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第24章皇帝老了

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贰更2 2894 2024-12-22 06:12

  郑差拨走的很不体面。

  往上数几代都是牢里的老人,即使因罪入狱,也会好吃好喝不上刑,死前给留个全尸。

  这是天牢的潜规则。

  一是给自个儿留后路,二是免得犯人胡乱攀咬。

  狱卒,或者说所有胥吏,没有哪个是清白干净的,只要肯查就都有罪。

  譬如书吏,惹得上官不高兴,随意寻个罪名就能送进牢房。

  譬如殓官,明明没有任何俸禄,还要倒贴收尸人铜钱,却能吃喝不愁攒下家底。

  更勿论油水丰厚的狱卒,哪个在京城没个院子?

  胥吏从不靠俸禄活着,靠的是这身虎皮!

  “四叔啊四叔,咱得让你走的体面。”

  李平安取来竹箱,仔仔细细的帮郑差拨整理遗容,缝补伤口,擦去血污,脱了囚服换上寿衣。

  安详的躺在草席上,一如去年冬天王掌柜。

  “咱不信佛门,却不得不信因果。”

  李平安做不了好人,却也不会去作恶,免得哪天遭了报应。

  第二天一早。

  郑差拨的儿子郑大宝来殓尸房领尸骸,见到父亲安详模样,给了李平安五两银子。

  “多谢平安哥。”

  “应该的。”

  李平安轻轻摩挲银锭,若有所思。

  郑家顶梁柱走了,郑大宝仍然出手阔绰,显然已经有了来钱路子。

  “应该是接班了!”

  狱卒同样是铁饭碗,父子相继薪火相传,极少在外边招人。

  一是外来的人不懂潜规则,得从头教导。二是怕招进来个正直的,看不过眼举报了。

  能否告倒说不准,终归让朝廷面子不好看!

  “四叔或许是真的自杀,担下了所有罪名,用命给儿子铺了路。”

  酷刑审讯王掌柜的绝不止一个人,而且没有狱中官员点头,威远侯府也指挥不动狱卒。

  现在死无对证,案子也就结了。

  狱中官吏感念郑差拨恩德,招郑大宝做狱卒,也就顺理成章。

  往后几日。

  石三天天送来官员尸骸,多是贰官副手、七品以下。

  官员家属来领尸骨时,没人喊冤,涉案的官员都屁股不干净。

  这些死了的不是因为贪墨,而是倒霉、运气差,三十条大罪总得有人顶缸背锅。

  那些活着的也不是没贪,暂时有用而已。

  “看样子,威远侯是倒不了!”

  李平安经历过寿诞之变,见到死于箭雨的百姓,对“朝廷”是个什么东西,认识的愈发清楚。

  随着内心深处仅存的一丝丝改变世界的念头消失,再回过头来看朝廷,反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皇权稳固,大过一切!

  ……

  皇宫。

  勤政殿。

  几十支手臂粗的鲸油蜡烛,无烟无味,照的宫殿明亮如昼。

  建武帝在批阅奏折。

  登基称帝至今,三十八载从未有过懈怠,所有奏折都会亲自批阅,丑时之前几乎没睡过觉。

  幸好武道根基浑厚,换个皇帝早就累死了。

  临近子时。

  新上任的总管太监康公公,低声提醒道:“陛下,太子在殿外,已经跪了六个时辰了。”

  “唔,让他进来。”

  建武帝活动了下腰身:“老了老了,才一会儿就腰酸腿疼,当年朕可是能领兵冲阵,斩将夺旗的武将!”

  康公公拍马道:“陛下万岁长寿,龙精虎猛,才不会老呢。”

  “天下人都喊朕万岁,谁又能真的万岁,连圣祖都不能……”

  建武帝声音飘忽不定,似是自嘲,又似乎意有所指。

  片刻后。

  两个内侍扶着太子赵信进殿,跪在台阶下三叩九拜。

  “儿臣拜见父皇。”

  赵信是建武帝原配所生,年岁已经五十有一,面容苍老头发花白,与建武帝似是同辈人。

  “起来吧,赐座。”

  建武帝直接问道:“太子打算为威远侯求情?”

  赵信屁股还未沾锦墩,闻言又起身跪下:“儿臣恳请父皇,念在威远侯过往功劳,宽恕其罪责。”

  建武帝毫不客气的说道:“难道不是看在你岳父的份上?”

  威远侯嫡女是太子妃,也是太子坐稳东宫的最大助臂。

  现在的崔皇后原本是贵妃,先皇后驾崩后承继后位,膝下两位皇子,年岁与赵信相差颇大。

  赵信吓得面色苍白,沉默许久,鼓足勇气说道。

  “父皇说的不错,威远侯对儿臣忠心耿耿,自是不能不救。”

  “威远侯私藏重甲,此事你打算如何处理?”

  建武帝面露满意之色,以前太子性子温和懦弱,说话都不敢大声,今天总算有了几分担当。

  赵信来之前早有腹稿:“威远侯所有罪责,儿臣愿一力承担,还请父皇责罚!”

  “记得今日所说,日后威远侯再犯错,朕直接罚你!”

  建武帝拿起张空白圣纸,挥手扔到赵信跟前:“名字自己填,朕要你杀三成,贬三成,放三成!”

  仅有勇气做不好皇帝,还要学会杀人。

  “儿臣遵旨。”

  赵信连连叩首,未曾想这般简单救了威远侯,些许罪责、骂名不算什么,稳固太子之位最重要。

  说罢,高举圣旨退出勤政殿。

  建武帝望着殿外夜色,黑沉沉无边无际,忽然叹息道。

  “朕很想将威远侯斩了,还有那些个贪官污吏,全部诛九族,还大乾百姓一个公道!”

  镇抚司将威远侯案扩大化,就是出自建武帝的授意。

  如今牢里关着的不止武官,还包括吏部户部的文官,甚至有不少赵氏皇族勋贵。

  由于抓的人太多,早朝列队出现许多空缺,看起来参差不齐。

  随着镇抚司深入调查,官员贪腐之严重,连建武帝都感到触目惊心。

  当年横扫天下的老兄弟们,或多或少都变质了,恢复朗朗乾坤言犹在耳,转眼就成了大乾的蛀虫。

  “只是,朕真的老了!”

  建武帝自家人知自家事,靠着武道强撑精力,说不准哪天就驾崩。

  换做二十年前,定会杀个血流成河。

  “陛下也是为了国朝安稳考虑。”

  康公公躬身道:“太子宽厚仁慈,将来定是位仁君,天下黎民百姓有福了!”

  眼见赵信持空白圣旨,施恩于狱中官吏,显然太子之位牢不可破,后宫那位彻底没机会,赶紧拍马屁说好话。

  内侍是皇家奴仆,无论现在权力多大,待到新君登基都得推倒重来。

  “希望如此。”

  这也是建武帝的考量之一。

  武皇帝之后,接文皇帝休养生息,有利于国朝延绵。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