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小说 大清话事人

第110章 不出意外的话,就要出意外了

大清话事人 忧郁笑笑生 4426 2024-12-11 01:27

  第110章不出意外的话,就要出意外了

  消息放出后,

  游手,青皮,混混,打行,恶少年们,

  像嗅到了血腥味的鲨鱼,聚集在衙门口。

  胥吏们从中挑人,当场发件号衣,披上。

  然后按照名单去抓人。

  太湖协把总以上,家眷,亲戚,产业,只要是在苏州府,全部抄了。

  效率高的离谱,

  匪眷名单是上午定的,人是中午抓的,家是下午抄的。

  尸体是晚上抬出来的~

  破家县令,灭门知府,绝不是说着玩的。

  押司,牢头,牢子们,彻夜不眠,加班加点的审讯。

  一份份按着红手印的口供新鲜出炉,一具具尸体被抬出去。

  李郁也在府衙,

  目睹了这残忍的一幕,不忍的别过头去。

  府衙大狱的宋押司见了,连忙凑过来问好。

  “咳咳,你们这审讯的手法,是不是太糙了点?”

  “李官人明鉴,上面催的太急。若是放在平时,我们有几十种水磨功夫,想死都死不掉。”

  “你附耳过来。”

  一番低声耳语,宋押司震惊不已。

  “这是黄大人的意思?”

  “信我,就照办。”

  “必须信。满城谁不知道,李官人是最讲义气的。”

  后半夜,

  一些受刑不多,而且交纳了足额银子的“匪眷”被放出了大牢。

  不出意外的话,

  这些人清晨就会出城,去东山水寨报信。

  然后,就要出意外了。

  ……

  李郁就不信,太湖协那帮丘八能忍得住这种羞辱。

  不过,施令伦的家眷不在。

  这是个遗憾。

  然而,

  有个吴县青皮提供了一条消息,施令伦有个相好的,算是外宅,还生了个儿子。

  只不过,具体地址不清楚。

  只知道在胥口镇养着。

  黄通判一听,就派人去胥口镇找人。

  整个苏州府风声鹤唳,

  有钱人家忙着搬家,往城里躲。

  小灾避于城的道理,他们都懂。

  在府衙的默许下,流言传播的很广。

  百姓人人皆知,太湖协绿营兵造反了。

  副将施令伦,竟然心怀前明。

  隐姓埋名几代人,终于成功窃取了权柄。

  这是何等坚忍的心志啊,欺骗了皇上,欺骗了同僚。

  之前苏州府所有的反贼作乱事件,都是他干的。

  现在,这个大反贼就要带兵来攻城了。

  据说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为了报清兵入关屠江阴的仇,他准备屠苏州城!

  不过,

  还好有文武双全,长得也不错的黄大人坐镇府城。

  商人,士绅们,自然要出点血。

  在这种情况下,没人会拒绝。

  于是,黄通判的手头又多了一笔银子。

  关于黄大人长相十分英俊这件事,

  绝不是阿谀奉承之词。

  若是他长得过于寒碜,当年还是穷酸秀才,茅屋苦读的时候,黄夫人死也不会接受这桩婚姻。

  毕竟婚姻是现实的,

  权钱色,总得图一样。

  ……

  “大人,我建议先挪用一下,打点和大人。”

  “不妥不妥,这可是城中热心士绅捐献的军饷,犒赏有功将士的。”

  “等打赢了,赏银另有出处。大人勿忧。”

  “好吧,那就依你。”

  于是,

  李郁找上了王神仙。

  这货最近很活跃,说明和大人很缺钱。

  城西,一处四进宅子,

  此处原本是属于范家,后分给了和大人,最后被王神仙漂没了。

  “李老弟,伱这事棘手啊。”

  “要是不棘手,用的着找你王神仙吗?”

  “哎,说真心的,现在的京城风气很差,你想办点事,全是银子打先锋。”

  “2万两。”

  “太少了。”

  “就帮着打打边鼓,不少了。”

  “现如今,京师物价飞涨,所有行业都在涨价。”

  “不不,王兄你听我讲。若是2万两想买一个苏州知府,那肯定少。但是黄大人已经有了硬扎的军功,就算没有和大人的举荐,胜算也在七成。”

  王神仙这才动心了,

  悄声问道:“说真的,太湖协要反了?”

  “纠正一下,是已经反了。”

  李郁说的很笃定,静静的看着面前的胖子。

  “成。这活儿我接了。”

  “王兄,我有一个大胆的建议。”

  ……

  最终,

  王神仙从善如流,深夜前去黄通判宅子。

  收了2万5千两银票。

  然后,分给李郁3千两,他自己昧下了3千两。

  最终,给和珅上交了1万9千两。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终究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不吃差价,谁有动力去办实事?

