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小说 晋末长剑

第1176章 行万里路(下)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6486 2025-03-27 01:19

  第1176章 行万里路(下)

  雨终于停了,京陵龙骤府外一片欢腾。

  章贺叉着腰,站在起伏不定的山坡上,暗暗松了口气。

  在他身后是几乎要涨溢而出的陂池,身前则是一望无际的原野。

  这个陂池是军府集结壮丁健妇,花费数年时光,一点点建好的。

  水自山上汇集而来,填满湖泊,然后通过水门倾泻而下,进入密密麻麻的灌渠,滋润田地。

  在风调雨顺的年节,这个陂池温柔无比,潺潺流水从高处流下,都不需要水车提水,直接就能灌溉农田。但在大雨时节,可就比较麻烦了,它是真有可能淹没农田、村庄。

  看了一番后,章贺下了山坡,步入村中。

  村中有人在办丧事,村西头的李瓜便是。

  右金吾卫出征蜀地,大部分人都回来了,但总有人战死、病殁,李瓜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阳关城下兜头淋了一身滚烫的金汁,铁铠一点用都没有,人没过夜就死了,户体草草埋在巴山蜀水之间。

  同袍将他的行李及铁铠带了回来,还有一份抚恤。

  家人只能用其经常穿戴的衣冠办丧事,一度还请了道士过来办招魂葬,但为人劝阻,说这没用,全是骗钱的,乃止。

  行到李瓜家门前时,一起出征的少年唐荣忙前忙后,脚步不歇。

  他是自愿上门帮忙的。

  伐蜀时中了流矢,别人都以为他死了,只有李瓜发现他还活着,背了回来,

  最后居然挺过来了。

  此为救命之恩,不能不报。

  章贺叹了口气,挪步离开了。

  李瓜运气不好,今年春天种下的粟全完了,损失很大。

  两个儿子年纪又小,都不超过十岁,最大的便是十四五岁的女儿,竟然要与母亲一起操办丧事了。

  府兵远道而来,扎根太原,都没来得及形成宗族,就是这么困难。

  回到家中后,妻子坐着牛车刚回来,见到章贺就叹气道:「夫君,县里黄润细布太多了,卖不上价。过几天开集了,妾再去看看。」

  章贺点了点头。

  「要说这细布啊,还真是好。蜀人竟然这么手巧,又能放入筒中,做起夏衫,不比葛布差多少,怎么就没人买呢。」妻子仍在不休。

  章贺也有些失望。

  这种布确实轻细柔软,颜色微黄,用蜀中所产的雄麻制成,与北地的麻似乎不是一类。

  蜀人织成这种布后,将其卷着放入竹筒之中,谓之「筒中布」,大筒放六丈布,小筒只能放四丈。

  章贺作为别部司马,拿得比较多,且他当时没有选择要绢帛,全取了黄润细布,共有十大筒,也就是十五匹。

  出征之前,军中传言蜀中黄润细布一匹价「数金」,入蜀之后,众人发现不对,这布蜀地不少,只不过运出去的少而已。

  班师之时,有人说路上先用掉,免得掉价,章贺没有这么做,现在后悔了。

  中陵县是小地方,一口气涌进来这么多黄润细布,谁来买?

  别说这种布可以当钱,事实上只有金银铜是真钱,其他都是「半钱」或「假钱」,放得越久越不值钱。

  「玉石有人要吗?」章贺下意识压低了声音,问道。

  妻子也吓了一跳,懦道:「妾没敢拿出来。」

  章贺无语。

  私藏战利品肯定是不允许的,但其实很难杜绝。章贺也是在江州追击敌军时遇到一贼官,远远一箭射死,然后摸了他的玉带。

  玉带不敢整体拿出来,但把上面的玉石抠下来慢慢发卖也不是不可以。

  但还是那句话,中陵是个小地方,一时半会卖不出去。

  「罢了。」章贺挥了挥手,道:「卖不出去就算了,给我儿留作传家宝。」

  妻子听了这话,喜滋滋地应了一声。

  见她那模样,章贺也哈哈一笑。

  他到现在都没弄清楚被他射死的贼官是谁,能有玉带,应是蜀中士族子弟了,可惜武艺稀松平常,当时还是对方先射他的,偏了,自己瞄都没瞄,抬手一箭就弄死了他。

  就这点本事,上什么战场!

