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小说 大清话事人

第625章 苏沃洛夫阵亡,吴皇抛出文明扩散论

大清话事人 忧郁笑笑生 5996 2025-03-07 11:15

  第3军团仰攻丘陵~

  杀伤震天,明晃晃的刺刀在阳光下闪耀着光泽。

  罗刹军火炮轰击速度明显放缓,没法子,灰色牲口可以无视恶劣工况,大炮可不行。

  大炮比牲口娇贵。

  督战的罗刹男爵急了:

  “炮火不能停啊,继续啊。”

  “男爵阁下,继续会炸膛的。”

  “因炸膛死掉的人抚恤金翻倍。听从我的命令,战后每人再加5枚金币。我这就让人去取水降温~”

  ……

  雇主虽然不讲科学,但是讲经济学。

  中年雇佣兵们人穷志短,咬牙赌命。阵地上方,白雾蒸腾~

  轰!

  炸膛了。

  男爵不为所动。

  雇佣兵们一边向上帝祈祷,一边拼命泼水给炮筒冷却。

  底下~

  吴军蚂蚁一般冲上来。

  罗刹军开始往下扔炸弹。

  罗刹也有掷弹兵,而且危险系数特别高。

  吴军炸弹1斤半,罗刹炸弹5斤半。

  吴军掷弹兵能扔9丈远,罗刹掷弹兵只能扔3丈,只求杀伤敌人,不怕炸死自己。

  ……

  苏沃洛夫的脸上泛起红晕。

  他的视线被战场腾起的大团大团的硝烟遮蔽,远方战况模糊不清。

  看不清~

  一点也看不清~

  几十万枪炮轰鸣,烟雾可想而知。

  他扭头嘱咐一名副官:

  “找到库图佐夫上校,让他接手后方防御部队。如果我死了,就让他临时接管中亚方面军,直到女皇任命的新司令官抵达。”

  “找到奥涅金,告诉他从现在开始,哥萨克自由寻找战机。他可临机决断,无需报我。”

  副官敬礼,匆匆离开。

  苏沃洛夫将军能成为帝国陆军的战神绝非偶然,光是这份胸襟就非贵族可比拟。

  ……

  此时,哥萨克骑兵和吴军轻骑兵的缠斗早就告一段落。

  双方伤亡都很大。

  草地上躺满了尸体。

  骑兵集群高速对冲的一瞬间,无数马鞍空了。

  兀思买捂着胳膊,血流不止,佩剑也不知丢在哪儿了。

  他恶狠狠地盯着4里外的哥萨克。

  军医赶来包扎。

  兀思买望着周围尸体,心中产生了一个悲哀的结论:蒙古骑兵的战斗力远不如哥萨克骑兵。

  己方的装备优势,也无法完全抵消战斗力的差距。

  ……

  一长缨骑士飞速跑来:

  “林帅有令,轻骑兵军团与主力汇合,准备总攻。”

  兀思买一把推开军医,勉力上马,带领残兵5000骑离开。

  西征军所有高级将官在战前都已知晓林帅的安排——等待时机,用藏匿在辎重车内的火箭弹一股脑砸在苏沃洛夫的脑袋上。

  此时,时机已成熟。

  围绕丘陵高地,罗刹军里三层外三层布防。

  从低到高,形成了步兵——炮兵——指挥中枢的分布格局。

  ……

  客观评价,第3军团的战斗力只能算中规中矩。司令官韦俊攻了4次都被打退。

  正当他混身冒汗时,传令兵赶到。

  “撤!林帅有令,500息内,第3军团后撤2里。”

  “火箭弹马上覆盖。”

  “快!”

  韦俊向后瞅了一眼,只看见大团烟雾,啥也看不着。这种情况黑火药战争时代的战场很正常。

  但今日却不是。

  有300名吴军在各处燃烧湿稻草刻意加强了硝烟。

  浓重的烟雾掩护之下~

  火箭弹炮兵们开始组装最简易的铁发射架,一个架子装20枚火箭弹,引线整齐的露在尾端。

  ……

  点火手透过大雾,听到了那熟悉的哨声,其间还夹杂着军官的怒吼:

  “火箭弹,放。”

  火把快速掠过引线。

  呲呲呲~

  20根引线几乎在同时被点燃。

  咻咻咻~

  一根根火箭弹腾空而起。

  点火手看不见火箭的轨迹,也看不见火箭的落点。

  7丈之外~

  早已待命的装填手迅速抱着第二批火箭弹冲向发射架,将火箭弹放置于两根铁环之间即可。

  简单,省时。

  ……

  轰~

  雾气里陡现爆炸的火光。

  殉爆事故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架子上排列的火箭弹之间间隙很小,存在被尾焰火互相引燃导致殉爆的可能。

  但无所谓了。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科学算个p,事故算个p。

  只要能在短时间内倾泄出足够多的火箭弹,那就是胜利。

  ……

  为了抢进度、方便运输,伊犁重工甚至省略了火箭弹的尾翼,一切的一切只为了此刻的弹如雨下。

  第3军团后撤士兵此刻集体抱头鼠窜,司令官韦俊跑的帽子都丢了。

  头顶是咻咻咻的火箭弹。

  周围是落地炸响的火箭弹。

  误伤?

