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

第一百三十二章 盛景之下

  第134章盛景之下

  台州府治,临海县。

  七山一水两分田,江南长城多雄关。

  临海城北枕大固山,南接巾子山,前绕灵江,东滨东湖。

  西城门外,钱肃乐与章正宸并辔而校

  临海知县城门处率僚属相迎。

  长街已净,百姓好奇围观。

  那知县更是一脸麻木,只是礼节性的行着礼,简单介绍一番,便不再多言。

  环顾四周,临海百姓多面有饥色,神情黯淡。

  街两边干净整洁,门市铺面大多锁闭。

  章正宸皱着眉头,总觉得有些怪异。

  “羽侯,这街上竟无一个乞丐流民,真是稀奇。”钱肃乐低声道。

  “藩篱之下,竟是这般景象。”章正宸叹息道。

  两人都是明眼人,这显然不是临海县真实的模样。

  定是知晓他们到来,所以临时装点一番,做做样子。

  两人先去了临海县署,那知县是个耳顺之年的举人,前些年补缺到这临海县。

  走进县衙,两人便愣住了,县衙的大院内,养着一群鸡鸭,满院粪便,几乎无处落脚。

  两侧的公房也是挂着锁,上面布满了灰尘,看上去许久无人办公了。

  公堂之上,还算干净,只有一个七八岁的童子正手握柳枝,驱赶着进入公堂上的家禽,玩的不亦乐乎。

  那知县不知从何处拎来了扫帚,迅速的在大院中扫出一条路来,然后回头来到两位上官面前,侧身恭请。

  “两位大人见笑了,请。”

  钱肃乐与章正宸沉默不语,双双往公堂走去。

  知县扔下了扫帚,跟在了两人后方。

  堂上儿见有陌生人进来,冲着走在后面的知县喊道:“他们是谁啊?”

  知县赶紧三两步上前,拉着孩子边往外走边道:“乖,快回后院找你娘去。”

  钱肃乐坐在了公案前,章正宸坐在了他的身侧。

  那知县拉走了孩子,返回堂中就座。

  一时沉默,钱肃乐与章正宸对视了一眼。

  “这县衙乃肃穆之地,为何满地鸡鸭?”章正宸问道。

  知县拱拱手,低眉答道:“回大人,这临海空有县署,毫无用处,在下久无俸禄,不得已自己动手,聊以度日。”

  简单明聊话中,却不无辛酸。

  “衙门中只有你一人?”钱肃乐问道。

  “养不起佐官皂吏,早就散了。”知县平淡地答道,面上毫无波动。

  钱肃乐看着污浊的大院偏房,再看看眼前的公堂桌明几净,心下暗叹,下面不易啊。

  “多久没有理事了?”章正宸问道。

  “回上官,自鲁王殿下到时,便未理事了。”知县到这里,似乎情绪有了波动,语气中带着讥讽之意。

  两人一听,便都明白了。

  鲁藩寓居临海,这知县难做啊。

  这时,之前那孩子从后院跑了来,手中捏着个两个鸡蛋,跑到公案前,踮起脚尖吃力的将鸡蛋放到了案上。

  “我娘这里没什么好东西,只有这鸡蛋金贵,用来招待客人。”

  完,那孩子便飞也似地跑走了。

  钱肃乐看着眼前的两颗白水蛋,心中五味杂陈。

  章正宸起身,顺着那孩子的方向往县署后院走去。

  穿过石拱门,入眼便是藏,再往后的偏房,正冒着炊烟。

  一少妇衣着朴素,系着围裙,正坐在偏房门槛上,喝着稀粥。

  见有人来,急忙转入房中,关上了房门。

  章正宸没有再往里走,转身转回了公堂。

  正在这时,县衙大门,一名身穿锦绣的中年男子正边入内边张望。

  那知县见到来人,偏过头去,不愿视之。

  那人也不搭理,朝着钱肃乐行礼道:“拜见两位大人,在下鲁王府总管,奉殿下之命前来请二位大人一会。”

  钱肃乐闻言起身,命那王府总管头前带路。

  章正宸与那知县也一同起身,跟随在后。

  那王府总管瞧见那县令也跟着,冲着其一脸轻笑道:“黄知县,您就不必去了。”

  章正宸脸上闪过一丝不悦,正要话,却见那黄知县向自己行礼道:“下官就不陪两位大人了!”

  章正宸点点头,看了那总管一眼,转身朝衙门外走去。

  那总管来时准备了轿子,但钱肃乐与章正宸纷纷拒绝,选择了自己骑马。

  本以为是前往王府,没想到走到半路钱肃乐才知道原来鲁王并不在王府之中,此时正在东湖游山玩水。

  一路穿城向东,到雄镇东南石牌楼下,沿长阶登临其上,返顾东湖,但见平波万顷,桥亭如画。

  北望而环背白云之山,飞青叠翠,时接淡雾轻云。

  括苍雄踞西南,灵江遥接东海,行于城头,松柏苍茂,万木青葱,雉堞仄曲,岚气渐消。

  “真乃是东南胜景啊。”钱肃乐不禁感慨道。

  章正宸此时却无心美景,心中还在想着刚才那县衙之状。

  沿城墙向西,行千步至北固门,复又百步见烟霞阁,凌虚高耸。

  远远便听见了阁楼内传来了丝竹管乐,靡靡之音。

  入目王旗林立,侍卫遍布。

  “两位大人,请吧!”那总管十分恭敬,请两人入阁郑

  钱肃乐稍微一顿,便面不改色的走了进去。

  章正宸在阁楼外,见另一边的城墙上,一连串的王府侍卫端着佳肴美酒,朝着阁楼走来。

  远处的烽堠之上,青烟袅袅,看样子是在那里烹饪酒食。

  另一边的墩台之上,站满了候命的歌儿舞女。

  这洒满将士血的御倭城台,而今却站满了戏子伶人,不歌英雄气,吟遍《后庭花》。

  章正宸心中愤恨一叹,真是可悲至极。

  “羽侯?”钱肃乐见章正宸没有跟上,便转身回来叫道。

  “来了。”章正宸冷着脸踏入了阁楼之中,随着那总管兜兜转转,来到了三层之上。

  阁楼内,轻歌曼舞,楚腰纤细,香气缭绕。

  案几前,年轻的鲁王特意换上了一身衮龙袍,正襟危坐。

  四周环坐临海的文人雅士,亦或是王府佐官。

  见两位朝廷钦差到来,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鲁王面容俊朗,和颜悦色的道:“两位一路辛苦,快请入座。”

  “谢殿下!”钱肃乐拱手道。

  两人坐定,内侍端来了酒菜上几。

  “不知两位大人此来,所为何事?”鲁王挥挥手,屏退了阁中舞女。

  钱肃乐环顾阁中宾客,没有话。

  鲁王见状,笑道:“钱侍郎但无妨,座中皆是本王上卿。”

  “臣奉监国之命,前来送与殿下八个字。”钱肃乐见鲁王不肯让旁人退下,心中有些无奈。

  “哦?哪八个字?”鲁王笑问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