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千年家族:从农奴到帝国

第二百九十六章 文字辈(八十一)

  一个月后

  同年(建安十九年)

  小满

  苏家内部展开了一次激烈的讨论,那就是要不要禁止民间商业活动。

  半个月前,家御史向家族提议,效法商鞅变法,禁止民间商业活动,重视农耕。

  这个提议引起了家族成员们的激烈讨论。

  每个人都说的有道理。

  最后,一百二十位家族成员聚集在一起,或者派代表参加会议,进行投票。

  根据《苏礼》的规定,没时间来参加家族会议的家族成员,可以派代表参加。

  最后,【垦草令】以六十五票的微弱优势得到实行。

  不过,苏家的【垦草令】虽然参考了秦国商鞅变法的垦草令,却并不是完全照搬照抄。

  毕竟国情不一样。

  苏家的【垦草令】只禁止了跨境商业活动,但是不禁止邑内商业活动。

  意思就是,比如,琥邑国人可以在琥邑进行商业活动,但是不能去其他城邑进行商业活动。

  同时,苏家的【垦草令】也不禁止百姓听靡靡之音,不禁止百姓穿丝绸衣服。

  与此同时,苏邑大夫向家族提议效法秦国军功爵,进行军功爵变法,允许奴隶和自由民通过军功成为国人。

  这个提议很快就被“家族尚书台”否决了。

  大多数苏家人都对军功爵不感兴趣。

  打一群土著,轻轻松松,用不着通过军功爵来刺激民众的战斗欲望。

  【家族尚书台】是家主苏斌在今年弄出来的新组织。

  主要目的是提高家族的行政效率。

  不然每次有大小事务,都要家族全体成员开会讨论,效率太低了。

  《苏礼-尚书台》

  尚书台,参考的中原尚书台形式。

  尚书令、尚书左右丞、各曹尚书、尚书郎,全部由全体家族成员选举产生。

  尚书台成员只能由家主、家宰、家族议会罢免。

  被家主或者家宰罢免的尚书,也可以弹劾家主和家宰。

  大小事务被尚书台通过以后,再上交给家御史审核盖章,再上交给家宰,家宰签字盖章后,再由家御史又审核盖章,再交给家主,家主签字盖章后,再由家御史又审核盖章,最后,尚书台才可以颁布政策。

  不仅如此,每年的冬天农闲时节,都要召开一次全体家族会议。

  在全体家族会议上,家主、家宰、家御史、尚书台、各邑大夫、各令,都要述职,向全体家族成员汇报自己这一年的工作情况。

  尚书台要汇报自己这一年来否决了哪些提案,通过了哪些提案。

  所有家族成员都可以对尚书台的述职汇报进行质疑,以防止尚书台造假说谎。

  而且为了避免家族成员乱提案,平白增加尚书台的工作量,每个家族成员每个月最多可以向家族提交一个提案。

  各个官员岗位,只有苏家成员可以担任

  非苏家成员,最多只能担任吏,辅佐官员工作。

  比如今年新成立的【医药令】【工匠令】

  令都是由苏家子弟担任,但是具体的工作由医者和工匠负责。

  同时,新增【朝鲜邑】【带方邑】【丹水邑】

  这三个邑都在汉朝的乐浪郡地区,以前是由苏家庄园直辖。

  现在把乐浪郡分为三个地区,交给三个邑大夫管理。

  同时,苏家又废除了国人的两项特权。

  【谏言权】

  在以前,为了安抚国人,团结国人,苏家授予了国人谏言权,国人可以上书给苏家庄园,向苏家庄园提交议案。

  但是现在国人太多了,所以苏家取消了国人的谏言权。

  不过,虽然取消了国人向苏家庄园的谏言权,却又保留了国人向邑大夫的谏言权。

  国人可以向邑大夫提交议案。

  同时又增加了【八都尉】。

  所谓【八都尉】,就是在边境设立八个都尉,负责边境军事安全,主要是防备鲜卑人、扶余人、高句骊人、中原人入侵辽东。

  八都尉分别负责八个边境片区。

  八都尉由苏家人担任,统领乡勇巡逻边境。

  苏家兼并了朝廷的土地,不仅获得了土地的产出,也获得了土地带来的成本,比如军事安全成本。

  以前,辽东的军事安全是由朝廷负责的。

  但是整个辽东都被苏家兼并了,朝廷在这里没有一丝一毫存在的痕迹,所以只能由苏家负责辽东的军事安全了。

  海外地区不设立都尉,因为海外土著太弱了,没有防备他们的必要性,随随便便都能暴打他们。

  别看苏家有一百二十个家族成员,看起来好像很多人,其实人根本不够用。

  光是塞满各个岗位都很难,一些岗位不得不兼任。

  也就是一个家族子弟兼任好几个官职。

  不是因为他有后台,单纯就是家族成员太少了,很多家族成员都兼任数个官职。

  一百二十个苏家人,看起来很多,但是面对苏家庞大的家族产业,其实根本不够用,连岗位都塞不满。

  苏家宁愿让家族子弟兼任数职,也不可能让外人担任官职,这是原则问题,也是祖宗之制。

  当年苏昭篡位了前苏家,自然不希望将来有人做同样的事。

  为了避免苏家被外人篡位,苏家的家族官职是不能由外人担任的。

  又一个月后

  夏至

  孙权攻占皖城

  张辽没能来得及救援皖城

  消息传回邺城,曹操起兵五万,再次南征孙权。

  这次的目标不是渡江,仅仅只是收复皖城以及江北一些被孙权占领的县城,所以不用刻意等到秋冬季节起兵。

  而在益州

  刘备诸葛亮赵云张飞在成都会师,一起围攻成都。

  凤雏庞统在战斗中不幸被流矢所射杀。

  马超离开汉中张鲁,前往蜀中,投奔刘备。

  在凉州

  夏侯渊发兵攻打韩遂的盟友宋建。

  又两个月后

  处暑

  曹操大军抵达合肥,兵分多路进攻江北诸县,但是都被孙权守住了。

  曹孙双方在江北对峙,谁也奈何不了谁。

  在益州

  益州本地豪强士族都不愿意为了刘璋的事业而死战,他们劝谏刘璋向刘备投降。

  益州牧刘璋向刘备投降。

  刘备自领益州牧,并且把刘璋迁到荆州,交给关羽看管。

  这种事倒也正常。

  你刘璋的事业,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要为了你的事业而损害自己家族的利益?

  指望益州士族为了刘璋而死战刘备,就好比指望苏家为了袁谭而死战曹操。

  这怎么可能啊?

  你姓刘,我姓谯,我干嘛为了你而损害我自己家族的利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