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小说 大清话事人

第554章 柿子树 小猫刀

大清话事人 忧郁笑笑生 2858 2024-12-21 04:37

  第554章柿子树小猫刀

  次日,细雨绵绵。

  郑春寿走出屋子,心情颇为复杂,默念:

  别了,大别山!

  这将是他最后一次打量熟悉的家园。

  院子里种着两棵树,一棵是柿子树,另一棵还是柿子树。

  沉甸甸的柿子挂在枝头,大部分果子表皮泛青黄,少数微微露出了红色。

  成熟在即。

  不过,

  自己没有机会品尝这一季甘甜的柿子了。

  义父临终前的嘱咐他没忘记,定居金寨后就在自家院子里移种下了两棵柿子树。

  ……

  柿子树,耐旱耐热。

  不论是南方北方、山地平原、沃土瘦地都能生长,生命力极其顽强。

  特别高产,一树能结上千斤。

  树龄高达300多年,比煌煌王朝的命都长。

  更难得可贵的是,几乎不需要伺候。

  不吃草,也产奶。

  柿子是水果,更是粮食。

  年景好的时候,精打细算的主人会晒成柿饼藏起来,备荒。

  年景不好的时候,富含糖分和维生素的柿子就是正经的口粮。

  很难想象,

  世上竟有如此神奇的“穷人专属铁杆庄稼”。

  生命力强,高产、长寿、有营养,无需投入却大量产出的一种植物。

  柿子,能活穷人命。

  ……

  离开时,他没有锁门。

  人不在家,门是锁不住的。不如敞开,欢迎八方来客。

  “小橘,走。”

  郑春寿拍了拍车上的口袋,示意蹲在屋檐下的宠物赶紧上来。

  “喵~”

  体型庞大的橘猫灵巧的窜上板车。

  板车瞬间一震。

  拉车的驴茫然抬头,不知刚才发生了什么。

  细雨绵绵,众人沉默步行。

  橘猫似乎意识到了此行是背井离乡,而不是一次玩耍,它突然起身,昂起脑袋,左右张望。

  片刻之后,窜下车,一溜烟跑回了它熟悉的窝。

  在泥泞地面留下一串浅浅的梅花脚印~

  ……

  “小橘,走啊。”

  然而,

  素来听话的宠物这次却不打算再听从主人的指令,庞大的身躯蹲在墙头,眼睛瞪的溜圆。

  它,不想走了。

  一老汉劝道:

  “春寿,走吧。”

  “大别山不缺吃喝,猫自己能活,说不定比我们活的还舒坦。”

  郑春寿擦了擦脸上的雨水,扭头跟上了队伍。

  出了村口,即将拐弯时。

  他忍不住扭头望了一眼。

  只见自家的篱笆墙头长满了猫,村里所有的猫都来了,蹲了一排,静静目送主人离开~

  身后是两棵火红的柿子树。

  从今日起,金寨村属于猫了。

  ……

  六安州,霍山县城,

  城门外远远走来了几个衙役。

  负责城门的绿营把总瞅了几眼,皱眉道:

  “好像不是咱们县的。”

  另一兵丁:“说不定是州城下来的。”

  郑春寿带着两年轻汉子身穿皂服手按刀柄,昂首阔步,目不斜视径直从错愕的把总身边走过,一直走到城门洞里。

  “动手。”

  猝不及防的兵丁被砍翻一片。

  见势不妙,把总纵身一跃,跳进护城河里躲过一劫。

  远处,

  上百号人举着刀枪呐喊着冲向霍山县城。

  ……

  霍山城内有兵丁200余人,另有弓手、衙役100人,压根没来得及集结就被各个击破了。

  金寨村众人仅仅砍死二十几个敌人,就顺利地控制了县城。

  郑春寿还算冷静:

  “你们几个,控制粮仓。”

  “你们两家人负责收拢兵器,尤其是火器。”

  “告诉城里百姓不要慌,我们是义军,只杀恶官,不杀无辜百姓。”

  ……

  县衙内,

  众人一边狼吞虎咽,一边听他安排。

  “缴获的火绳枪发给女人和孩子用。”

  “春寿,村里没人会使。”

  “我会。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军队了,大家要学着听号令、学着排兵布阵。”

  “春寿,我们打什么旗号?”

  “白莲义军。目前军队人太少,得派人出城募兵。不过千万不要找一个村的熟人,募兵也不必太多,100人差不多。告诉他们,当兵就发饷。”

  “行。”

  会议开了半个时辰,众人乱糟糟离开了。

  ……

  郑春寿见过官兵打仗,先用大炮轰,然后排枪列阵打,最后才是冷兵器搏杀。

  他召集女人孩子,演示怎么打火绳枪。先教会几个机灵的孩子,然后让他们教其他人。

  之所以让女人孩子使用火器,是为了人尽其用。

  火绳枪最大的优势就是对使用者的体力要求很低。

  当初,

  欧洲骑士愤愤不平:

  有了火绳枪,一个卑贱的侏儒也能杀死一个高贵的英勇善战的骑士老爷。

  大别山的女人坚忍不拔、似野草似母狼,她们粗糙的双手能纳鞋底能握锄头,也能握枪。

  她们欣然接受,熟悉装填步骤,并不抗拒和自家男人并肩作战。

  大别山没有哭哭啼啼的女人。

  ……

  粮仓门口,烟火缭绕。

  一群人在赶制干粮~加入了油脂、盐巴和糖的炒米香气四溢,作为行军干粮再好不过了。

  相比生米,携带干粮可以节约体积,节约时间,节约燃料。

  郑春寿还派人抄了一家布铺,找来裁缝制作干粮袋,每人背5斤炒米。

  城中校场,演练阵型。

  一边是男人们长枪列阵。

  “杀,杀,杀。”

  众人一边高呼,一边前进。

  一边是火绳枪射击训练。

  女人孩子们第一次试射,打的墙壁坑坑洼洼。

  观之,心情激荡。

  身处群体当中勇气会互相感染。

  一支简陋的山民武装在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桶金之后,正在缓慢蜕变。

  ……

  有围观少年羡慕的说道:

  “郑大哥,你刚才真像个将军。”

  一中年汉子问道:

  “寿娃子,这都是你闹白莲时学的?”

  郑春寿点头。

  他当初跟着义父混过洪教主麾下最精锐的护教亲军,而行军打仗那一套都来自于前湖北绿营将官张厉勇的点拨。

  虽是义军,可一切都是学的正规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