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小说 大清话事人

第173章 大清忠诚,日月可鉴,铁骨铮铮

大清话事人 忧郁笑笑生 3252 2024-12-11 01:27

  第173章大清忠诚,日月可鉴,铁骨铮铮,你若不信,可以去告发我!

  王六带走了50名全副武装的灶丁,乘3艘船离开了苏州府。

  江北起事,从一开始的3000余人,转战到最终仅剩200人,投奔到了李郁麾下。

  淘汰率高达9成多,可谓残酷。

  他们的鲜血,让李郁验证了一个关键猜想。

  随机征募一批贫民,配备好合格军官,是可以速成火器军队的。

  同等兵力规模下,

  和普通绿营兵(汛兵,营兵)作战,赢面很大。

  和精锐绿营兵(提标、督标)野地作战,赢面不大。

  还可以担负城防、治安战的角色。

  这就意味着,将来一旦大规模创业,攻城略地后,精锐李家军不必分散,可专心担任野战军队的角色。

  根据军史经验,野战军一旦担负了治安军的角色,战斗力就会迅速下滑。

  李郁不希望在紫禁城敲钟之前,军队就失去锐气。

  还有反复阵地拉锯战时,可用速成火器军队顶上去,和清军打消耗战。

  只要后勤给力,损失一批就可再补上一批。

  步兵军事领域的尝试,已经逐步闭环!

  正在他沉思其他问题的时候,林淮生来了。

  带来了他此次作战的心得总结,当然了,不是他自己写的,是口授,旁人代写。

  他虽然在岛上接受了一些扫盲教育,认识了几百个汉字,但不会写。

  算是达到了李郁的最低要求。

  统兵在外作战,起码看的懂军报。

  “淮生,我给你找个识文断字的女人吧?以后,再写汇报就方便了。”

  “属下听主公的。”

  “这是你一辈子的大事,有什么想法尽管提?”

  “属下是个粗人,只知道主公给我安排的,一定错不了。”

  李郁笑了,过两天让胡灵儿关注一下此事。

  如果可以的话,从自己的义女当中挑选一个。

  年龄不是问题,成功男人从不介意年龄差距。

  林淮生的地位很关键,李郁准备把麾下的陆上武装力量大部交给他统帅。

  只有近卫军团,必须是自己亲领。

  ……

  “淮生,我准备开设一所步兵士官学校。你挑选300人,作为第一批学员,要求是打过仗,见过血,冷静型的。”

  “主公放心。”

  送走了林淮生,李郁信步由缰,在西山岛上散步。

  太湖茫茫,若是天气晴朗爬上山峰能看到十几里外。

  环岛游弋的小型巡船,白帆点点。

  “千里镜。”他伸手道。

  亲卫连忙奉上,随即后退一步,保持沉默存在。

  镜头里,远处偶尔还是有商船的踪迹。

  这让李郁皱起了眉头,有一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不爽感。

  “备船,去知府衙门。”

  一个时辰后,抵达府城盘门。

  亮明身份,城门官立马开启水门,并且单膝跪迎。

  李大官人的牌面,就是这么大。

  盘门比较特殊,是水陆城门,船只可以直接驶入。

  府衙的大门,永远对李郁敞开。

  黄文运最近心情不错,虽然江北一团混乱,可那关我p事。

  巡抚死了,可那也不是我的错。

  根据属地原则,最严重也就是砍了扬州知府、松江知府的狗头。

  “李贤弟,最近可是乐不思蜀啊?”

  “承蒙府尊挂念,最近实在是慵懒,不愿理事。”

  “年轻人还是当以事业为重,要节制。”

  “谨遵伯父教诲。”

  ……

  李郁再次实践了土特产原理,黄文运一边伸手笑纳,一边重复“下不为例”。

  没人觉得这一幕滑稽,只觉稀松平常。

  “对了,伱来一趟是有什么事吗?”

  “我想在太湖禁渔。”

  “啊?”

  黄文运差点没转过脑筋来,不过很快就悟出了这里面的玄机。

  “你是想征税吧?”

  “府尊英明。您若不能为督抚,这大清就没有天理了。”

  “哎哎,言过了,僭越了。说正事吧,禁渔,就约等于禁船,是这个逻辑吧?”

  “对,渔船商船,片板不得下水,除非交了税。”

  黄文运笑了,伸出一个巴掌,张开手指:“五五分?”

  “为朝廷分忧,一半的银子解送京城。”

  “是啊,如今漕运堵塞,京城怕是缺粮又缺银。”

  “粮食体积大,可银子体积小,可以不等漕运通畅。如此一来,大人定能获得圣心!”

  “妙,妙。明日起运?”

  “大人英明。”

  俩人说说笑笑,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太湖协中毒的蹊跷事。

  黄文运是九江人,毗邻长江。

  他话锋一转就点破了真相:“本官前些日子找来案卷,仔细琢磨,猜测或是中了河豚之毒。”

  李郁故作诧异,震惊脸:

  “世上竟有如此冷僻的毒物?”

  “江面上讨生活的人都知道,其他人就未必了。”

  说到这,黄文运突然盯着李郁:

  “李贤弟,你怎么看待如今本省的乱子?”

  “不在其位,则不谋其事。打打杀杀的,只要挨不到我,我就不看。”

  哈哈哈哈,黄文运仰天大笑。

  “说的好。你若是走仕途,前途不可限量。”

  “朱大人说保举我入仕,而且跳过候补,直接补实缺。不怕您笑话,我可候着呢。”

  ……

  “想上进是好事,为何嘲讽?本官还巴望着皇上他老人家赏下个布政使的头衔呢。”

  “若无意外,三五年您就能位列封疆。”

  面对李郁的恭维,黄文运摆摆手,压低声音问道:

  “市面上有一些传闻,你听说了吧,你怎么看?”

  “事关中枢,不敢妄议。”

  “不,今日之聊天,你知我知。本官是真想和你探讨一下。”

  李郁收起笑容,坐直了身子:

  “天下不稳,有隐隐大乱的迹象。”

  “何地?何人?”

  “江南、荆襄、两广,都有摇摇欲坠之状。这大清看似铁板一块,实则处处隐忧。”

  “消息从何而来?”

  “江湖、庙堂皆有谣传。”

  黄文运忍不住笑了,觉得这话有些滑稽,反问道:“既是谣言,你还信?”

  “您可曾听说过,谣言就是遥远的预言?”

  “……”

  黄文运语塞,过了一会才缓缓开口道:

  “不知为何,本官竟然觉得你这番诡辩并不完全荒诞,似有一些道理。”

  李郁叹了一口气:

  “所谓谣言,都是有出处的。某方势力先抛出来,投石问路,视各方反应而决后手。所谓,遇事不决,谣言而行,成本低,收益快,进可雷霆执行,退可顺应民意,又何尝不是老成谋国之策呢?”

  砰,黄文运一拍扶手,激动而起。

  “贤弟,你这番话振聋发聩,点醒了本官。像,太像了。”

  李郁微笑,得意的端起茶碗。

  心想,你又掉坑了。

  果然,接下来的步骤就不需要自己推动了。

  他主动询问道:

  “贤弟,我们该怎么做?”

  “在下建议,无论是国祚绵长,还是末唐割据隐相,我们都应该早做准备。当然了,咱们对于朝廷的忠心,日月可鉴。但圣人又说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以,一颗忠心,两手准备!”

  黄文运眼睛发亮,瞪得老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