  显然是不被认可的。

  今日全场只有英勇战死之人,没有被友军误伤之窝囊兵。

  丘陵高地!

  炸点四面开花,炮阵地殉爆,马车殉爆,数不清的灰色牲口抱头鼠窜。

  苏沃洛夫站在军旗之下,整个人好似花岗岩一般安静。

  完了。

  不止中亚方面军完了。

  200多年的努力,若干代君王的努力,今日全部化为灰烬。帝国将永远失去西伯利亚~

  ……

  “司令官,您快撤吧。”

  苏沃洛夫背着手,脸色平静:

  “当话剧落幕的时候,演员必须站在舞台上面。”

  “作为方面军总司令,我现在下达最后一道军令,指挥部准将以下所有人立即离开高地。将来和吴军鏖战需要你们活下去。”

  众军官敬礼,后撤。

  苏沃洛夫嘴里都是血腥味。

  他很平静的望着四面八方腾起的炸点和无数狼奔豕突的灰色牲口,拔出御赐佩剑,默默擦拭。

  下一秒。

  连续多发火箭弹坠下。

  剧烈的爆炸中,山头再无一人站立,军旗折断~

  ……

  9000颗火箭弹,在烟雾中施放完毕。

  不需要瞄准,不需要视线,概率覆盖罢了。

  半刻钟后~

  笼罩战场的厚重烟雾终被寒风吹散,望着一片狼藉无人站立的山头,数万吴军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林淮生拔出佩剑:

  “第2军团和甲士留守,看护大炮和辎重。轻骑兵军团随同步兵前进,追杀时尽量不要分散,时刻小心哥萨克~

  

  

“所有人全部拿起武器,追杀罗刹军!”

  一刻钟后,

  吴军冲上山头,找到了苏沃洛夫和一群将军的尸体。

  ……

  奥涅金没有掩护溃败的友军。

  他率领残部12000骑远遁逃去了秋明。

  在刚才的交战过程中,他看出了吴军骑兵素质不如麾下哥萨克,大规模作战时,吴军骑兵占不到便宜。

  但是,奈何他们的武器太好。

  小规模缠斗,吴军骑士人手两杆雷铳,喷子一响,己方要么人伤要么马伤。

  女皇可不会为哥萨克配备这么好的武器。

  决战输了,苏沃洛夫担负全责,奥涅金可不是杨家将。

  ……

  当确定残余的哥萨克骑兵彻底退出战斗后。

  吴军轻骑兵散开追杀40余里,刀卷刃,枪戳弯,骑兵们重复机械砍杀,疲惫到抬不起胳膊。

  两大帝国的决战,以吴军大胜收尾。

  吴军战死15000余人,重伤7000余人,轻伤无算。杀伤罗刹军18万,俘虏15万,击毙苏沃洛夫以下将官13人。

  战后统计,

  伤亡最为惨重的是第2军团和轻骑兵军团,其次是甲士集群。

  第4日。

  林淮生才下令收拢兵力,休整1日后沿着额尔齐斯河北进。

  目标秋明!

  ……

  西清作为帝国的附庸,也配合主子展开了军事扫荡。

  里海之畔,狼烟四起。

  清军先驱赶哈萨克牧民去填罗刹人的棱堡,然后驱赶罗刹俘虏去填下一个棱堡。

  滚雪球~

  越打越有滋味。

  当然,

  永琰在萧妃的建议下给吴军送去了3000头羊,1000头牛,2000匹战马,和1个孩子。

  忠!诚!

