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小说 大清话事人

第588章 大封功臣,赋税改革

大清话事人 忧郁笑笑生 2914 2025-02-12 15:44

  只不过在醇酒妇人堆里沉湎了三五日,就恢复了往日的贤明。

  说来,其实也没什么。

  打了这么久的仗,陛下享受享受不是应该的吗?

  御团恋恋不舍地送别陛下,其情之真挚、其容之悲戚,可谓发自内。

  帝心甚为感动,赏赐紫禁城刮来的首饰2大箱,御团人手一件。有前清皇室和现皇室双重认证的珠宝很容易能卖出高价。

  ……

  当然,

  陛下也没忘记雨露均沾,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挨个寝宫待了一遍。

  从皇后到韦妃,都是熟悉的面孔。

  陛下的后宫已经很久没有注入新鲜血液了。臣子们都说陛下的心里装着九州万方,顾不上儿女情长。

  江南的七月。

  北伐后的第一次大朝议。

  文武百官、巨商代表、民间人士,足足500人塞满了大殿。

  好在吴皇宫是新式建筑,穹顶大,面积大。

  若是在太和殿,还真塞不下这么些人,一大半的人得站在殿外晒太阳。

  ……

  前半程,是功臣封爵暨赏赐有功将士。

  公爵有,

  从龙老臣:范京,封苏国公。杜仁,封浙国公。林淮生,封皖国公。

  两位国丈:胡雪余,封赣国公。赵立夏,封粤国公。

  再加上已册封的靖海公,帝国就有了6位世袭公爵。

  侯爵有,

  从龙之臣:刘武封金山侯。刘千封木渎侯。李小五封石湖侯。苗有林封黄石侯。韦俊封清月侯。

  加上已册封的潘氏兄弟,一共7位世袭侯爵。

  陛下特意强调:

  “日后如无特别耀眼、举国瞩目的功绩,不再增加世袭爵位,只封终身爵位,也叫一代爵位。”

  终身爵位,无封地。

  一代贵族死亡后,贵族头衔即自动消失。

  世袭爵位拥有封地,公爵3000亩,侯爵2000亩,无需纳税。爵位和封地可世袭传袭。

  ……

  终身爵位一口气洋洋洒洒封了80多个,从侯爵到男爵,各赏赐银币10万枚到1万枚不等。

  军官、文官、降官、土官、商贾皆有。

  其中,

  刘阿坤被封了忠贞侯。

  两个结拜兄弟:胡之晃,封毅成侯。福成,封幡悟侯。

  彭氏土司后人被封了顺意伯。

  郑河安未曾有身后追封。

  明眼人都瞧出来了,世袭爵位的封号都是地名,终身爵位的封号都是形容词。

  形容词是虚的。

  地名是永远存在的。

  ……

  大殿内,多名得到爵位赏赐的商贾激动的脸通红。

  即使是一代爵位,那也是贵族。

  从此,自己走出去谁也不怵。什么流官见了自己,都要恭敬的先道一声:“爵爷好。”

  陛下厚待商人,人尽皆知。

  所以,给商人封爵倒也不稀奇。

  大家震惊的是,居然封了一个外国人和一个本国发明家。

  爱尔兰人史密斯,并未在场,但被册封为民都洛男爵。

  发明家詹有根,册封精巧侯。

  精巧侯的封号是陛下亲自拟定的,主要为了表彰他在传动领域的贡献。此人对滑动轴承、齿轮、连杆、棘轮的组合颇有研究~

  陛下出资1万枚银币,占詹有根自创之传动装置工厂的49%股份。

  ……

  爵位之后,是封赏文武。

  陛下一口气提拔了7000多名军官士兵,300多名文官。

  此外,

  陆军部支出了军功赏银1850万两,抚恤银900万两,一口气把之前积压的账单全部清空。

  海军部支出了军功赏银190万两,抚恤银120万两。

  安置伤残军士7000余人。

  根据个人意愿,或一次性买断,或安排地方、工矿的普通空缺。

  总之,

  吴皇对军队素来慷慨,从制服到军饷,从服役到退役,有始有终。

  军心,是属于陛下的。

  ……

  封赏环节结束,就是正事了。

  “诸位,帝国有6件大事。一,移民。二,治河。三,殖民。四,工业。五,教育。六,科技。”

  “每一件,都需要金山银海。”

  “每一件,都是难在当代,利在千秋。”

  “诸位,寡人需要你们的鼎力支持。当然,这6件大事不能一起上马,否则,咱们的国丈要累垮了。”

  众人哈哈大笑。

  方才,财政大臣胡雪余脸都绿了。

  这6个工程,挑三件展开,财部的人就可以集体去唱花鼓了。

  ……

  李郁意味深长:

  “开源节流。”

  “该花的花,该挣的还得挣。帝国的各个工厂继续扩产,寡人给你们一个承诺,将来无论发生什么,工厂生产出来的每一件商品都能卖出去。”

  “如果卖不出去,就用枪炮替你们清库存。”

  瞬间,

  殿内肃静。

  陛下的意思太明显了。

  “爪哇岛一大半的土地已经给你们了,你们该开荒的开,该挖矿的挖。在殖民地,你们不必有太多束缚,尽可放开手脚。”

  “寡人建议你们雇佣一些咱们的百姓去爪哇,让他们帮着管理当地土著。漂洋过海不容易,要包吃包住,工钱多发点。你们的眼光,要放的长远一些。”

  几名商人高呼:

  “谢陛下。”

  ……

  说到这里,李郁突然问道:

  “兰芳,易帜了吗?”

  “回陛下。南洋舰队已奉命去了,估计这会,兰芳已经插上咱们的旗帜了。”

  “嗯。兰芳所在的婆罗洲耕地条件不好,但那有金矿,有锡矿,有煤矿。如有想承包的,散朝后自己去报名,也算抵账。”

  胡雪余出列:

  “陛下,当下国库略感艰难,臣建议进一步完善赋税制度。”

  “讲。”

  胡雪余声音平静,语速缓慢:

  “帝国之赋税,无非三类。田税、工商税、海关税。”

  “关于田税,臣认为之前陛下拟定将天下州县分为两类,一类省份足额征收,二类省份差额征收的制度非常好。连年征战,百姓们不易,朝廷当多体恤。”

  “但是,工商税要改改。为了长远之治,下官认为应该根据工厂的实际产量精确收税。”

  哗~

  殿内哗然。

  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是在唱双簧,有些话陛下自己不好开口~

  ……

  李郁不露声色,问道:

  “国丈的想法很好,但是如何实践?”

  “臣提议辟一非官方第三方机构,由该机构派人驻厂,称作税务专员,专事确认产量。然后根据不同行业的利润等级,收取税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