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民国:王牌飞行员

59,达成交易,波音80送达

  波音销售代表尼尔·托莱多拿起双沟大曲的陶瓶,给自己倒上一杯。

  一口闷,再用叉子吃菜,勺子舀花生米。

  他是一个能喝酒的人,在酒精刺激下整个人活跃起来。

  “前年我们公司为陆军研发了一款双引擎快速轰炸机B-9,速度达到了186英里。”

  一英里是1.6公里,英联邦国家和美国在这个年代还在使用这种标准。

  方文用笔在纸上计算下,差不多300公里。

  速度惊人。

  尼尔的话还在继续。

  “陆军对这种高速战机很满意,要求我们继续研发高速战机,我们用了一年多时间研发,最终确定了机型为P26-A。这伟大的变革,双翼机终将被淘汰,未来是高速单翼机的。”

  “嗯,那P26-B呢?”方文适时引导了下谈话。

  “P26-B是陆军提出的改进方案,他们想要更高速度的战机,为此我们将R-1340-27发动机更换成R-1340-33发动机,但这种发动机搭配的喷射注油装置有问题,最终被陆军退回。”

  “有问题啊。”方文向顺子使了个眼神,让其又开了瓶双沟大曲。

  在给尼尔倒上酒后,方文问道。“能解释下喷射注油装置吗?我对这个并不了解。”

  “可以啊。”尼尔说起自己的专业事务,滔滔不绝。“这种设备是利用高压将燃油经油喷嘴高速喷出,进入喷射泵装置。在喷射泵中,高速油流带动周围低速油流并混合,然后进入扩压管。在扩压管中,油流速度降低,油压升高,最后以一定压力流出,供给系统使用。”

  有点复杂,方文感觉自己就算拥有未来几十年的见识,也理解不了对方说的。

  这叫术业有专攻。

  他想起了化学高材生霍端阳,或许他能明白。

  随即身体后倾,对站在身后的顺子说道:“去把霍端阳叫来。”

  顺子跑出食堂,几分钟后带着霍端阳过来。

  方文将翻译好的文字,交给霍端阳。

  “你看看这是什么意思?”

  “喷射注油装置?”霍端阳仔细观看后,回道:“大概应该是一种加压供油装置,可以保证油路供应稳定。”

  保证油路供应稳定的装置,最终却因为自身的不稳定被美国陆军退回去了。

  方文与尼尔继续交谈。

  “喷射注油装置可以修好吗?”

  “当然可以,但陆军并不想接受这种设计上的隐患,我们只能停止这個型号的生产。”

  “那已经生产的P26-B在哪?”

  “在公司库房,有两架,过两年或许会在财务盘点后作为报废品处理。”

  “如果我想买一架P26-B,可以吗?”

  尼尔顿时醒酒了。

  他还记得之前方文说的事。

  “这就是你的计划?给我东方桐油的货源,我给你一架P26-B?”

  尼尔的话,并不是方文的计划。

  方文本想着,以桐油为诱饵,然后支付高价购买那架P26-B。

  这样在利益驱使下,尼尔说不定会同意。

  但现在,尼尔竟然为了桐油生意,而愿意以桐油为交易代价,换取一架P26-B。

  这显然更划算,到时候只要让四姐夫再运一批桐油过来就可以完成交易。

  为了确定对方的话,方文问道。

  “你确定能弄过来?我要的是一架没有问题的P26-B。”

  “我确定,但这件事,得换个方式。它将列入贸易战机项目中,我们可以将它涂装做一下修改,变成M281那样。”

  按照尼尔的说法,方文明面上等于是购买了波音的外贸战机‘M281’,实际上却获得了P26-B战机。

  这倒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交易。

  但细节方面,还要继续谈。

  “以现在的时局,我要求你们负责货运,交易要在港口收货后支付所有尾款。”

  “可以,桐油装船和飞机到港同时完成,就像我们这一次交易一样。”

  “P26-B的各种配件我需要双份配额。”

  “那需要另外支付费用。”

  “没问题。”

  方文伸出手,露出笑容:“合作愉快。”

  尼尔也是满脸笑意,酒意荡然无存。

  ......

  战机交易达成。

  这次的合作和购买波音80不同,属于双方都有利的私下交易。

  尼尔可以在里面获得更多利润,比如长期桐油贸易,还有将试验机P26-B转卖后的差价。

  对方文来说,更是大赚,修好了喷射注油装置的P26-B甚至比美国陆军即将装备的P26-A性能还好些,让他对以后得空战有了更多信心。

  而同时,因为停战协议的签署,虽然闸北区还有日军部队,但人们的日常经济活动却在逐渐恢复。

  八大家的人纷纷回到上海,开始了私人航空公司的筹备。

  航空公司被命名为泰山航空,寓意就是稳如泰山的意思,好让乘客们放心。

  至于机场,则租用了中华航空的机场,这年头也就两架航空公司,航线也没有冲突,再加上是公司老员工方文的原因,中华航空倒是不介意多一笔稳定收入。

  关于航空公司的宣传也在开始。

  大街小巷上,报童们售卖的报纸都刊登了泰山航空的广告。

  电台广播的播报间隙,也在插播关于泰山航空即将开业的信息。

  直到二十天后,一艘挂着美国国旗的货轮停靠在上海十六铺码头。

  ...........

  民国二十一年,西历五月十六日。

  位于上海黄埔江上段的十六铺码头,像往日一样热闹。

  这里是上海海运最大的客运码头,每天都有大量客轮往返。

  也有来自外洋的货轮经过长江入海口驶入黄浦江,在此地停靠。

  客运和货运隔着一段距离。

  一边的客运码头,人潮涌动。

  另一边的货运码头,苦力扛着麻袋从货船上下来,踩着木板背向货运仓库。

  远处的嘹亮汽笛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纷纷转头看向黄埔江面。

  那是好大一艘货轮啊!

  为了避免航行过程中撞击到河道上的轮船,它连续不断地鸣笛警示。

  上海的海警船只开了过去,登船了解情况。

  在货轮暂停在江面上时,有眼尖的人看到了船上的东西。

  “那是不是飞机啊!”

  “对了,这两天不是到处都在谈泰山航空,说是海运过来美利坚的大飞机,我看就是这个。”

  “真够大的,甲板上都快装不下,还用那么多缆绳绑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