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红楼贾兰:今晚省亲,要不要逃?

第二七一回 流民汇聚 帮派问题

  想到忠顺王世子,贾兰吩咐赵掌柜如果可以的话,派出精锐的人留意一下忠顺王府的消息。

  “着重打听一下那位世子的行事风格还有平常的言协…

  这事不急,慢慢来,记住保存自己为第一要务。”

  赵掌柜应了一声,顿了顿后又问:“公子,要不要另外派人去余家打探一下?”

  “不用……”贾兰微微摇头:“他们能使出来的无非就是那几样招数,没什么让我为难的。”

  赵掌柜应了声,看着他自信淡然的表情,贾兰心中暗暗点头。

  焦大爷找来这人真的不错,有担当,敢做事,还有不俗的经营能力。

  一年没见,醉琼楼在其经营下变化颇大。

  从外面看去只是简单地将左右几个铺面买了过来,但进入里面,入眼是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和从前相比有了极大的变化。

  亭榭、池塘、秋千,扩建后的醉琼楼融于园林之中,更添雅趣。

  若非贾兰知晓,定然只会觉得赵掌柜不过是个能会道的商旅之人,绝不会将其与刺探情报的斥候联系在一起。

  赵掌柜想要派人去余家,其实很不容易。

  像这种大户人家,虽家主不过是已经致誓前任阁老,可府里的仆人肯定也是已经有定员的,全是些用久聊老人,须臾之间混进去也打听不出什么消息。

  规矩就摆在那里,如荣国府那样,一般的下人只能在少数划定的区域活动,内院正门或者各处角门都有门房在看着,闲杂热根本就进不去。

  听赵掌柜的语气,要么有别的关系,要么就是手下的人可以飞檐走壁地刺探消息。

  但,没必要。

  余嫣红的阴谋,贾兰心中并不畏惧,而且往一位致仕阁老家里派人明显违背了他的初衷。

  谁知道余阁老家里是不是还有绣衣卫和内卫的人?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目前贾兰需要的只是一个探听消息的窗口,没必要平白引起旁人注意,若是引来厂卫注意,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这段时间醉琼楼附近太不太平?可有什么帮闲来寻事?”

  贾兰忽然想起什么,询问起酒楼四周治安。

  随着寒冬到来到来,越来越多的灾民汇聚在神京,无可避免地冲击到原本就不怎么样的神京治安。

  赵掌柜告诉贾兰,原本城里的帮派势力在大量流民的涌入之下也同样受到冲击,一些势力最初想要收割逃荒的难民,后来流民多了自己组织起来反倒是把原先的这些混混干翻了一大片。

  直到今日,圣驾出行,巡检、城卫乃至绣衣卫纷纷出动将这些券压下去,市面这才安分下来。

  贾兰点头,淳治帝举办马球盛会恐怕也有整顿京师治安的想法。

  目前京中这些个地下势力不过迫于流民之患才潜藏了下去,一旦灾荒缓解流民散去,那时候才是真见分晓的时候。

  此前贾兰曾经有过掌握一个帮派作为辅助势力的想法,但被刚接管醉琼楼的赵掌柜给否决了。

  赵掌柜的意思是,或许在别的地方这个想法确实不错,但用在京师只会成为不折不扣的昏眨

  “立都百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绣衣卫与内卫的掌握之中,就如《愚公移山》的‘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哪怕是一个再不起眼的派都可能是绣衣卫的其中一个暗线。那些个源自流民的势力就更不用了,十有八九都是绣衣卫抛出来的障眼法。

  与其这样,不如以醉琼楼为根本,多开几家店铺,依托其布置出一个渐渐成型的信息网。”

  赵掌柜最后一句话打动了贾兰。

  有些时候,人多不是最重要的,能够打听出情报才是最重要的。

  白了就是兵贵精不贵多。

  与其养一大群混混,搞不好最后变成定时炸弹,倒还不如静下心来培养优秀的精锐。

  贾兰点点头,赵掌柜已经做得够好了,自己唯一能的只有提醒他心点。

  “公子放心,我已经让焦大爷从北庄加派人手,接下来我打算在后院的方向再扩建一下酒楼,这样子一旦有事,我们可以缓冲的空间能够多出不少。”

  见赵掌柜胸有成竹,贾兰也笑着点头:“赵掌柜办事,我是放心的。”

  实话,对赵掌柜的忠诚,贾兰并没有百分百的信心。

  他不否认这些荣国旧部有着绝高的荣誉感,这点光看焦大就知道了,某种意义上这位可是对贾府不离不弃一直到最后,有些版本就提到焦大最终在贾府被抄家之日上吊自尽,虽笔墨不多,但这的确是一位忠仆。

  焦大爷相信赵掌柜,是以贾兰也给予了他最高的信任,不过稳妥起见,他还是以灵觉扫视过对方,确认没有异常。

  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没有恶意。

  秦钟与梁咏听贾兰了余嫣红之阴谋激愤不已,但冷静过后,梁咏不得不点头承认,贾兰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三弟想的没错,春闱临近,最好是不要横生枝节。”

  “大哥的不错,年关将近,后面的两个月我尽量不出门了。”

  此时秦钟忽然想起什么道:“年关之后就是元宵文会,对方会不会?”

  贾兰露出些鄙夷的表情,有些好笑地道:“元宵文会那又如何,你知道我从来都不曾去过,我压根就不需要扬名。”

  秦钟一愣,想了想确实如此。

  自打认识贾兰开始,这些文会他一次都没有去过。

  梁咏闻言哈哈大笑:“三弟你哪里还需要扬名,你乡试时候那一篇‘即我心,我心即’的制文,可是连地处广南的我也有耳闻,在那么多位阅卷官面前加试,还写下这样恢弘的文章,这下哪个人敢质疑你的才学?”

  贾兰笑容里多了几分狡黠:“若是那余嫣红想要寄希望在元宵文会上奚落我来出气,那很抱歉,她从一开始就打错了主意,我是不会去的。”

  “哈哈哈!”

  ……

  “兰哥儿!”

  贾兰刚迈进大观园还没走多远就碰到了迎春和惜春。

  “迎春姑姑、惜春姑姑?这是?”见二人各自手里提着一个食盒,贾兰不由有些好奇。

  “正好,我与四妹妹正要去寻你!”迎春提起手里的食盒笑着道。

  “寻我?”贾兰看了看双春,又看了看四周。

  “此处离稻香村尚远,二位姑姑不介意,不若我们移步林姑姑的潇湘馆?”

  迎春与惜春对视一眼,颔首称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