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小说 大清话事人

第540章 北方金字塔和吴国蛛网

大清话事人 忧郁笑笑生 3077 2024-12-11 01:27

  第540章北方金字塔和吴国蛛网

  从嘉亲王永琰带兵闯入和府,众目睽睽之下抢走和珅宠妾萧小七的那一刻起。

  和府的捞面的下场就注定——滞销。

  四九城的人鼻子都很灵,捧高踩低,不带一丝犹豫。

  消息如同春天的风沙,一夜吹遍全城,四九城的狗子都知道了。

  次日起,

  和府门前车马稀。

  捞面?狗都不吃。

  大家抢着去东宫吃饽饽。

  嘉亲王府的厨子蒸的一手好饽饽。一端上来,大臣们抢着往嘴里塞,直竖大拇指,夸地道。

  ……

  永琰抢萧小七的举动看似很莽撞,实则一点都不冲动,属实精妙。

  觊觎美色的因素最多占3成。

  他就是故意的,直接打压和珅,等于间接打压皇阿玛。

  事关皇权,没有谦让。

  借着紫禁城被袭,乾隆被迫让渡顺天府以及京畿一半武装的机会,他必须趁热打铁,确定自己无可撼动的准皇帝地位。

  他向户部索要50万两,是为了给自己这边的骁骑营、虎枪营、善扑营和西山健锐营发双份军饷。

  身兼顺天府尹,九门提督两职,永琰有足够的底气做四九城的主子。

  权倾一时的和珅算个p。

  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内务府大臣等等一连串耀眼的官职,在刀把子面前啥也不是。

  和珅是依附于皇权的。

  他对永琰的威胁为零。

  ……

  白天抢人,晚上办事。

  永琰诧异地发现,小七在塌上颇有一番滋味。

  次日清晨,

  他拿了一方沾染了污迹的苏绣亵衣,令人送去和府。

  和珅气的差点吐血,躺倒了。

  这下,朝廷内外都看清了谁才是真正的主子。

  和家军,一夜之间溃不成军。至少有5成的人改吃饽饽。

  捞面的时代结束了,饽饽的时代开启了。

  和家军干将,户部左侍郎宣布也喜欢上了吃饽饽,这就意味着永琰再下一城——户部。

  ……

  顺天府尹——事权。

  九门提督——兵权。

  户部——财权。

  稍有常识的人都看出来了,乾隆距离太上皇只差一步。

  目前之所以还能维持现状,是因为嘉亲王担心地方督抚不满,造成北方崩溃。

  弑君父?

  那是不可能的。

  在封建时代,杀父继位是颠覆王朝统治的根本,是自己打破皇权的合法性。

  君臣,父子。

  这一套理论体系支撑着皇权。

  纵然是李世民,也不过杀兄弑弟,没敢弄死老爹。

  ……

  由于父子失和,清廷中枢指挥失灵。

  各省督抚都收到了军机处“就地防御,对内剿杀乱民,对外坚垒拒敌”的旨意。

  香山脚下,

  传教士主持修建的棱堡。

  西山健锐营拉出了10门重型劈山炮以及2门二将军炮,在100丈外展开炮击。

  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法兰克传教士蒋友仁望着眼前腾起的白烟,恍惚间,似乎看到了自己儿时居住的小花园、塞纳河郊区,还有奔跑的自己~

  这一刻,

  他的眼泪抑制不住了。

  嘟囔着:

  “今儿的风沙太大了。”

  ……

  “皇阿玛小心。”

  永琰好似换了一个人,小心搀扶乾隆,站在高处俯瞰炮击。

  那个纯真少年已死,阴狠青年淬火重生。

  成熟了~

  乾隆只望了一眼,便知此子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

  心中无限感慨~

  对于帝国来说,储君阴狠是好事。对于自己来说,储君阴狠却是坏事。

  腥风血雨的老年生活终于降临喽。

  炮击许久,大部分炮弹划过棱堡上空,直接从头顶过去了。

  ……

  乾隆皱眉:

  “为何命中率如此之低?”

  何国宗开口了:

  “回皇上,这正是棱堡的精妙之处,地基下挖,城墙的三分之一低于周围地面。臣下去传令,让大炮抵近到50丈内轰击。”

  “去吧。”

  炮手们很郁闷,好不容易将一发10斤重的铁球砸在棱堡上,造成损害却很轻。

  城墙精巧的角度,卸力明显。

  传教士们交头接耳,很是欣慰。

  ……

  午时,

  何国宗拿出了总结报告。

  “12门大炮共计发射了110枚实心弹,仅有15枚命中。棱堡缺损9处,皆为小缺,结构无碍。锁在城墙上模拟守军的死囚200人,死伤13人。”

  众人震惊。

  惊呼不可思议。

  乾隆扭头,慈祥的询问:

  “太子,你怎么看?”

  “儿臣认为棱堡乃军国利器,非福长安在淮安弄的那些破烂堡垒可比。朝廷应该重赏这些传教士,授予兵部主事衔,令他们为我大清督造千万棱堡。”

  “好,好。”

  乾隆扭头:

  “你们想要什么?”

  “请大清皇帝允许我们自由传教,让上帝的福音降临东方~”

  ……

  乾隆望着永琰。

  “太子~”

  “有皇阿玛在,儿臣岂能僭越,但请皇阿玛圣裁。”

  一众臣子乌泱泱跪地,高呼:

  “请皇上圣裁。”

  乾隆表面欢喜,心中冷笑。

  逆子,你不是不敢僭越,你是不想揽上这事。

  他高声道:

  “传旨,即日起,准各国传教士在各省自由传教,建教堂,吸收教徒。”

  “军机处拟旨,加盖玉玺。”

  “朕,一言九鼎。”

  5名传教士齐刷刷跪地。

  高呼万岁。

  他们热泪盈眶,哭的不能自己。

  从南怀仁到蒋友仁,从明到清,耶稣会终于撬开了东方大门,容易吗?

  ……

  5名洋主事分别进入兵部和工部任职,承担铸炮、修棱堡等工作,为我大清效力。

  同时,他们派人回欧洲,请求耶稣会速速派遣大批传教士。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无论将来这片土地的主人是清帝国还是吴帝国,是和平还是硝烟,耶稣会的狂热教士们都将不畏艰难与死亡,只求使命必达。

  传教,本就是逆天而行。

  撬开一个拥有3亿人口的帝国,那是多大的荣耀?

  上帝不会忘记的。

  ……

  实际上,

  蒋友仁故意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他设计督造的这款小型棱堡,没法量产。

  棱堡,是欧洲工程学、几何学、弹道学的集合。

  没有他的现场指导,大清帝国的无知武官领着文盲劳工,依葫芦画瓢修出来的棱堡防御效果至少打5折。

  7折都有可能。

  在宫廷里待了几十年,蒋友仁熟读儒家经典,和几十名士大夫打过交道。

  他发现清帝国的精英阶层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务虚不务实。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