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小说 大清话事人

第481章 血税新解,与改流归土

大清话事人 忧郁笑笑生 3116 2024-12-11 01:27

  浏阳门,是长沙府东南方向的一座城门。

  在成熟军官的喝令下,

  训练时长不太长的客团新兵们扛着燧发枪,大踏步向前。

  鼓点绵密,旌旗飘扬~

  这一仗是客团首次实战。

  很关键!

  昨夜,

  内部进行了斗志动员。

  围绕一个主题:

  客团能否跻身主力野战军序列,就看其战场表现了。

  ……

  英德客家出身的步兵营中尉林川,此刻嗓子是哑的,眼睛是红的。

  因为,

  昨晚他特别亢奋,走遍了营区,号召所有人死战。

  效果不错,

  从此刻方阵士兵们的狂热情绪就能看出来。

  血税理论——任何一个群体想在所属帝国内部取得相对靠前的优待,都要交纳“血税”。

  因为资源有限,各个群体不可能一视同仁。

  为帝国流过血,对帝国贡献大~

  方可前排就坐,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得到优待。

  古今中外,

  类似的例子很多,无需赘叙。

  ……

  有血税交纳记录,且有掀桌子的实力,叫中坚群体。

  没有血税记录,却有掀桌子的实力,叫负中坚群体。

  后者,

  必将迎来帝国连绵不绝的敲打。

  稍有不服,武力围剿随即跟进。

  工于算计的绍兴籍军法官们,只将血税思维的前半部分灌输给了客家军官。

  军官们回营后再传授给士兵。

  从而完成了2个步兵团的深度战前动员。

  所有士兵默默接受。

  因为,

  底层出来的人都明白,生存资源是有限的!

  ……

  “客家弟兄们,前进。”

  “杀杀,杀。”

  方阵狂热的呼喊声,促使长沙城头的炮声提前响起。

  各式火炮喷出火焰,

  实心弹呼啸飞出,砸在地面弹跳杀敌。

  大部分炮弹落空,

  偶尔有一两发炮弹弹跳着砸进客团方阵,残肢断臂夹杂着泥土被高高抛起,然后落下。

  林川抹了一把脸,手掌温热。

  不知是谁的血浆喷到了自己脸上。

  他抬眼望去,

  见走在自己前面旗手的军帽上,耷拉着一块泛着血丝的未知生物组织~

  瞬间喉部一紧,

  强烈的呕吐感直冲脑门。

  他咬紧牙关,抑制住拔脚逃离方阵的冲动。

  忍着心跳过速,脚下发软,头顶发凉各种不适感,挺起头颅,举起佩剑,

  破音高呼:

  “杀,杀进长沙城。”

  所属步兵营士兵跟着高呼。

  处于集体之中,勇气可以共济。

  ……

  长沙城,

  城墙被各种火器发射时产生的白烟笼罩~

  清军的火器普及率令人诧异。

  实际上从天聪年间起,一直在逐步提高火器装备率。到了雍正年间,八旗兵打仗几乎全依赖火器。

  所谓的重视骑射,

  并不完全是宣传的障眼法。

  八旗内部强调射箭训练就和现代军队强调刺刀劈刺一样,本质上是为了培养士兵的勇武精神,而不是真的有多大的战场作用。

  射箭又贵、又累,成本高的离谱。

  火器便宜,省力。

  弓箭手个个脊椎变形,疼起来无解。

  火枪手打完仗,咧开嘴露出大白牙,和乌漆嘛黑的脸形成鲜明对比。

  稍微打过仗的人都知道该选哪样~

  只不过,

  自道光开始,

  皇帝们被祖先们精心编织的谎言忽悠瘸了,搞起了武器的文艺复兴,热衷大刀长矛。

  黑色幽默!

  ……

  轻骑兵军团3500骑按兵不动。

  偶有战马蹄子刨土,打响鼻。

  “训练有素”的评价,恰如其分。

  不过,

  功劳不属于吴军骑士,而属于那些土尔扈特俘虏。

  他们训马、养马的经验非常厉害。

  但是,

  陛下依旧没有松口,不许将土尔扈特人编入战兵序列。

  原因很简单:

  不放心。

  拥有战马的骑士一旦叛逃,成功率很大。

  陛下光脚混迹苏州府时,热爱冒险~

  如今穿着黄金战靴,自然厌恶风险。

  正如前面说的,

  底色改不掉。

  陛下的底色是一个厌恶风险、喜欢搂钱、重视规则的江苏人。

  ……

  马背上,兀思买岿然不动。

  千里镜中,

  战况正酣。

  客团新兵推着壕车全速奔跑。

  长沙城头,枪炮齐鸣。

  在炮火的收割下,客团步兵不断中弹倒下。

  长沙绿营炮兵素养中规中矩,炮术合格。

  炮队中有1名游击将军和3名千总、把总参加过金川战役,军事素养还在。

  游击将军鲍勇举着盾探出头稍微一观察,

  随即蹲下:

  “敌距1里,楔子再进一截。”

  ……

  炮手立马抡起木槌,哐哐两下。

  位于火炮尾部的木楔前进一截,炮口压低一度~

  引线呲呲引燃,

  沉闷的炮声再度响起~

  众人合力将笨重的炮车向后拉动。

  1名炮手手持蘸水炮刷,快步走到炮口前面,

  长炮刷怼入炮膛,反复来回,清理炮膛内的火药残渣和火星。

  一股股水蒸气从炮口腾起~

  “炮膛太热。”

  旁边1炮手立马脱下号褂浸水后覆盖在炮膛上,大团水蒸气腾起。

  ……

  游击将军鲍勇走过来,手往炮筒表面微微一按,快速抽开。

  吼道:

  “继续,装霰弹。”

  “嗻。”

  职业经验,十分宝贵。

  就好比监理摸一下红包,就知道工程质量是否过关。

  鲍勇摸一下炮筒,就知道火炮会不会炸膛。

  无他,手熟。

  炮手们奋力将火炮复位,推到垛口。

  邦~

  吴军反击的一发炮弹恰好撞上这门重型劈山炮。

  金属高速碰撞产生巨大噪音,

  5丈之内,所有人严重耳鸣。

  1名摔倒在地的炮手惊恐的望着重达600斤的炮筒高高弹起,然后砸向自己。

  好似一个百余斤的西瓜炸裂。

  红色的西瓜汁溅射~

  死亡艺术过于惨烈,周围人惊恐逃离。

  ……

  吴军的20门大炮终于就位了。

  这批炮是马鞍山军工厂出品,崭新的灰口铁6磅加农炮。

  1名炮兵中尉大吼:

  “自由炮击,当面100丈内的垛口、箭楼、敌台全部给他轰平。”

  如此自信,

  是因为他带来的全是长身管火炮。

  于3里之外,展开遥遥炮击。

  非直瞄,

  而是利用弹道抛物线的后半程,轰击城墙垛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