  是大汉少得的能臣。

  要是没出后面的事情,张伟肯定可以问鼎宰相。

  甚至还能成为朝中重臣。

  绝对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可惜……

  可惜啊!

  想到当年的是老者,忍不住摸了摸胡须。

  然后看着坐在旁边端正不已的张兴民,心中又感慨万分。

  张家的家教确实很不错。

  张兴民虽未及冠之年,却风姿绰约,一看就是人中龙凤。

  难怪会在这么小的年纪被举荐入朝。

  等一下人把茶水上来后,老者轻轻的呷了一口,然后不经意的问道:“世侄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可找好居住之所?”

  面对长辈的询问。

  张兴民立刻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他冲着老者

  行了一礼,如实道来。

  “多谢世伯担忧,陛下已经亲赐,依旧还是旧居,没有任何改变。”

  张兴民的话,让老者不由自主的挑了挑眉。

  他认真的看了看张兴民。

  张家果然圣眷正浓。

  哪怕这么多年过去,陛下还是忧心张家,对张伟的后人亦是过分关注。

  张伟的后人才刚刚回来,陛下就让他们重回别院,这是想让张伟的儿子也成为大汉的尚书吗?

  时过境迁。

  陛下想这样做,问过朝中的大臣了吗?

  想着,老者看着张兴民。

  按照张兴民的年龄和资质。

  进入朝堂后,应该会成为一名小吏。

  如果有功绩,会让他继续往上爬。

  他现在有些好奇,张兴民到底是以什么职位进入朝堂?

  “世侄现在在何处任职?”老者想了想,直言不讳的说道。

  反正他也没想藏着掖着,他就想知道,张兴民现在在哪里任职?

  和他有没有接触?

  要是张兴民和他在一个部门任职。

  那他的麻烦可就大了。

  朝中现在已经成立了好几个派别。

  有不少派别都是抵制张家的存在。

  这些人肯定不愿意让张伟的后人重新立于朝堂之上。

  哪怕陛下让张伟的后人重新进入朝堂,他们也不会给对方高官爵位。

  甚至不会让他在短时间内起复。

  一定会拖他几十年。

  要是能拖到刘彻仙逝。

  那对他们来说就更好了。

  所以,他现在十分好奇,张兴民会在什么地方任职。

  张兴民挑眉看着面前的老者。

  这人已经被他列入敌人的名单。

  看来,是真的时过境迁,他父亲不在的这段时间,这些人都已经有了别样的心思。

  这人真当自己是个傻子。

  把什么话都说的明明白白。

  是因为自己不懂吗?

  他叔父给他取字慎独。

  就是要让他慎重独行,不要听信旁人的谗言。

  更不要走上他父亲的老路。

  他觉得这个字很不错。

  所以便主张让其成为自己及冠之后的表子。

  他看着面前的老者。

  眼中浮现出一丝别样的色彩,然后说道:“世伯容禀,我和大兄一个入朝,一个从军。”

  “这是我和大兄商量好的,大兄现在已经在游历的路上,等他游历完之后,便会去军中任职。”

  “而小子奉陛下之命,入朝任侍中一职。”

  轰!

  此言一出,老者都惊呆了。

  他难以置信的看着张兴民。

  这么小的年纪就要成为大汉侍中。

  陛下是真的疼爱张家。

  竟然给了张家这样的殊荣。

  张伟当初用自己的命换取这步局,还真是做对了,竟然真的激起了刘彻的愧疚之心,更是让张家在这十年内安然无忧。

  张兴民才刚刚回到朝堂,竟然给出了这样的职位,再过几年,这小子会不会直接成为大汉尚书?

  不知不觉,老者心中已然十分骇然。

  看着张兴民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

  这小子一旦进入朝堂,怕是会激起一层浪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