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小说 大清话事人

第122章 军火行业,广阔市场,大有作为

大清话事人 忧郁笑笑生 3883 2024-12-11 01:27

  第122章军火行业,广阔市场,大有作为

  黄大圣吓得一哆嗦:

  “我,我就想招募人手,购买马匹,重建祖上的马帮商路。”

  “我想有这么多银子,你可以成为云贵川最大的马帮头子。”

  “李爷,有什么我可以效劳的吗?”

  “西南地区,愿意为一口饭拼命的汉子多吗?”

  黄大圣略一思索,就答道:

  “我想,按照李爷手下的待遇,应该有很多人愿意为您效劳。”

  “好,你帮我招募一些人,吃不上饭的狠人。对外就说是做商队护卫。”

  “有多狠?”

  “我一个眼色,就敢杀官差的。”

  “没问题。”

  李郁又慢悠悠说道:

  “我是这么想的,你先拿5万两走。以后,每招募一人,我就给伱返现100两。”

  “都听李爷的。”

  听了这个方案,黄大圣反而松了一口气。

  生命没有危险了。

  这就是真实的江湖。

  ……

  2天后,

  黄大圣先行离开,携带了1000两现银,其余的都换成了银票。

  兑换手续费,李郁没收。

  还好心的准备了一辆马车,一箱火绳枪。

  从余款里扣掉了。

  黄大圣直呼贴心,想的周到。

  马帮嘛,

  就是马匪和商帮合起来的简称,没点武力傍身不行的。

  史密斯,

  则是多待了5天后,才悄悄离开了。

  他带走的多数是珠宝,还有金子。

  体积小,方便变现。

  还带走了一些短手铳,当然了,不免费。

  这是李郁第一次尝到,做军火生意的甜头。

  利润相当的高!

  因为购买军火的人,往往都心怀不轨。

  心虚,就不敢还价。“

  可以漫天要价,恐吓他必须买。

  嫌贵,我就把军火卖给你的仇家。

  仇家知道了,肯定不还价。

  这个经验,非常值钱。

  李郁郑重的在日记本上写:

  乾隆四十年,九月初二。余得银140万两。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军火行业,广阔市场,大有作为。

  写完,合上,放入柜子里。

  这是最近新添的毛病,

  写日记!

  ……

  乾隆的玉佩,手帕,明黄褂子是意外之喜。

  精心收藏好,

  说不准哪一天就能用上。

  李郁在骨干分子会议上,提出要求。

  朝贡事件内幕,只在骨干分子中公开。

  对于底下人,一概以贸易挣了大钱的宣传口径。

  账面上趴着这么多钱,

  能做的事就太多了,再次迎来了大基建,大生产。

  所有产业,都得到了拨款。

  加大规模,加大产量,扩充更多的人手。

  李郁无比庆幸,

  当初拿下了西山岛,这里的面积够大。

  出于安全考虑,

  西山岛需要一支强大的水军,否则一旦暴露,很可能被封锁。

  西山船厂,

  成了最近优先级最高的基建项目。

  600料平底战船,一口气下水10艘。

  现在又在集中精力,搞运输船。

  运兵,运炮,运骡马。

  这种船自然和战船的要求不一样。

  首先就是舱室大,能装。

  总不能让人露天坐甲板吧。

  ……

  “双层?”

  “对,参考了古代的楼船设计。”

  “动力呢?”

  “靠人力,或者畜力。”

  蒯木匠,现在应该叫蒯厂长,走到船尾,探出身讲解。

  两侧,

  竟然各有一个明轮。

  “航行之时,每侧各有10人,共同踩动,牵引明轮转动。”

  “这是方向舵?”

  “是的。”

  李郁点点头,这个设计没问题。

  平底船,又是双层,船体高大。

  完全抛弃了风帆,因为怕重心不稳。

  “这是用的什么木材?”

  “回老爷,乃是用的杉木,松木。”

  运输船,用料自然没有战船那么好。

  这样分配很合理。

  “能装多少人?”

  “如果是携带火枪的话,满载大约能装400人。不过~”

  “不过什么?”