  此事之后,

  王神仙在李郁面前再也不端着架子了,放下了神格,平易近人。

  相反,积极的介绍业务。

  告诉他,哪些事是可以平的,收费标准大约多少。

  李郁可以稍微提价,

  再给他留点利润空间就行了。

  人人都说圈子重要,人脉重要。

  就是因为看似遥不可及,神圣不可侵犯的事。

  其实在某些人那里,

  就是一次简单的交易。

  有了这层关系,李郁在苏州府官场的名声好的没法再好了。

  官官皆知,

  遇上难事,可以拜访一下李官人。

  他会坦诚的告诉你,这事能不能办,需要多少诚意。

  而且,特有信誉。

  这样的妙人,怎么会和反贼扯上关系呢。

  说出去,谁信啊?

  ……

  太湖协东山水寨,

  气氛已经压抑到了极点。

  好几个千总、把总都红了眼睛,要求报仇。

  施令伦参股的一家铺子,也传来了噩耗。

  被苏州府接收了,充公了。

  亲兵队长跪地大哭,

  他是本地人,家眷全部下狱了。

  妻子还被当堂打了板子。

  要知道,这在封建社会属于奇耻大辱。

  女眷打板子,不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

  “将军,我要报仇。杀了那帮狗官。”

  坏消息一条接着一条,

  “将军,城守营那帮王八蛋,把附近的村子百姓都撤走了。”

  “将军,今日该到的粮食,没有按时运达。”

  绿营的军粮,是由所驻地方的官署提供的。

  黄通判早就让人,把粮道给断了。

  “军中存粮还够多久?”

  军需官灰着脸说:

  “按照正常供给,不超过7天。”

  施令伦握着刀柄,抛一句:

  “到明日日落时分,若是还没有好消息,我就带你们杀出去,去提督府讨要公道。”

  “我就不信城守营那帮怂货,敢和咱们动刀子?”

  “本官相信,提督府定会主持公道,不会看着苏州府这么欺负咱们。”

  气炸了的武官们,

  恨恨地把刀往地上一摔,喝闷酒去了。

  这一夜,过的很不太平。

  各种谣言,压力笼罩在兵勇心头。

  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自己这么就成“逆匪”了?

  明明穿着官衣,领着官饷。

  ……

  次日清晨,

  江南提督府来了人,带来了一份模棱两可的军令。

  要求太湖协不要冲动,保持克制,等待总督府和提督府联合调查。

  朝廷绝不会冤枉一个忠臣,也绝不会放过一个反贼。

  若是真被冤枉了,事后定当严肃追究苏州府衙的责任。

  “上差,可否先把牢狱里的家眷放出来?还有,本月的军粮可否先帮着催催?”

  负责传令的是提督府的一个文书,

  想了想就答应了,然后带着几百人的希望去了苏州府衙,居中协调。

  然而,

  他赶到大牢后,根本没人鸟他。

  一位宋押司斜着眼睛,皮笑肉不笑的递来一张纸:

  “放人可以。只要你担保太湖协不会造反,而且这些匪眷不会私自潜逃。在这里签上你的名字。”

  “顺便问一句,兄台你能代表提督府吗?”

  ……

  一下子,文书就怂了。

  他也不是菜鸟,知道宋押司话语中的含义。

  你什么都不做,那甭管最后是苏州府衙倒霉,还是太湖协倒霉,都没你的事。

  你要是想做事,就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万一,

  太湖协被朝廷定罪,那自己就会锒铛入狱。

  担保的文字,就是铁证。

  “此事干系重要,在下区区一介文书,管不起管不起。”

  “这就对了嘛,咱大清,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您说对不?”

  “是这个理儿。这是老成谋国之言。”

  眼看江南提督府的文书认了怂,押司也不再盛气凌人。

  而是一挽袖子,

  提议道:

  “远道而来,定是人困马乏,就在咱牢里用点酒饭。”

  “宋押司,多谢了。”

  “哎,应该的,虽然不是一个衙门,可毕竟都是为朝廷效力。交个朋友?”

  ……

  于是,

  浓眉大脸的文书,在宋押司的邀请下,到大牢的签押房用了顿酒饭。

  虽然环境不咋样,饭菜质量还是可以的。

  “想不到,这大牢的饭菜如此可口?”

  “咱们这,关了两个厨子,据说以前还是京城酒楼的名厨。”

  “难怪呢。”

  文书放下筷子,又疑惑的看着端菜的囚服女子:

  “这又是?”

  “自然也是犯了事,关进来的囚犯。”

  “咋是女的。”

  “女的咋了,女的就不犯事了?”

  文书赶紧解释道:

  “我的意思是,让女囚来伺候,是不是违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