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小说 大清话事人

第411章 杀不了敌人,可以杀自己人

大清话事人 忧郁笑笑生 2946 2024-12-11 01:27

  在吴军序列当中,

  第5军团组建时间最短,战场经历最少。

  然而,

  士兵们的坚韧程度却超出苗有林的想象。

  他心中再次庆幸,自己离开第2军团是英明的。

  地域色彩浓厚的第2军团永远都不可能成为苗家军,但第5军团可以。

  一张白纸好作画~

  战马慢速前进,

  苗有林左手虚握缰绳,脑海里天马行空。

  ……

  瑞州、临江、抚州3座府城均已攻陷。

  3路先锋勇猛如虎,守城清军好似小脚娘们一般孱弱。

  “传令,东路军拿下建昌府后就地休整,稳固城防。”

  “中路军破吉安府后,暂停进攻,等待主力汇合再合力进攻赣州,全歼南赣镇。赣州多山,当持重稳进。”

  “西路军修改战略,沿途逢城必破,先破临江府新喻县城、再破袁州府分宜县,然后是袁州府城,最后是萍乡县城。”

  “告诉三路指挥官,时间是关键,时间就是军功。春节之前,第5军团要向陛下献上一个完整的江西作为贺礼。”

  传令兵飞速记录在纸上,刚欲离开。

  苗有林一伸手:

  “且慢,给西路军添1个步兵营,1个轻炮连。叮嘱指挥官,小心盘踞在武功山的白莲张厉勇匪部,腾出手就剿灭他们~”

  ……

  “总指挥,还有数十座县城怎么办?”

  “传檄而定,这个工作就交给咱们的友军吧。”

  轻骑兵军团主力驻南昌,仅派出了1個连随行。

  “少尉吴老二,拜见总指挥。”

  “你部传檄鄱阳湖平原各县,大军一至,必须立降,若敢顽抗,就等着屠城吧。”

  “遵命。”

  如今的吴老二干练精悍,丝毫看不出曾是彭泽县一畏缩农夫。

  “骑兵连的弟兄们,上马~”

  马蹄翻飞,身后留下滚滚烟尘,引来步兵们的咒骂和羡慕。

  吴老二默默拉起了蒙面布。

  一开始,

  骑兵们很排斥这种土匪劫道的标志性装饰,后来发现真挺好。

  防尘、防吹、还防晒,

  毕竟人不是铁打的,长期行军时有助于保持战斗力。

  ……

  驻第5军团,官职最高的上尉军法官趁周围无人时,低声问道:

  “总指挥,真的要屠城吗?”

  “对,若真有顽抗到底的,本官就屠一座城,以儆效尤。”

  “让第5军团屠城?”

  “这种脏活儿当然交给第1派遣军团。”

  “是。”

  上尉军法官默默退下。

  按照吴军军规,他无权干涉指挥官的任何决议,只能见证并记录。

  很显然,

  苗有林没打算鸟他。

  ……

  苗一贯的为人原则是:

  与其让人敬爱,不如让人敬畏。

  当初在江北敢下令杀俘,现在就敢下令屠城。

  瑕不掩瑜,

  只要能在过年之前拿下江西,把大炮架到梅关,确保新年的炮声震耳欲聋,让广东佬食不甘味~

  想到这里,

  苗有林催马跑上队列行军途经的一处土坡。

  勒马大喊:

  “第5军团万胜,万胜。”

  途经的士兵们被其感染,纷纷高呼万胜。

  ……

  同样,在奋力抢时间的还有1个人。

  江西布政使兼南赣镇总兵,马忠义。

  他顶盔掼甲。站在赣州城头,俯瞰忙碌的场景~

  骡拉人扛,肩挑背负,数千民夫奉命将物资西运进山。

  远眺,

  周围山峰连绵不绝。

  赣州城就像是锅底的一颗豆子,被四周的山峰包围。

  “报藩台,万安县、泰和县均已搜刮完毕,万安营的弟兄们在监督纤夫们拉船南运。”

  “加快速度!”

  “嗻。”

  半个时辰后,

  刘路回来了,低声说道:

  “主子,龙南、长宁、信丰三县的大户搬迁的差不多了。”

  ……

  马忠义平静地看了他一眼。

  刘路秒懂,立马重重点头表示那件事办妥了,放心吧。

  一主一仆,

  站在城墙上,屏退左右,开始袒露心声。

  “局势糜烂,糜烂至斯。唉~”

  “奴才晓得。”

  “我们名为主仆,实为患难兄弟,无话不可说。就眼前这局,神仙下凡也破不了。”

  “主子说的是,江西守不住。”

  见刘路有些忧色,马忠义干脆自己挑明了:

  “你是不是担心朝廷追究弃城之责?”

  “是。”

  “无妨,朝廷震怒过后就会发现我马某人是多么英明。替朝廷保住了江西的最后一点兵力。”

  马忠义压低声音,“乱世,最关键的是有兵在手,尤其是精兵。咱爷们安身立命就靠这帮大兵了。”

  “你再辛苦一下去把咱们在八面山、九连山、还有诸广山的几处粮草大营再检查下有没有纰漏。进了山,物资就是人心。”

  “奴才晓得利害。”

  ……

  望着忠心耿耿的刘路离开的背影。

  马忠义长叹了一口气,这年头可以交心的兄弟太少了。

  关系不错的察哈尔总管哲勇,被兵部一纸调令调去了长沙。

  虽然说自己底下的副将、参将、游击乌泱泱一堆,

  可能信任的没几个,能力强的更没几个。

  马家军的战兵数量大约在1万到1万5之间浮动,另还裹挟了上万青壮进山。有事当炮灰,没事盖房子修工事~

  指望这帮人去和吴军打仗?

  还不如趁着兵力过万,派人过去谈投降条件呢。

  想到这里,

  马忠义忍不住思索一种可能,

  假如当初自己在苏州知府任上为李郁大开绿灯,各种创造便利,间接资敌~现在会不会也是那边的大臣?

  最终的赢家是爱新觉罗还是李氏,马忠义不知道。

  但是他知道,

  如果麾下没有一支能打的军队,在哪边都不会受到尊重。

  就算将来有一天自己投吴,那也是在战场上重创吴军之后,再剪辫下山投降,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荣华和安全~

  ……

  “万般皆是命,一点不由人。”

  感慨完毕,他伸手招来了一名师爷:

  “进山的准备,还有什么不足的吗?趁着现在吴贼没杀过来,赶紧查漏补缺。”

  师爷犹豫了一下,嘀咕:

  “女人。”

  马忠义一愣,随即缓缓点头:

  “是啊,年轻女人!出动镇标把窑子扫一遍,窑姐儿全抓走。不够的话再抓点生过孩子的女人。”

  “啊?”

  这下轮到师爷傻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