  也许是大草原的辽阔让永琰忘记了昔日的仇恨。

  他发现出国了也挺好。

  如今大爹和大爹开战。

  小弟和小弟开战。

  曾经的罗刹中亚三小弟:哈萨克汗国已经亡了,接下来就是慢慢蚕食希瓦汗国和哈拉汗国。

  ……

  当苏沃洛夫战死,中亚方面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开之后。

  巴什基里亚部落立马反了。

  巴什基里亚人被压抑的太久,竖起反旗后,就如同蝗虫一般,伏尔加河东岸拥有大片土地的地主们纷纷被杀,财产被夺。

  情报署“每户给30亩地、3个农奴、3个日耳曼女人”的承诺,轻松实现了。

  巴什基里亚人起义,就像是多米诺骨牌倒下了一张。

  连锁反应无法遏制。

  鞑靼人、楚瓦什人,马里人,卡尔梅克人纷纷跟上,整个伏尔加河流域乱成了一锅粥。

  无数蛮族部落一边派人联系吴军表忠诚,一边匆忙起兵撕咬昔日强大而残暴的罗刹主子。

  天下,苦罗刹久矣。

  ……

  林淮生指挥大军抢在冬季来临之前攻占了秋明。

  在开战之前,哥萨克骑兵弃城逃跑。

  首领奥涅金是英明的。

  因为攻打秋明的吴军利用蒸汽船航运优势,一次性发射了5000颗火箭,将秋明夷为平地。

  大火燃烧了2天2夜。

  大量的木制房屋,无法救火。

  战争往往就是这样,当一种先进战术或者一种新式武器突然问世就能一直压制敌军,直到反制手段出现。

  例如马克沁,例如闪电战、例如无人机。

  一招鲜吃遍天。

  好用,就一直用。

  ……

  当秋明地区的第一场降雪来临时~

  林淮生果断下令撤军,大批吴军乘坐由蒸汽船牵引的船队回到额尔齐斯河上游,然后步行回到伊犁过冬。

  士兵用水泥在秋明遗址附近修了一座面积仅有5亩地的棱堡。

  500精锐驻守其中。

  吴军蒸汽船冒着大雪在未曾全部封冻的额尔齐斯河上来回穿梭,将大批武器弹药、粮食衣被、燃料药品运输到秋明。

  待明年春暖花开之后,再行扩建。

  想来,

  惨败的罗刹军队是无力在严寒的冬季攻下这座水泥堡垒的。

  ……

  腊月里,西线捷报传到苏州府。

  李郁仰天大笑,帝国大业又前进了一步,漫长的西伯利亚运输线首尾皆被掐断,剩余据点被自己拔除只是时间问题。

  战争已无悬念。

  将来,吴国羁縻西伯利亚会比南洋模式还粗糙。

  李郁打算,除在极少数重要枢纽据点驻扎极少量正规军之外,偌大的西伯利亚全部交给正在招募的民间探险队。

  武装探险队将代替帝国在这片冰封荒原上行使一切权利。

  除了皮毛和黄金,帝国对西伯利亚没有要求,也不会投入一分钱。

  ……

  除夕,吴皇在重臣云集的酒宴上公开喊出了明年的工作重点:

  跑马圈地。

  扩大贸易。

  早在去年夏天,吴国第一批移民前往南亚次大陆据点、北美西海岸据点的海船就已出发。

  今年春天,又派遣了第二批海船。

  帝国根据《苏州条约》所取得的海外殖民据点,加上现有殖民地、保护国,将构成一张遍布全球的财富航运网络。

  吴国处于这张网络的中心。

  最主要还是缺船。

  考虑到吴廷公派匠人从撒克逊人那学到了500吨以下全套造船技术,所以缺船本质,是缺优质木材。

  对应策略也简单,到南洋去砍树。

  ……

  自从签署了保护国条约后,吴廷年年催债,中南半岛的各国君主拿什么还?

  答案是:矿产、森林。

  各国君主无需自己掏一锭银子,只需将境内的巨木、矿产抵给吴国。

  吴廷再把这些资源折价,抵給巨商。

  巨商们玩命开采,他们压根不想付工钱,全用的奴工。

  担心奴工造反,又从国内重金雇佣采矿的管理人员和武装保安队。

  不少吴军轻度伤残退役士兵海外再就业,摇身一变成了南洋的保安队长,拿不错的年薪。

  在这么一个经济链条里,帝国赢,商人赢,退役士兵也赢。

  三赢。

  ……

  吴廷把南洋地区,分为两种类型。

  一,殖民地。范围是各大岛屿。

  二,半殖民地。范围是中南半岛诸国。

  南洋地区的大型岛屿,尚处于原始奴隶社会。岛上几乎没有由土著建立的统一政权,多是部落制,有领地意识,无族群意识。

  中南半岛各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具备基础文明。

  这也符合文明扩散论——文明,一定从高地向四周低低逐步扩散。

  这个世上没有不扩散的文明。

  所以,

  周围的被辐射低地,会和高地逐渐缩小文明差距。

  最终,他们还会向高地发起挑战,甚至有可能成功。

  大唐末期的乱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李郁认为:

  文明扩散的趋势无可阻挡,技术的绝对保密期不会超过20年。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高级文明内植入一些东西。就像是巧克力,人吃了幸福,狗吃了会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