  “船速缓慢,长途航行,乘员疲惫。”

  “若是轻型火炮呢?”

  “80门。”

  “每炮5人,还有炮弹,火药,都算进去呢?”

  “最多40门。”

  上面一层有舷窗,必要的时候可以当射击孔。

  底下一层没有舷窗。

  蒯厂长说,

  是为了防风浪。

  满载的情况下,吃水线已经到了底舱的中上位置。

  ……

  “你有没有考虑过,人员货物上下更便捷的设计?”

  “老爷是说,用硬质跳板?”

  那种晃悠悠的跳板,实在是考验人的平衡性。

  人还可以克服,火炮就麻烦了。

  若是有更宽,硬质的跳板,就可以快速卸车,卸炮。

  蒯厂长犹豫了一会:

  “可以参考吊桥,做一种铰链控制的硬质跳板,宽度6丈,长度15丈。”

  “航行时升起,靠码头时候放下。”

  “怕是需要铁厂配合,用夹铁板。”

  李郁立即拍板,没问题。

  “不过如此一来,船的左右就不平衡了吧?”

  “无妨,满载的时候,在另一侧多安排重物。”

  “那空载呢?”

  “将船上水手日常所需物资,都安排在另一侧底仓。”

  李郁对于这种船很满意,

  建议分重型和轻型两种。

  轻型运输船,适合小规模行动,还有水浅区域。

  仅载50人。

  ……

  上次从安徽购买了大批的木料,短时间是不担心了。

  不过,蒯厂长还是建议多储备一些木料。

  因为,其他物质都是随买随用的。

  木料不是,砍伐后需要多个工序,很久的时间,才能用于船只,家具。

  李郁从善如流,

  派人去,继续购置一些硬木料。

  银子只有花出去,才有价值。

  而史密斯他们以旧换新搞来的那艘船,也很不错。

  非常耐用的商船,木料也新。

  这让他,为那个损失惨重的船主默哀了一会。

  邪恶的清廷!

  李郁琢磨了几天,

  决定在原来基础上,加以改进。

  变成一艘庞大的内河火力输出平台。

  船舱主体结构还算坚固,

  又用铁部件加固,增加船体刚性。

  舱外壁,

  加挂铁板,增加防御。

  挖出合适的炮口舷窗,还有射击孔。

  甲板稍作改造,

  除了尾部,其余全部成了平的。

  增加了6处固定位,可固定短管霰弹炮。

  抵消后坐力。

  而舱内侧舷炮,多是长炮,打铁球炮弹的。

  ……

  李郁取了个名字,太湖幽灵号。

  这个名字一点都不浪漫,

  理论上,太湖幽灵号可以装载24门炮,以及50杆抬枪。

  李郁对于抬枪这种武器印象深刻,

  在李氏一型火绳枪的基础上,搞出了李氏抬枪。

  总长度2米,六棱枪管加长加厚。

  两人协作,才能完成装填。

  主要是打霰弹,偶尔也打圆球铅弹。

  靶场试过,铅弹能打400米。

  霰弹能打200米。

  某种程度上说,接近1磅炮的地位。

  或者叫0.6磅炮。

  有人说这玩意,

  在枪里面,它打的最远。

  在炮里面,它重量最轻。

  总之,李郁很欣赏这种跨界武器。

  将他部署在了战船上,填补火炮的空白。

  靶场试验时,

  发现在前面用肩膀扛着的人太过痛苦,被震的七晕八素。

  于是,

  又增加了枪架,架设在甲板上。

  抬枪架在上面打,就轻松多了。

  而考虑到后坐力太大,火枪手打不了几枪,就肩膀淤青。

  李郁又给抬枪手,

  配备了一种坎肩,穿上后,右肩有厚厚的皮革缝着棉花,能够抵消一大半后坐力。

  ……

  改装这艘船,还有一个目的是,避免被认出来。

  虽然概率极小,可还是存在的。

  一旦乾隆得知,被自己耍的如此狼狈,

  以他极度狭隘的心月匈,只要没脑溢血,指定要尽起天下精兵,踏平太湖。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