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小说 大清话事人

第556章 万物皆可满八旗

大清话事人 忧郁笑笑生 2913 2025-02-12 15:44

  第556章万物皆可满八旗~

  朝堂是战场~

  卧榻之上也是战场。

  永琰凶狠搏杀,掩饰内心的惊惧~

  萧小七梦回人间,被潮水反复淹没,数次濒临溺死。

  心中感叹:

  “帝国的九五之尊为了掩饰受损的自尊,居然选择了这样粗暴的原始方式来掰回一局。”

  “呵,男人。”

  “你想战,那就战吧。”

  “智力碾压不了吾,卧榻之上就能碾压了?”

  她的内心对于帝国的精英阶层充满了鄙夷。

  偌大的帝国变成如今模样,衮衮诸公有极大的责任,一个个狂妄而傲慢。

  ……

  论智力:自己>和珅>永琰>陈辉祖。

  和好和尚交流不多,不知深浅。

  那一日的那场佛前荒唐,只不过是一个迷茫而虔诚的佛教弟子最大诚意的布施罢了。

  金银俗物无法表达信女对我佛的尊敬,只能布施肉身。

  却不知那远方的吴皇是何等男子?

  想来类似刘邦。

  在女人家眼里,刘邦终究不如霸王有魅力。除非,那个女人想当吕后~

  ……

  永琰下榻时几近虚脱,眼前阵阵发黑,强装镇定。

  实际又输了。

  但表情还是赢。

  更衣后,俩人继续刚才的话题。

  “爱妃认为,朝廷应于何时开始经营西北?”

  “今日就开始。”

  “如何经营?”

  “派潜邸心腹接任陕甘总督、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金银铜铁、弹药粮食即刻起运西北。”

  永琰喝了一口热茶,提出了关键问题:

  “以后,军事方面要继续倚重旗丁吗?”

  萧小七对着镜子补妆:

  “勇则用,不勇则弃。”

  “朝中重臣呢?”

  “臣妾建议一个都不要,全部启用素人。笼络重臣的心,代价太高。笼络素人,一顶官帽即可。”

  ……

  永琰若有所思,心想女诸葛真是名不虚传,这等见识超越朝堂当中的九成臣子。

  细细琢磨,大有裨益。

  果然很补~

  只见萧小七缓缓起身,随手披件素绸袍子,笑道:

  “太子爷,臣妾其实还有个疑问,什么是满洲八旗?”

  “爱妃莫不是在戏耍本宫?”

  “不,臣妾是认真的。所谓满洲八旗到底是什么?血统?族群?还是拥有相同目标的团体?”

  永琰腾的站起身,脸色涨红。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障眼法。

  满洲八旗来源有(熟、生)女真人、有鞑靼人、有蒙古人、有汉人、有楚科奇人、有鱼皮鞑子、有哥萨克、有达翰尔人~

  万物皆可满八旗。

  ……

  萧小七莞尔一笑,扭头离开。

  她只是想提醒下永琰:

  所谓满洲八旗只是一个人为塑造的概念。

  本质是大型武装马匪集团。成员不论出身,不论职业,只要身强力壮,认同老汗王并且愿意服从汗令就可编入。

  旗人?

  障眼法罢了,一群傻乎乎的爷们还真当真了,天天念叨什么旗民大防~笑死个人。

  今日点醒永琰,对未来大有裨益。

  有用之人,就是满旗。

  无用之人,就是非旗。

  千万别把十几万京旗当成自己人,他们存在唯一的作用就是皇城气氛组,天下太平时给皇室提供特殊的情绪价值。

  ……

  萧小七还有一层意思,没敢明说:

  历代皇帝们担忧的国族人数太少、国本不固,乃是一个伪命题。

  国族多寡,是一个经济问题。

  只要朝廷发的起足饷,满洲八旗可以扩编到五百万,一千万。

  甭管抬旗之人曾经是什么身份什么职业,抬旗之后,吃上了铁杆庄稼,取起了满名,那就是国族。

  认同感高于一切。

  荣誉感高于一切。

  铁杆庄稼高于一切。

  唯独没有血统。

  ……

  萧小七认为,如果从直隶或西北招募大量的贫苦汉子,然后告诉他们,经过朝廷考证,其实你们祖上都是八旗。

  从今日起,你们恢复铁杆庄稼。

  再稍微打上几仗,随便打谁,关键是赢,那大清立马就多了成千上万的忠诚八旗。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女人庸俗,男人就能免俗吗?

  人性都一个样。

  强者标配萧小七,思维恐怖如斯。

  ……

  永琰智商一般,但好在他年轻,相比老迈昏庸的乾隆更能听得进去正确建议。

  三件工作同时进行:

  第一,将乾隆移至瀛台。

  第二,提拔上百名现官职不低微的汉八旗武官,抬旗后派遣至西北任职。

  第三,令和珅主持对吴谈判。

  消息传出,四九城震惊。但无人反对,就连粘杆处这样的秘密机构也表示了臣服。

  谁坐龙椅,谁就合法。

  老皇帝确实老了,新皇帝才是八点钟的太阳。

  永琰鸡贼的宣布因皇上年老体衰,自己不得已以监国太子的身份主持一切事务,一切旨意以乾隆的名义发布。

  将来,神州陆沉时让老爹做大清的徽宗。

  但自己绝对不做钦宗,要做,就做清高宗。

  高宗其实还行,南宋半壁江山维持一百多年年,比咱大清的国祚还长。

  ……

  淮安府外。

  一艘船上,刘千再次见到了于运和。

  “刘大人,这是家父在京城搜罗的一些情报。”

  “于老大人以七旬高龄坚持在龙潭虎穴战斗,不简单呐。”

  刘千草草翻阅情报,突然愣住了。

  “清廷在旅顺秘密建造舰队?”

  “对,千真万确。”

  刘千浏览了2遍,频频点头。

  笑道:

  “这份情报很有价值,本官会如实转告陛下。”

  于运和微笑道别后,先行离开。如今他已是江苏布政使,脚踩两条船左右逢迎。总之,家族传承最大,可清可吴。

  谁做皇帝不重要,重要的是老于家还坐在轿子上。

  ……

  刘千则是马不停蹄的带着情报赶回苏州。

  信息量太大,通信高塔不适用。

  必须亲自跑一趟。

  他抵达吴皇宫时已是次日清晨,陛下刚刚洗漱起床。

  当刘千走进这座规模不大的办公宫殿时,他特意留意了一下略显狭窄的偏殿门,材质似是磁铁。

  任何人怀揣兵刃进入,立马暴露。

  刘千心中思忖,陛下如今日渐谨慎,却不知和亲自执掌内政部是否有关联。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