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1979黄金时代

第881章 时代在变

1979黄金时代 睡觉会变白 5321 2025-03-27 01:06

  第881章 时代在变

  台湾1949年全省戒严,到现在38年了。

  有人统计过,期间共发生29000件政治案件,牵涉人数达140000人,约有4000人被处决。这便是笼罩在台湾民众头上的白色恐怖。

  若放在以前,这帮老兵如此做派,有一个算一个通通抓捕,该关的关,该毙的毙。

  而此刻,何文德等人与警卫队已经发生了肢体冲突,但也仅此而已,并未出现“天降神兵”,将老兵们一网打尽的场面。

  这让记者和盯梢的反对党大为振奋。

  反对党的几个代表早准备好了演讲稿,蹭蹭跳出来,迫不及待的树立公众形象,对着记者和镜头唾沫横飞:

  “30多年前,数以百万计的老兵自愿或被迫随果党来台湾,多少家庭破碎,多少骨肉分离?懔于严厉的禁制,他们将人性中最大的需求压在心灵最深处,只在深夜梦回之时,放枕痛哭……多少人等不及见到家人,饮恨终身?

  难道只有用这种非正常方式,才能和亲人见上一面吗?”

  “今天在国父纪念堂,就在国父的面前出现这个事件,完全是果党造成的恶果!”

  这几人声嘶力竭,仿佛比老兵还义愤填膺,喊道:“我们竭尽全力的支持老兵回乡!”

  “让我们回家!”

  “我们要回家!”

  他们火上浇油的一推,老兵更是群情激动,又有十几人冲上去想闯入纪念堂哭陵,还有的继续唱《流浪歌》,场面乱做一团。

  何文德冲锋在前,已然是头破血流,他毫无胆怯怒目圆睁,对面的警卫人员反倒害怕,一个劲叫喊:

  “再打电话!打电话!”

  “怎么还不下命令!”

  “到底要怎么处理?!”

  ……

  台北有个地方叫圆山。

  是一座36米高,占地数公顷的土丘。在圆山附近,有一座两层高的钢筋混凝土小楼,叫七海寓所。尼古拉同志1969年搬进来,一直居住到去世。

  此时距离他的人生尽头还有大半年,身体愈发不好,基本在寓所处理工作,会见各路属下。

  “……”

  尼古拉同志听完报告,坐在轮椅上沉默不语,多年糖尿病的折磨让他的脸已浮肿得不成样子。就在属下以为他睡着时,他忽地开口,缓缓道:“驱散便罢了。”

  “不用抓捕?”

  “不必。”

  “还有别的吩咐么?”

  “等新法出台。”

  “老兵的诉求呢?”

  “容我想想!”

  他说完便闭上眼,又不说话了。

  去年民进党成立,尼古拉同志非但没有镇压,反而组织人手修改相关法律,就是在为解除戒严做准备了。一旦新法出台,戒严令也会宣布解除。

  当然,这些内情外人不得而知。

  解除戒严、老兵返乡,这是两件事,他对后者依旧没有明确的指示。

  …………

  当晚。

  姜思璋领着一群老兵兴高采烈的回来,在一家老兵开的小馆子里聚会。众人的肾上腺素仿佛还在飙满状态,亢奋的不得了,七嘴八舌的谈论。

  “我以为会被抓起来,谁成想啥事没有,发了一天传单!”

  “听说何文德那边动手了?”

  “动了动了!伤了七八个,都无大碍,这要是放在以前,当街枪毙都有可能。咱们这叫聚众请愿,没好果子吃啊!”

  “是啊,但今天偏偏没事,我看政府快不行了!”

  除了何文德那边受伤,大部分老兵全须全尾的回来了,这让他们增添了极大的信心,对自己的诉求更有底气。

  姜思璋趁机道:“我也是这个想法,政府控制力不行了。我们应该趁热打铁,一个月搞一次活动,直到他们同意为止。

  下月咱们还搞,搞一次大的,万人大集会怎么样?”

  “万人好啊!好好,就搞大的!”

  “下次参加的人肯定多!”

  “哎老姜,你的歌真不错啊,我这破锣嗓子喊的都起劲。还有没有这种歌,多搞点?”

  “有有,等我拿来,我们一块学!”

  …………

  “应该尽快打开两岸探亲通道,探究可行办法,以结束因政治元素所带来的民族悲剧,希望当局不要成为制造民族分裂的罪人!”

  “难道我们没有父母么?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却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当局若真讲‘伦理孝道’,就该立即解除探亲禁令!”

  由于台湾尚未解除戒严,主流媒体不能报道。

  只有反对党的媒体、同情老兵的民间团体、其他组织在发声。而在岛外就热闹了,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乃至日韩都在报道。

  台湾老兵确实是沉默的一群人,几十年来没有发声的权利。

  这是他们第一次集体公开亮相。

  香港的中立派都异常关注,左派报纸更是摇旗呐喊,隔空助阵:

  “当高雄眷村的老人对着福建方向焚烧纸钱,当基隆的退伍兵用山东方言教孙子识字,这种文化血脉的顽强存续,恰恰证明政治从未征服人性!”

  “掐指一算,台湾老兵年轻的也有50多岁了,年长的更达70岁以上。留给他们的人生时光还能有几年?这是我们完成伦理救赎的最后期限!铁丝网封锁的不仅是海岸线,更是一个民族对自身良知的背叛!”

  而《前进》杂志也乖觉,马上推出一个举措:在杂志上刊登广告,帮老兵转信。

  短短几天,就有老兵的家书登载。

  他们不知从何写起,也不知家里人到底还在不在?只有薄薄的一张信纸,里头都是交代自己的小名,写下当初离家的过程,简单说说现在的生活。

  有的标注:“江苏徐州东街张王氏收!”

  有的是:“山东莱阳赵家沟转交!”

  如此种种,都在台湾各界以及岛外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好!好!”

  “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直到开放为止!”

  香港这边,陈奇和傅奇马上实施后续计划,有两个活动要做:

  一是继续给姜思璋带歌,让他们出专辑,用专辑去街头筹款,要吸引台湾社会的广泛同情,在六月份搞一次万人大集会!

  二是大陆要表态,欢迎老兵回来云云。

  这个陈奇做不了主,他得急速进京。

  …………

  而在京城,真理部、文化部、广电正组织一场全国电影会议,准备说说进一步改革的事儿。

  然后,真理部的王领导就收到了台办和香港转来的双份报告,介绍了台湾老兵运动和当前的舆论环境,以及一手挑起事端的某人。

  “大家说的没错,尽会添乱!”

  他面无表情的看完,冷哼一声,却没什么怒意,抄起电话道:“陈奇同志回来了没有?回来马上叫他来见我!”

  挂断电话,他背手在屋里走了两圈,终于忍不住乐了。

  王领导与朱领导不同。

  朱领导是宽松自由,王领导呢……嗯,他可不觉得真理部就是研究研究电影问题,陈奇干的事儿,才是真理部该干的。

  “好小子!”

  (今天身体不舒服,冇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