  「夫君昨夜去军府议的什么事?」牛车鳞驶进了院中,妻子挽着章贺的手,在门口信步走着。

  「秦王来了,天子随后便至。」章贺说道。

  「啊!」妻子捂嘴惊呼。

  章贺故作嫌弃地看了妻子一眼,道:「慌什么慌?出征一次拿回来这么多赏赐,全家几年的夏裳都有了。」

  「是,夫君最厉害。」妻子轻笑了一声,道:「也不枉我当年强要嫁给你。」

  章贺听得此言,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他俩都是襄城人,自小一起长大。章家地位还是差了些,妇翁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但妻子就是不愿嫁给别人,认准他了,于是事情僵住了。

  直到征讨拓跋鲜卑之战,乱军之中他连杀数人,战后与天子同乘一车。告假回到襄城后,直接把官服、印信亮了出来,事情解决了。

  他就是这个乱世中逆天改命的武人之一,对天子充满感激之情。

  京陵龙骤府的将士们刚刚班师回来还不到一个月,但章贺又想跟随天子北上了,哪怕拓跋鲜卑那边抢不到多少东西,他也想跟看去看看。

  「秦王是来赈灾的。」走到池塘边时,章贺说道:「明日我又要至各防巡视,看看各家如何。武将军说得大体知道歉收了多少,他才好到秦王面前说事。」

  「你不能去秦王面前说吗?」妻子问道。

  章贺笑了,道:「武将军也就是那么一说而已,往自己脸上贴金呢。他只是京陵龙骤府部曲督,能不能见到秦王还两说呢。」

  「秦王得了什么官?」妻子又问道。

  「转运使、安抚使。」

  「职官?还是勋官?」

  「你好歹也是官人眷属,以后记住了一一」章贺深吸一口气,隐隐抬起了胸膛,道:「带‘使」字的官皆因事而设,事了即罢。」

  「哦。」妻子用崇拜的目光看向章贺。

  章贺虚荣心顿起,又道:「安抚使有赈灾之责,转运使有转输重任。按武将军的说法,遭灾的人家领了赈济粮后,干脆出兵随驾北上算了。种地弥补不了灾的损失,还是去抢牛羊痛快。」

  「会打仗吗?」妻子下意识抓紧了章贺的手臂。

  「不好说。」章贺心中竟然没有多少害怕的念头,仿佛打仗对他而言是发财的机会一般,求战欲望十分强烈,只听他继续说道:「应不至于大打出手,代国就那样了,当年就杀过他们,再杀一次又如何?

  夫妻两人就这么走着,穿过小桥,越过阡陌,经过几乎完全塌废弃的乡间土围子,登上了一处高地。

  一场電灾还压不垮几乎满是府兵的太原。

  此为王霸之基。

  ******

  邵瑾已经抵达了榆次县境内的洞涡龙骤府。

  半途之时,他就以安抚使的名义下令诸邸阁开仓放粮,待赈济粮运过来后再填充库存。

  这些仓库不归郡县管,乃司农寺置于各要冲之处的大仓,比如晋阳西北的羊肠仓便是,榆次县的洞涡仓亦是。

  官员们见有人担事,便不再犹豫,立刻发放粮食赈灾。

  不过这点粮食肯定是不够的,只能先发一部分下去,赈济一部分灾民了,大头还得等河南粮食运过来。

  「殿下,仆方才巡视了十余户民家——」驿道旁的草亭外,远远传来了秦王文学郭德的声音:「不少府兵家中有存粮。出征归来之后,资财不少,亦可买粮。给他们发放赈灾粮是否不妥?」

  邵瑾闻言,先没有说话,而是看向其他人。

  左常侍袁耽想了想,说道:「殿下,军府之民外,尚有编户百姓,他们可没府兵资财丰厚。其中颇多衣冠君子苗裔,普时国破家亡,只能躬耕自食,凄苦无比。昨日仆见得令狐氏者,幼失恃,艰难度日,躬耕之余,向学之心不辍。然電灾起后,禾稼荡然,已然过不下去,他们一一」

  邵瑾继续看向中尉陈逵。

  「殿下或可召令狐氏前来,考较其学问。若有才,可赏赐粮帛,或奖拔任用,传出去也是一段佳话。」陈逵说道。

  邵瑾看向中尉司马宇文悉拔雄。

  悉拔雄本不欲说话,见秦王看过来,只能说道:「殿下,天子赖何成事?」

  邵瑾心中一动。

  「要想在晋阳站稳脚跟,靠谁?太原王氏、祁人王氏的地都分出去多年了。」宇文悉拔雄又道。

  邵瑾缓缓点头,道:「并州情势复杂,胡汉杂居,府兵乃擎天柱石,万不可轻慢,以至失去人心。孤至太原首要之务,便是赈济卫土,以示朝廷恩遇。

  「况府兵出征须自备粮、器械,开销极大,该赈济还是得赈济。此事勿复再言,编户百姓若无粮可食,且先至普阳听令,整修道路,以工代赈。待河南粮豆运来,难题自解。」

  他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自不好多言。

  宇文悉拔雄说完话后便侍立一旁,低调得很。

  郭德微微叹息。

  衣冠君子都这么困难了,还坚持读书,让他生了隐之心,只不过到头来还是武人优先得到赈济。

  「彦道,你从车中取些许粮帛,赠予榆次士家子弟。」邵瑾又道:「煌煌大族,衣冠君子,不意至此等境地,实堪悯伤。陛下北上平城,这些人就不要征发了,给他们留存一些体面吧。

  1

  「是。」袁耽心悦诚服:「天下士人闻知后,定赞大王贤名。」

  宇文悉拔雄垂下目光,不以为然。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